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科學為指導,從意識、思考、教學、管理四個層面,闡述了職業院校中“換位”的內容,并分析了“換位”在校園建設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最后探討了“換位”在職業院校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職業院校 科學換位 和諧校園
一、引言
當今時代,在建設和諧社會和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道路上,我們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就要求黨和政府始終站在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和角度,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其要領就是換位看問題、辦事情。同樣,職業院校中,無論是領導者,還是廣大師生;無論是在管理還是在教學中,都要求我們進行換位,即從對方的立場和角度來想問題、辦事情。誠如蕭伯納所言: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每個人還是一個蘋果;但如果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流,那么,則每個人有兩種思想。職業院校對換位的科學引入和應用,既有利于學生的自我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素質發展,有利于促進師生間的交流與溝通,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又有利于營造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提升學校的管理,促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梢姡茖W換位在職業院校的發展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換位內容
1.換位意識。從心理學上講,意識一般是指自覺的心理活動,也就是人對客觀世界的自覺反映。對于換位意識而言,就是指在一定的背景環境中,主體打破思維定勢,設身處地地站在客體的角度和立場上觀察和思考問題的心理活動。職業院校中,管理者與廣大師生既是換位的主體,又是換位的客體,都需要培養換位意識,在遇到矛盾時,要以一種全新的觀念和方式去思考和看待問題。誠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言:“未來的先生們!忘了你們的年紀,變個十足的小孩子,加入在小孩子的隊伍里去吧!”這也就是說換位意識是一種理解、包容、和諧、信任與關愛,是產生思想共鳴的基礎。相對于管理者與教師而言,換位意識既是素質教育理念要求其所必須具備的一項素質,也是素質教育思想在工作上的具體體現。在實際工作中,形成換位意識的關鍵就是要在尊重平等對待學生的基礎上豐富自己的教學、服務與管理經驗,關愛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去審視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最終貫徹到自己工作中。
2.換位思考。顧名思義,就是說要站在對方的立場和角度來觀察和考慮問題,將“你”與“我”的位置關系互換,它是人際溝通中比較重要的一條原則,雖簡單易懂,卻深刻地影響著職業院校師生的學習、生活與管理。換位思考既是人對人的一種心理體驗過程,也是自我反思的過程。設身處地地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體驗和思考問題,從而與對方在情感上產生共鳴,進而得到有效溝通,為增進理解奠定基礎。在校園范圍內,管理者與廣大師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都需要換位思考,需要將心比心,理解別人的想法與感受,從對方的立場看問題。在諸多的換位思考中,師生之間的換位思考至關重要,無論是在師生感情溝通交流方面,還是在課堂教學方面,它都起到橋梁的作用。
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教者唯有用心體會學者所思所想,才能真正觸動學者內心深處求知的欲望,從而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作為一名教師,如果能夠適時地蹲下身子,用學生的眼光去觀察世界,用學生的心靈去感受生活,用學生的思維去判斷是非,才能了解學生,知其所愛,知其所想,知其所難,才能想辦法打開學生的心扉,使學生真正做到“親其師,學其理,信其道”。誠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需要換位思考,但更需要積極營造一種換位思考的文化氛圍與環境,以便學生也能很好地理解、掌握和運用換位思考,養成換位思考的良好習慣,實現雙贏。
3.換位教學。所謂換位教學,就是在教學中讓學生從“學”的領域參與到“教”的過程,讓教師從“教”的領域參與到 “學”的過程,在角色的換位中完成教學任務,實質就是教師從“自我”立場向“非我”立場的轉化,是對自身原有認識的一種否定,而由“非我”立場再向“自我”立場的回歸,則完成了對原有認識的否定之否定。換位教學就是致力于打破常規,提倡能力領先,帶動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的全面發展,它使教學過程真正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和主動探索的基礎上,是對現代教學模式的積極探索和有益嘗試。在職業院校中,教師運用換位教學模式,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單向傳授式教學,增強學生參與教學的主動性,使學生在樂于學習的同時,增強了自信心,并提高了自己的職業技能,這大大有利于學生主體性的發展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為其日后縮短工作適應期打下堅實的基礎,也與當今職業教育大力提倡的素質教育相吻合。換位教學是對傳統單一的“填鴨式”教學的批判與改進,它的實施過程包括四個部分,即教學內容選擇階段、學生準備階段、換位實施階段與總結探討階段。各個部分相互作用、密不可分,有機地促進著教學相長。
4.換位管理。在職業院校中,換位管理主要包括班級換位管理和學校換位管理兩部分。在班級換位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分析學生的性格與心理特征,創造良好的環境,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班級管理的鍛煉機會。通過班干部輪換制、定期講演等方式,提高每位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共同創建和諧班級。學校領導作為學校生存與發展的掌舵人和引路人,在學校管理工作中,領導要時時換位思考,在各項改革中既要有力度,還要考慮廣大師生的利益,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主觀武斷, 才能得到擁護與支持,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換位應當注意的問題
職業院校中,“換位”應該堅持以科學為指導,做到行之有效,用之有方,科學換位在實施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問題。
第一,注重實效,忌形式主義。換位在職業院校中的運用要從工作的實際情況出發,以科學為指導,注重實際行動和效果,進而促進師生與學校的良好發展。換位中的形式主義是一種追求形式而忽視內容與效果的形而上學觀點,它使職業院校中的換位管理、換位教學等流于形式,只圖虛名和表面現象,而且掩蓋了矛盾,最終既不利于學校教學與管理質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因此在學校中施行換位,要杜絕形式主義,堅持實事求是的務實作風。
第二,把握好度,防止“過”與“不及”。任何事物都是量與質的統一體,所以,當我們需要保持事物性質的穩定時,就必須把量變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內,“過”則可能導致遷就,非但沒有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反而影響教學的順利進行;“不及”則使得換位趨于形式化,耽誤了寶貴的教學時間卻未提高教學質量。因此,在職業院校中實施換位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堅持適度的原則,防止“過”與“不及”。
第三,把握原則性和靈活性。原則性指實施換位必須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它不是“好人主義”,也不是“和稀泥”,而是一種策略和方法,是科學管理的具體體現。靈活性指實施換位過程中要講求科學有效的方式方法與藝術性。原則是基礎,靈活是發展,因此換位要辯證地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
第四,做好總結工作。做好總結工作是實施換位過程中非常關鍵的一環。在實施換位的過程中,需要即時記錄實施過程中的進展情況,總結經驗和教訓,反思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堅持科學理論的指導,積極改正和完善,以便讓更多的教師和更多的領域更加科學合理地運用換位方法,又好又快地促進教學和管理工作。
四、結論
“換位”是一種新型的思維方式,也是學校管理的一種靈活、有效的管理方法,這是因為學校管理工作有其特殊性,其管理客體具有雙重性和互動性,學校管理的最終目的是實施對學生教育和管理,這一目的必須通過對教師的有效組織和管理才能達到。因此,“換位思考”運用到學校管理中,有利于強化內部管理,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校發展順暢、和諧。
參考文獻:
[1]覃學強,張寧珍.高職高專教學的換位思考(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6(8)
[2]李敬芬.換位教學是培養高師學生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8(4)
[3]朱江宏.換位思考: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基石(J).職業教育研究,2007(2)
[4]周東海,邱小群.換位思考(一個成功的偉大細節)[M].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
李松(1983- ),男,漢族,河北任丘人,碩士,浙江傳媒學院輔導員,研究方向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