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負債)現狀
1.融資平臺融資貸款總量過大,存在償付風險。由于融資平臺主要的作用是為地方政府融資,公司缺少突出的主營業務和充足的固定資產,通常以地方政府劃撥的土地、林權、股權、房產作為資產,在融資中較多地依靠地方政府的財政進行擔保;同時,通過多個融資平臺公司從多家銀行獲得信貸,形成“多頭融資、多頭授信”的格局,形成融資貸款總量過大。假若依靠土地和稅收的財政收入出現大幅度下滑,則會直接威脅地方財政的償付能力,從而導致融資平臺難以履行其償債的義務,這部分貸款最終將成為銀行的不良資產,這樣就會存在償付風險。
2.融資面臨著現實的法律風險。目前從全國地方政府平臺項目貸款的擔保模式來看主要有兩種:一是政府承諾、財政兜底的財政承諾模式,“打捆貸款”最具代表性。二是權利抵押擔保模式,“土地轉讓收益權質押”是其中的主要方式。目前融資貸款由于受到大環境銀根緊縮的影響,貸款受到很大的限制。前期融資貸款已使用殆盡,而新的融資貸款還在融資過程中。由于融資貸款資金未及時到位,使得支付工程款也不能如合同約定的時間點進行支付。增加了違約的程度,極大可能存在現實的法律風險。
二、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負債)對策
(一)控制融資貸款總量規模,減少財政償付風險。
當前既不能放任該類貸款繼續增加,聚集過量的貸款資金,也不能操之過急,快速壓縮貸款規模;使項目爛尾,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目前主要措施是管理好現在貸款項目,保證信貸資金的規范使用,同時調整優化貸款投資結構。對于貸款投資,首先得保證利息償付順暢,同時通過分期還款計劃逐步壓縮貸款規模。為防止集中支付風險、流動性風險,建議對政府融資平臺貸款實行總量控制,以使貸款總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
(二)引入非國有資本,充實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資本金,以增強融資平臺負債償付能力。
在國有資本占主導地位的前提下,可考慮適當引入非國有資本以增強融資平臺負債償付能力。使國有資本始終占主導地位,充實融資平臺資本。比如:引入個人資本、民營資本、華人華僑財團資本(特別是香港本土類似的財團很多,融資相對不受過多的約束)、外商資本等。現在處于后金融危機時代,在國家銀根緊縮,其他各區也都在爭搶有限的貸款額度,融資渠道有限的情況下;引入個人資本、民營資本、華人華僑財團資本、外商資本也是融資渠道的選擇之一。
首先將的國有資本進行集合,把所有的國有資產都歸納到一個融資平臺公司,形成資產集合。同時進行評估,經評估后的總資產拿出一定比例(最大不超過49%,讓國有資本始終占51%的絕對控股地位,不失國有資產的主導權。這個比例應同時兼顧或未來融資平臺公司整合上市后股權發生增值而帶來的巨大收益的情況。)引入非國有資本,從而實現增強融資平臺負債償付能力。
其意義在于:
1.把引入的非國有資本金,或充實融資平臺公司的資本金,也可以劃入地方財政,可快速解決資金困境的問題。
2.不但引入了資金,還引入了先進的管理經驗。
3.由于引入非國有資本,還可融合其他地區的先進經營理念、信息資源、供產銷的渠道等等。
4.加快國有資本發展步伐,將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創造更多的地方財政收入。
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引入的非國有資本可能會對資本金年收益率或本金等有特別的要求,我們應在引入非國有資本時特別注意,從投資方背景、投入資金的條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環境評估、安全等各個方面的可行性進行充分、科學的論證,使得引入非國有資本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三)強化經營管理,實現融資平臺公司的“造血”功能,以增強融資平臺償付能力。
當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偏重融資,但對經營管理方面的經驗相對缺乏,收支很不平衡,且不適應現代市場大環境。應加強國有公司(企業)的經營管理,實現融資平臺公司的“造血”功能,以增強融資平臺償付能力,充分保障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簡要說有以下幾點:
1.加強收入來源渠道的拓寬。
現在投融資平臺廣義上收入來源主要為:土地出讓金收入、租賃收入(廠房、門面等)、利息收入、其他收入。收入來源很窄,不能夠完全達到實現收支平衡的目標。要實現收支平衡首先得拓寬收入來源的渠道。最好的方法是能使得投融資平臺具有一定的實體經營業務,比如:建筑業、租賃業、商貿業等等。多方面、多渠道加強、加快、加大收入來源。
2.加強支出項目的審簽。
對于各類應付款項按次數分兩類:一是一次性支付的款項:比如稅金,應加強支付流程審簽制度,仔細審核,嚴格控制支付款項的金額與時間。二是非一次性支付的款項,分期支付。千方百計地減少支出項目,在合理范圍內盡最大可能延緩支出項目的時間。這樣做不但符合現代財務管理,還可以增加資金利息收入,更可以確保融資平臺公司的現金流量平穩運行。
3.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建設。
按照《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和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為基礎,利用成熟的、已有的、規范的內控制規范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有了可操作性好、科學、規范的內部控制制度,既有助于強化融資平臺經營管理,又強化了國有資本的內部控制,還能為以后可能的融資平臺上市打下堅實的基礎。
4.引入高素質人才。
對現在急需的各類高素質人才,可通過兩種方案進行選拔。1.可先在地方國有公司進行內部選拔。這種方案優點在于可以快速尋找到優秀人才,而且成本相對較低;不足之處在于選拔的人才或視野相對匱乏,或不太適應現在大的市場環境。2.面向全國進行公開招聘。這種方案優點在于可以找到需要的優秀人才;不足之處在于可能付出的工資薪酬比較高。對不同方案進行選拔的高素質人才,表現特別優秀的進行物質與精神雙重獎勵。通過聘任時的條款約束,真正達到為經濟發展服務的目的。
通過增加收入,減少支出,力爭融資平臺能實現收支平衡;同時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加強學習培訓和對外交流,引入高素質人才等方式;強化經營管理,以適應現代市場環境,從而實現融資平臺的“造血”功能,以增強融資平臺償付能力。
(四)加大上級資金爭取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以增強地方財政的償付能力。
每年多爭取國家級或市級的各類資金扶持力度,盡可能使上級撥用資金多于往年,使得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提高各局級單位每年爭取資金額度底線,特別是每年上級資金來源較多的局級單位,督促他們多爭取資金。特別是可供地方政府自由支配的這部分,尤其應多爭取。充分利用這部分資金,以增強財政的償付能力。
對多爭取國家級或市級資金的各類資金的單位,研究出一套操作性更優的制度,使多爭取上級資金的單位能有物質與精神雙重鼓勵,充分調動各相關單位的積極性。
對融資平臺公司經營管理好的單位負責人可通過操作性更優的制度進行考核,充分調動各相關單位負責人的經營管理的積極性。
(五)優化土地的管理,以增強財政的償付能力。
在現有法律法規的規定范圍內,把地方政府管轄的土地加以整合,使得形成各種梯次的可供出售的土地。同時加強加大吸引國內優秀的企業或上市公司;以優于市場價的價格進行公開、掛牌、拍賣等形式出售。土地出售資金可大大加強地方財政實力,使有較好的財政能力進行貸款償付、舊城改造等民生項目的實施。改造民生項目實施到位后,引入更多優質的資金來投資,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財政收入,以達到良性循環,從而不斷增強財政的償付能力。
(六)加強融資平臺項目監督與問責。
對于融資項目各相關部門應加強監督力度,從制度上、源頭上就采取防范措施,使得投入的融資項目充分達到地方政府的預期目標。最大可能的減少因合同簽訂不規范、設計變更頻繁、施工單位錯誤計算工程量、資金管理不科學、項目管理不到位等問題產生的損失與浪費。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監督,對損失與浪費的單位應進行問責。減少損失與浪費的發生,從而更好地把融資平臺項目的監督與問責落到實處。
總之,在融資平臺負債量較大的情況下,如何能使負債“消腫”,避免償付風險,避免法律風險,避免損失、浪費的風險;提高資產經營管理效益,增強財政及融資平臺償付能力還是一條探索之路。既處理好發展資金問題,又處理好融資平臺負債量較大的問題,我們還需要做更多的努力。堅信在中央和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一定能探索出一條既發展創新又成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