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重點分析了影響審計成本的一系列因素, 比如審計主體、審計客體、審計程序、審計風險等各個方面,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控制審計成本的建議。
關鍵詞:審計成本 影響因素
一、審計成本的定義
審計是由專職機構和人員,對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及其他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進行審查和評價的獨立性經濟監督活動。審計的主體、客體,審計的基本工作方式和主要目標。審計是一項具有獨立性的經濟監督活動,獨立性是審計區別于其他經濟監督的特征;審計的基本職能是監督,而且是經濟監督,是以第三者身份所實施的監督。
任何審計工作的開展, 都需要消耗人員、需要資金支持、需要資本核算, 也就是說審計工作也是需要成本的,我們稱其為審計成本。審計成本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審計成本是社會管理成本的組成部分,即政府在經濟管理活動中用于審計支出費用的總和。狹義審計成本是指完成一定數量的審計項目所支出人力、物力、財力的費用總和。對于一項審計工作來說,如果需要人員多、耗費時間長,其所需的資金成本及總的審計成本就比較高;反之則審計成本較低。我們通常說的審計成本一般是指狹義審計成本。
二、審計成本的影響因素
(一)審計主體。在企業界的審計中,審計主體一般指的是注冊會計師事務所。經營管理水平較高的事務所一般具有嚴格的質量控制制度和完備的時間、資金預算,能夠在保證審計質量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審計效率,降低審計成本。同時,較為嚴格的質量控制制度降低了出具不恰當審計報告的可能性。
(二)審計客體。審計客體一般指的是被審計單位的審計項目。審計項目的規模與被審計單位規模密切相關,被審計單位的規模越大,則資產規模或報表項目規模也就越大,發生的事項越多,賬戶余額越大。注冊會計師事務所在進行審計時投入的審計資源也就越多,審計成本也就相應地會加大。
(三)審計技術方法。先進高效的審計技術方法能明顯地降低審計成本,提高審計效率。目前審計技術方法對審計成本的影響體現在“硬件”和“軟件”兩方面。“硬件”方面主要是指電子計算機技術、現代通信技術在審計領域的應用,使得
注冊會計師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更多的工作,從而大大降低了審計項目成本。“軟件”方面主要是指更有效地分配審計資源于風險審計領域的審計方法的應用。
(四)審計風險。審計風險是影響審計成本的核心因素,近些年來,審計界面臨著日益嚴峻的商業風險,注冊會計師事務所遭遇到大量的起訴案例。為了降低審計風險,事務所不得不投入大量的審計資源,以減少出具不恰當審計報告的可能性。但審計資源的大量投入,使得審計成本不斷增加。
三、控制審計成本, 提高審計質量
(一)合理配置審計人員,有效利用審計人力資源
合理的人力資源是所有工作開展的必備條件, 審計工作是建立在審計人員職能和功效的發揮基礎之上的。但是,審計成本的控制不能僅僅理解為對審計人力資源成本進行控制和壓縮。在某種程度上, 審計人員成本的提高, 比如聘用水平較高的審計人員可能需要更高的成本, 但是在長期的環境下分析,這些更多的投入也為會計師事務所人力資源成本的控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比如高水平的審計員可以在規則允許內身兼數職, 實現多個層面人員的需求;高水平的審計人員可以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有效壓縮審計工作的時間,從而降低審計成本;同時,高水平審計人員可以更有效地發揮審計硬件的功效,實現審計資源的效率化利用。所以審計人員是審計成本控制的一個重要的方面,會計師事務所可以通過雇用較高水平的審計人員,在有效完成審計工作的同時,更好地控制審計成本。
(二)合理設定審計程序, 避免不必要的中間環節
審計程序是審計成本的最直接的決定因素之一,所以,審計成本控制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審計程序的合理設定和嚴格控制。通過管控審計程序, 審計時間就可以得到有效的利用,時間對于項目的運營來說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資源和成本,所以,必須選擇在保證最佳資源配置的前提下,合理設定審計的程序, 預測和設計各項具體的成本開支數額和比率, 控制審計時間成本和其他成本的不必要投入。
(三)引入風險導向審計
審計人員為形成恰當的審計意見而收集充分而有效的審計證據時,他們必須按照最小成本支出的原則確定所需的審計程序。風險導向審計就提供了一種既能保持審計效果又能提高審計效率的全新思路。引入風險導向審計是一種執業理念的改變。在風險導向審計模式下,審計人員更加重視計劃階段的工作,這一階段的工作主要體現為審計戰略的選擇,既注重降低審計風險,又注重節省審計成本。在選擇審計程序時,注重在審計效果和審計效率之間選擇一個均衡點。其根本目標是將審計風險降低到審計人員和社會可以接受的水平。
參考文獻:
[1]趙保卿,姚長存.審計成本控制框架設計與運行——基于價值鏈預算角度[J]. 會計研究,2007(11)
[2]周艷.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與審計成本的均衡分析[J].商業會計,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