《廣場》 是崔仁勛在1960年創作的長篇小說?!稄V場》主要寫了主人公李明俊親身經歷的挫折、痛苦、創傷。本文通過美國人文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來解析《廣場》中李明俊在不同環境下所受的心理創傷,以至于用“自殺”的方式來解脫悲慘的現實。
馬斯洛認為人有五種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愛與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當人們一一滿足這些需要時,就帶著健康積極的態度面對人生。而《廣場》中李明俊的五個基本需要未得到滿足,現實一步一步地將他的需要摧毀,活在無法解脫的精神與生命的困境中的“他”最終走上了自殺的悲劇道路。
1.自我實現的需要
在馬斯洛看來,自我實現的需要是人類較高級的需要層次,它指的是實現個人的理想、抱負、發揮個人的能力到最大的極限,來實現自己,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稄V場》中李明俊是一所大學哲學系的三年級學生,他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想為國家出一份力,但現實與李明俊所想的不一樣。李明俊在與考古學家鄭先生的談話中指出韓國政府的虛偽性,表面看來是個自由主義國家,但實際上不存在自由和民主。他認為韓國的政治像從美軍食堂里扔出來的垃圾一樣,韓國社會里只有許許多多的密室,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廣場。這使他失去了展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的舞臺。由于在韓國未達到自我實現的價值,李明俊將希望寄托在朝鮮。李明俊越北后發現,他的選擇是錯的。朝鮮的主人是黨,群眾沒有發言權,只會附和,只會跟黨走。李明俊曾經向往的共產主義令他失望。從中可看出李明俊的理想和抱負被兩個國家的政策而毀滅,可以說,李明俊失去了自我實現的需要。
2.尊重的需要
馬斯洛發現,人們對尊重的需要分成兩類——自尊和來自他人的尊重。自尊包括對獲得信心、能力、本領、成就、獨立和自由等的愿望。在韓國時,李明俊因為在北邊的父親的關系,在警察局里受盡了侮辱和拷打。他們懷疑明俊跟他的父親有聯系,明俊感到無奈、冤枉,他的父親在他很小時就拋棄了明俊和他的母親越北了,之后再也沒聯系,過了這么久,一瞬間李明俊就成了嫌疑犯。他對韓國失望,韓國不接受他,他們認為明俊是賣國賊的兒子。明俊在韓國沒有立足之地,所以決定越北,去北邊尋找肯定。到了北邊,明俊的工作是在各種會上揭露南邊的腐朽和黑暗,起初他很認真,逐漸他發現,北邊的政府讓他增加了對韓國批判的內容,如果明俊沒照他們意愿寫,明俊就成了他們的批評對象。明俊才明白所謂的北邊的自由,就是黨組織。如果他們想要自由就得服從黨組織。在北邊沒人欣賞他的能力,他什么也做不了。李明俊在韓國因為父親的關系受盡了侮辱,使他喪失了自由和人格,在朝鮮他的能力以及成就未能被他人認可,還在黨組織上做自我批評,根本沒得到其他人的尊重,以至于對自己墮落,對社會絕望。
3.歸屬和愛的需要
由于為滿足自我實現需要和尊重需要,李明俊開始追求基本需要中的歸屬于愛的需要。歸屬于愛的需要包括友情、親情、愛情,即人人都需要伙伴、渴望別人的愛、渴望歸屬感,希望成為群體的一員,相親相愛,以及性親密。李明俊有過兩次戀情,但都以失敗告終。在韓國明俊通過英美認識允愛,他們彼此相愛,明俊跟允愛約會是開心的,約會時明俊忘掉了所有的煩惱,允愛把肉體和心靈都獻給了明俊。由于社會的壓迫明俊最終離開了允愛,去了朝鮮。到了朝鮮之后, 明俊與芭蕾舞演員恩惠相愛,恩惠很善良、體貼,給明俊母親般的撫慰,明俊也感受到了家庭般的溫暖。恩惠的歌舞團要去俄羅斯演出,明俊不讓恩惠去,讓恩惠留在他的身邊,起初恩惠答應了,但后來恩惠背叛了與明俊許下的諾言,最終還是離開了明俊。這兩段戀情中的愛是一種兩人間健康的、親熱關系,它包括了互相信賴。在這樣一種關系中,兩個人會拋棄恐懼,不再戒備。兩段失敗的戀情,使明俊再次感到孤獨,對社會有反感。
4.生理的需要
生理需要是人的需要中最基本、最明顯、最底層、最強烈的一種,就是對生存的需要。人們的生理需要包括食物、飲料、住所、性交、睡眠和氧氣等。他的理想、抱負、尊重、成就、愛情和家庭等,一個個夢想被毀滅之下,自然地尋找最底層的生理需要。南北戰爭爆發的戰場上,李明俊與恩惠相遇,他們再次相愛,在戰場的一個洞窟約會,他們很珍惜約會的時刻,因為他們明白不知道會不會有明天。不出所料,恩惠在一次轟炸中離開了明俊。這一次跟愛情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的愛情是真誠的、純潔的,但后者是屬于人的本能的性愛,由于戰爭的爆發,李明俊明白,不知道哪一天自己會成為戰爭的犧牲品,所以他珍惜每一次跟恩惠的約會,來滿足自己的生理需要。最后他還是逃脫不了殘酷的戰爭,連最基本的需要也毀掉了。
結語
從上文得知,李明俊短暫的一生未滿足到馬斯洛提到“需要層次論”中的任何一層需要,現實把他推到絕望的邊緣,最終他以自殺的方式來解脫殘酷的現實社會。李明俊生活的社會背景時期是南北動亂、軍閥統治時期,可見李明俊是充滿理想和抱負的年輕人中的一員,但這樣的社會氣氛埋沒了眾多人,把一個有著胸懷大志的年輕人推向了絕路,可見戰爭是百害而無一利的,同時也提醒人們不要讓歷史的悲劇重演。
參考文獻:
[1] 樸銀淑. 廣場與密室——論崔仁勛《廣場》的主題,外國文學研究.,2005年第4期
[2] 于洪飛. 從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看《簡愛》,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