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服裝行業的蓬勃發展給技工學校服裝專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教育要素是構成教育活動的必要因素,教育基本要素融合是院校根據教育培養目標和規劃,教育基本要素融合有利于提高技工學校服裝專業教學的效果,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有利于深入認識和把握教學規律,提高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實際效果,促進技工學校服裝專業教育健康發展。
關鍵詞:技工學校 服裝專業 融合
教育基本要素是構成教育活動必須的、最基本的因素,隨著我國服裝產業與世界的全面接軌,對技工學校服裝專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直接決定著教育的發展方向和教學效果,所以,強化技工學校與社會、教育要素之間的融合極為重要,它對促進技工學校服裝專業教育教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技工學校服裝專業教育基本要素融合
教育的發展過程是一個與社會不斷融合的過程,隨著社會發展,它對教育和畢業生的素質有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教育基本要素的融合是把教育活動中分散的要素“統”起來。教育活動有其自身的內容和特點,教育基本要素是構成教育活動這一特定事物的必要因素。
在教育活動中以教為職責的人是教育者,這對教育活動的展開起領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教育者是教育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和實施者,是科學知識和社會文明的傳播者,是社會文化和價值取向的傳播者,帶有明顯的社會價值取向性和目的性;教育過程中“學”的主體是受教育者,它是教育的對象和學習的主體,是學校和教師評價的主體;是教育任務完成的主體,他們是教育者傳播傳遞教育內容的對象;教育內容是師生共同認識的客體,教育內容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中起到紐帶作用,是目的性與對象性的統一,是衡量教育活動效果的標準;教育物資是支撐教育活動展開的物質基礎,它是教育活動中物的要素,給教育活動帶來了新的特點。
教育基本要素融合是為達到某種效果而通過一系列處理方法的調整提高過程。它是以提升教學質量為目標,根據院校教育培養目標和規劃和社會需求,對構成教育活動的諸要素實施科學合理的優化、調整的過程,影響和制約教育活動,目的在于滿足社會對教育的需求對教學實踐中的具體應用意義重大。
教育基本要素融合是否合理必須具備融合的必要的基礎和條件:教育基本要素的融合從歷史發展來說,始終存在,這是教育的本質所決定的。它受社會進步的影響和制約,并通過培養社會需求的人才來服務于社會。教育要素之間所具備融合的條件是內部條件,其社會的外在條件為教育要素間的有機融合創造了良好基礎,社會需求促使人們提高對教育要素融合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認識,強化了學校與社會間的交流與溝通,增加了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使企業與院校的依存關系更加密切,提供了教育要素融合的廣闊空間。
二、技工學校服裝專業教育基本要素融合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教育基本要素的融合是提高技工學校服裝專業教學質量的需要,它體現了技工學校服裝專業教育者們認識上的深化,是當代企業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的要求,是促進我國技工學校服裝專業教育改革深入的需要,是整個技工學校服裝專業教育的必然選擇,是把握技工學校服裝專業教育內在規律的需要,是推動教育活動開展的重要因素,強化教育基本要素的融合。教育者在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受教育者個性的發展,應用現代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加大對受教育者綜合技能訓練的力度,在教學中應及時為學生提供服裝的最新資訊,允許受教育者走出校門到社會中去學習,更加服從于社會需求的引導,順應國際社會的發展,對教育實踐活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服裝專業教育基本要素融合要在實踐中提高對服裝藝術的感悟,培養和提高服裝審美、設計和創意的實踐能力;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間的融合。主要體現在老師是知識講授者、教學中的組織者,學生參與課題內容設計和實踐教學,師生間在互動中完成知識的傳遞與創新;院校與社會資源間的融合,包括技術資源的融合和物質資源的融;教育物資與教育內容的融合。它是教育內容得以有效傳遞的有力支撐,突出了教育物資與實際操作技能相關的各種設施的重要性。
教育基本要素融合的原則要把握教育質量與教學效果提高原則,社會需求引導原則,實用性與可操作性統一原則,超前性與現實性相結合原則,采用互動式教學方法,使其在實踐中所采取的具體措施更有針對性,使其符合社會發展,并立足服裝院校的客觀實際,保持理論上的前瞻性和實踐上的超前性,這是教育基本要素融合的關鍵。
強化院校與社會間的有效融合,準確定位培養目標,強化教育者與社會的有效融合,構建合理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以實訓基地為依托,是促進教師藝術與技術結合的主要途徑,建立相對穩定的客座教師隊伍,是補充和加強師資力量的有效方法,引進與培養相結合,是提高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得力措施,積極參與社會實踐,促進教師學習新知識新技能,強化資源間的有效融合,建立校企緊密型合作關系,建立緊密型基地,合作的方式采取多元辦學、聯合培養、科研合作、師資共享。強化教育者、受教育者與教育內容間的有效融合,以實例、課題教學為主,加強實踐課程體系的建設,理論與實踐課程的合理配合,強化教育者的綜合素質,突出學生在教學實踐中的主動性,科學合理的優化教學內容,要充分利用教育物資,強化教育者、教育內容與教育物資間的有效融合,建立與教育內容配套的實訓室,加強過程管理,組織好畢業設計環節。
參考文獻:
[1]梁軍.服裝設計工作室教學模式的研究,東北電力學院學報, 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