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開設大學英語選修課,有利于學生個性化學習。大學英語選修課設置主要分為三大類.要注重多開實用性強的課程,選用優秀教材并鼓勵優秀教師開設,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授課,并加強對學生選課的引導。學校還要加強對英語選修課的教學管理。
關鍵詞:大學英語 選修課 課程建設
一、設置大學英語選修課的必要性
雖然大學英語教學迄今為止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是,隨著經濟文化全球化的發展 ,人們對英語運用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目前,各高校所開設的大學英語必修課屬基礎知識類課程, 且非英語專業本科生英語課只開設大一大二學年,由于學生們過分關注四、六級證書的取得,致使大學英語的教學停留在應試教育上,培養出來的大學生往往只會“啞巴”英語,且知識面偏窄;用人單位對大學畢業生英語綜合能力也普遍感到不滿意。
為此, 2004 年,教育部頒發的《大學英語課程要求》規定“課程設置要充分體現個性化,考慮不同起點的學生,既要照顧起點較低的學生,又要給基礎好的學生有發展空間;既要保證在整個大學期間的英語語言水平穩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學生個性化學習,以滿足他們各自不同的專業發展要求”。
在與學生的交流中發現,高校學生對英語選修課的需求在不斷地增加。學生們認為英語對其將來在社會上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特別希望開設一些能夠提高聽說和交際能力的選修課程, 真正提高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有的學生希望開設與其專業相關的選修課程。如計算機英語,旅游英語等。
二、大學英語選修課的設置思路
(一)語言知識與技能類
包括大學英語口語、大學英語寫作、大學英語翻譯、法律英語、計算機英語、實用就業英語、外貿英語函電、銀行金融英語、大學英語口譯等。
(二)語言應用類
包括:商務英語、英語視聽說、英語演講與辯論等。大學英語課應使學生把所掌握的英語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應用到學習之中。
(三)語言與文化類
包括英美文化、英美文學欣賞、英語影視欣賞等。這類選修課幫助學生從批判的視角去理解語言的思想內涵,從運用中學習語言,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
三、學生對英語選修課的認識和理解
(一) 選課動機
有少數學生在為了出國或更好地就業選修英語課程。很大比例的學生的主要動機是保持英語學習不間斷, 這說明學生已經認識到通過四級考試已不是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了。拓寬視野和知識面這一動機幾乎占了四分之一。顯然,文化知識類的課程對于拓寬知識面, 發展大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它彌補了大學英語基礎教學為了語言而教語言, 語言與思想有所脫節的不足之處。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修學分一度是學生選課的首要目的,單純為拿學分而選課, 選而不修的現象在普通高校很普遍。
(二) 作業形式
關于選修課的作業問題,大多數學生認為注重形式毫無創意的選修課作業毫無必要。單純的課后思考題或練習題,學生們往往不愿認真對待,彼此抄襲或找參考書抄答案。有的甚至從網上剽竊答案以應付差事。但若作業形式靈活,要求學生們分組合作,基于任務形式完成作業,如role-play,前提必須讓學生們明確課業要求,主題自己定,內容自己編撰,合理分配好小組,只要給學生們創作空間,沒有做不好的事情。他們非凡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會在積極的團隊合作力的影響下再現輝煌成果。學生們根據自己組員的英語基礎,有編排簡單但形象生動地童話故事,如《皇帝的新裝》《灰姑娘的故事》《小紅帽》;有的role-play貼近學生生活,如《才藝招聘會》《青年夢想》;有古裝戲《孔雀東南飛》《新白蛇傳》《大話西游》;有關于時事熱點《地震教會我們…》《感恩的心》等。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和書籍積極地完成作業, 尤其是完成課堂陳述的同學既有挑戰感又有成就感。說明只要選修課作業形式靈活, 同樣也可以受歡迎的。
(三)考核方式
在考試問題上,學生都希望憑借一篇論文就能夠通過考試。贊成閉卷考試的學生寥寥無幾。但贊成開卷考試和給出考試提綱閉卷考試的學生數目不少。開卷考試對于英語水平程度較高的同學有失公允, 給出大概的考試提綱閉卷考試一定程度上平衡了英語水平較低同學希望努力通過考試和英語水平較高希望獲得高分的不同需求, 是比較適合選修類課程的考核方式。
(四)存在問題
最突出的問題是選修課種類太少,學生們常抱怨到選修課范圍太小, 選不上課,即便選上了也未必是自己最喜歡的課程。第二個問題是選課過程中缺乏必要的選課指導, 選課學生對于課程難易度、任課教師情況、課程內容等都不太了解, 導致選上了課,最后可能還是不能通過。對教材內容和教師水平以及教學方法不滿意的學生主要反映收獲太少。原因有三: 課時少, 所講的內容太少或與必修課內容重復; 老師授課顯得隨意, 重點不突出; 教學內容和方式枯燥單一, 缺少實際運用。這說明學生對選修課的質量要求也在日漸提高, 同時也需要教師在更新教學內容和創新教學方法方面繼續努力。
四、設置大學英語選修課應注意的問題
(一)多開設實用性強的課程
課程設置要以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為目的,多開設學生感興趣或與學生自身密切相關的實用型課程(張堯學,2002)。諸如英語口語、英語翻譯等課程,使學生英語綜合素質盡快得到提高,同時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
(二)鼓勵優秀任課教師開設選修課
為了提高選修課教學質量,各高校應該努力挖掘教育資源的潛力,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并出臺相應措施,鼓勵態度認真、教學經驗豐富、學術水平高的優秀教師開設選修課,提高選修課的教學質量,擴大選修課的影響力。
(三)選用優秀教材
合適的教材是上好選修課的前提。要解決這一問題,除了購買正式出版的優秀選修課教材外,各高校可以制訂政策,鼓勵任課教師編寫適合學生水平的講義、輔導材料和課外讀物。
(四)加強對學生選課及學習目的的引導
學生在選修課的選擇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為了防止學生為掙學分而選課的現象發生,學校應事先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指導, 讓學生了解課程的內容和目的, 以及授課教師的基本情況,,結合自己的專業需要與個人興趣來進行合理地選擇,使得學生真正選到他們想選的課程, 達到學校開設選修課的真正目的。必須強調的一點是:一旦選擇了適當的選修課 ,就要自始至終地進行學習,決不允許“選而不修、混學分”現象出現。
(五)采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教學
由于選修課普遍存在課時少、內容多、授課班級較大等現象,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及效果,授課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多媒體課件可以將抽象、枯燥的英語學習內容轉變為生動、真實、可視、可聽、形象有趣的教育信息,并以形象、生動、直觀的方式演示出來,為學生創造真實、生動和形象的英語語言環境,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也提高了有限的課堂時間的利用率。
五、大學英語選修課的教學管理
(一)規范開課管理制度
教學主管部門,如教務處,必須嚴格執行開課審批制度。教務處應嚴格審閱教師開課材料,如教學計劃、教材、參考書等;教學管理部門要充分利用校園網絡優勢,使學生可以在校園網上獲得每門公選課的相關信息,如課程安排、課程簡介、開課要求、課時、學分、主講教師簡介、限選人數、已選人數等等各種動態信息。
(二)加強教學過程監督
1.開課前,授課老師須在校園網上對自己所開課程做一個詳細的介紹,說明本門課的教學目的、教學要求、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答疑輔導方式、考試方式和成績評定辦法等,使學生對該課程一目了然,以便決定選課取舍。
2.學校建立隨機聽課制度。校、系等各級教學管理人員應對授課情況進行檢查、督導,確保教學質量的改進與提高。
(三)嚴格課程考試制度
由于大部分高校都實行學分制,有些學生單純是以掙學分為主要目的,選了課,卻很少參加學習;有的只是喜歡上課教師,也不管所選課程是否適合自己。鑒于此,為了提高學生對公選課的參與性和積極性,除加強學生紀律外,必須嚴格考試制度,鼓勵多種考核形式,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社,2004(5)
[2]王文惠,項軍平.大學英語選修課程的探索與實踐——關于大學英語新課程體系改革的思考[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2008(6)
[3]張堯學.加強實用性英語教學,提高大學生英語綜合能力[J].中國高等教育,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