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激勵約束機制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公司治理的手段分為監控機制和激勵、約束機制兩種。激勵、約束機制是指通過業績評價和目標約束等在物質和精神方面激勵經營者努力工作。通過激勵約束機制的建立和完善,促進國有企業效益增長和資產保值增值,同時也保證經營者的利益得到滿足。因此,激勵約束機制是提高國企經營水平的一項重要措施。
關鍵詞:激勵約束 機制 公司治理
一、國有企業激勵約束機制的歷史回顧
國有企業的激勵制度是國有企業市場化的伴生產品,從獎金激勵到產權激勵,從當期激勵到長期激勵,從在職激勵到退休激勵,在激勵形式和激勵機制的演進上,國有企業正在以漸進的方式接近激勵的本質。我國國有企業經營者薪酬激勵制度的演進大體分為四個階段:一是物質激勵開始實施階段(1978~1986年);二是重點推行承包責任制和經濟效益考核階段(1987~1992年);三是國企經營者薪酬激勵制度多元化的探索階段(1992~1998年);四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下的薪酬激勵制度(1999年~現在)。
二、經營者報酬激勵與約束機制應遵循的原則
一是個人報酬與績效掛鉤,企業所有者與員工二者利益兼顧。最優的經營者報酬激勵機制是把員工與他的績效掛鉤,使其獲得是報酬取決于他的經營成果,這經營者報酬激勵機制應該遵循的主要原則。因為遵循了這一原則,所有者與個人的收入都會隨企業經營者成果的好壞同方向浮動。
二是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經營者報酬激勵機制的主要目的是激勵經營者高效率工作。
三是固定收入與風險收入相結合。固定收入部分的數量,由委托人與員工通過協商直接確定,而對與業績掛鉤的風險收入部分的數量,則應由市場競爭間接確定,也就是由個人通過市場競爭去博取。
四是企業生產經營責任制與建立健全薪酬激勵機制相結合。企業要圍繞如何落實生產經營責任來制定調動所屬企業生產經營積極性的規章措施。
三、國有企業經營者激勵機制應采取的形式
(一)物質利益激勵機制。首先進一步完善經營者年薪制。從當前我國的大型企業來看,實行年薪制是經理激勵與約束機制最直接最有效的做法。年薪制是以年度為單位確定經營者收益報酬的激勵方式,是將企業經營者的個人收入與國有資產的保值和企業經濟效益掛鉤。把經營者的年收入劃分為基本收入和風險收入兩部分,基本收入按企業經營者所在企業類級檔次和本企業職工當年平均收入確定,為職工平均收入的2-5倍;風險收入與經營者所在當年與資產保值增值為核心的資產經營責任目標的完成情況掛鉤,主要依據超額完成利潤、凈資產增值兩項指標確定。年薪當年可兌現60%,另40%待經營者離任時經審計后再發給本人。其中基本收入屬于近期激勵,可使經營者收益與風險同在,實現“責權利”的統一,從而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其次建立在職消費貨幣化制度。企業經營者在職消費貨幣化是一個與年薪制配套的重要激勵形式。為給經營者創造一定的工作環境或滿足他們因工作需要而引起的一些消費支出,這一部分費用應列入企業的經營成本。在職消費的另一個好處是限制經營者浪費企業資財,防止他們損公肥私、滋生腐敗。這對目前國企經營者在職消費處于無控制狀態的狀況來說是當務之急。要盡快制定實施方案,形成制度,遏制此類現象蔓延。再次建立經理層老有所依的額外補貼制度。目前企業經理退休后與普通職工沒有什么區別,難以消除他們退休后養老問題的后顧之憂,結果造成工作的積極性較低。所以盡快建立針對經營者的醫療、人壽保險和增加養老金制度,是促進他們以經營管理好企業為終身職業和畢生追求的關鍵。
(二)經營者持股經營制。為了激發經營者保持持久的責任心和不斷向上的開拓進取熱情,一項有效的措施是讓經營者分享一部分利潤的索取權,即經營者參股制。企業經營者任期期間,期股所獲紅利一部分以“掛賬”形式存放在企業或轉入經營者股本;任屆期滿,其業績指標審計和國家資產權部門評價認定達到契約規定的水平,且不再續聘時,可將其擁有的期股按當年的每股凈資產變現,也可繼續留在企業,按年度正常分紅。這種辦法,有利于形成經營者與企業的“捆綁”機制,促進經營者行為的長期化。根據國內外的經驗,國有企業經營者持股經營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持股比例要適當,經營者持股比例不超過總股本的1/10為宜。二是股權形式多樣化。經營者除了現金購買。還可以賒賬、貼息、低息借款購買股份,或者以特別獎勵形式獲得股份。三是股份的兌現方式應具有靈活性。如有“賒賬”股則紅利先用于抵換賒賬欠款;凈紅利可根據其與原股本的比例設置某種分配規范,既可一部分變現,一部分掛賬用于增資擴股為養老金、風險抵押金等,經營者個人股份10年內不得轉讓等。
(三)經營者精神激勵機制。要完善各類評優制度,對貢獻突出的企業經營者,給予榮譽激勵。同時,努力營造有利于企業經營者成長、敬業的社會輿論環境。具體的來說,一是目標激勵。隨著市場機制的不斷完善,企業家職業化是一種必然趨勢。經營者也會逐漸認識到自己所擔負的歷史使命,認識到自己的成就和價值可以從管理企業的事業中得到滿足的體現,從內心樹立終身獻身于企業的堅定信念,自覺抵制“官本位”等傳統思想的干擾和誘惑,做職業經理人的實踐者和捍衛者。二是聲望、社會地位的輿論支持激勵。社會輿論是一種公眾意見,社會上一般接受并認同經營者的行為,就會形成強大的社會力量和社會心理激勵。所以利用各種途徑和媒體大力營造社會氛圍,讓經營者得到社會尊重和愛護,使他們以所從事的職業為榮,從而激發出其獻身企業的決心、管好企業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