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企業貸款業務逐漸成為國內各商業銀行積極開拓的新市場,能否有效拓展小企業貸款市場已成為商業銀行在未來的信貸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的關鍵。本文從商業銀行貸款流程的角度出發,分析了小企業貸款業務現狀,找出了我國商業銀行小企業貸款業務中所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完善我國商業銀行小企業貸款業務的思路。
關鍵詞:金融機構 小企業 建議
金融機構如何能更好地支持中小企業發展,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研究表明,一直困擾中小企業的最大問題就是“資金”。然而,由于中小企業自身的特點,使得中小企業融資復雜性加大。
一、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一是促進經濟增長。據發改委統計數據,在中國,GDP和社會銷售額的五成以上、工業新增產值的七成以上、稅收的四成以上以及出口總額的六成以上,都是由中小企業創造的。二是促進充分就業。充分就業指任何愿意并有能力工作的人都可以找到一個有報酬的工作。中小企業已成為吸納社會就業的主要載體。中小企業提供的就業崗位已超過就業人數75%以上。三是促進技術進步。中小企業可以在技術進步中發揮重大作用。據發改委統計數據,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約65%的專利是中小企業發明的,75%以上的技術創新由中小企業完成,80%以上的新產品由中小企業開發。
二、吉林省中小企業現狀
吉林省中小企業發展態勢良好,但基礎還比較薄弱。吉林省中小企業對地區生產總值的貢獻和對就業的貢獻均低于全國10個百分點,對稅收的貢獻低于全國15個百分點。尤其在國際金融危機沖擊考驗下,吉林省小企業產品層次低、市場開拓能力弱、自主創新能力差、企業管理水平低等問題頻頻出現,全省規模以上民營工業新產品產值率僅為5.8%,低于全國4個百分點;民營科技企業5200戶,僅占全省企業戶數的5.4%。
三、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支持不足的原因
吉林省地處東北欠發達的老工業基地,與經濟發達的地區相比,銀行業金融機構偏少、金融服務相對薄弱。盡管吉林省把中小企業列入重點扶持對象,并相繼出臺一系列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指導性意見及優惠政策,但始終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其融資難的瓶頸問題。
四、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金融機構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具體措施
1.轉變觀念,把發展中小企業金融業務上升到戰略高度
商業銀行從戰略上重視中小企業金融發展,一方面可以滿足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解決中小企業融資的困難,另一方面可以擴大就業、增加收入、促進吉林地區經濟平穩發展,從而履行商業銀行社會責任的外部要求。
2.明確市場定位,把中小企業作為主要目標客戶
吉林省中小商業銀行首先應明確市場定位及戰略規劃,在中小企業領域形成領先的優勢地位,堅定不移地把發展中小企業金融業務作為自身發展的戰略目標,保證信貸資金真正用于解決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有利于擴大內需的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
3.創新貸款風險控制技術,降低中小企業的準入標準
目前,吉林省多家商業銀行在識別中小企業的信貸風險時主要看:第一還款來源是否穩定;第二還款來源是否有保證。
4.加速創新金融產品,打造中小企業金融業務品牌
省內各家商業銀行針對中小企業信貸金融產品創新還處于起步階段,各家商業銀行應以市場為導向、客戶為中心,開發一系列中小企業金融業務“拳頭”產品。
(二)營造有利于中小企業發展的外部融資環境
1.推進社會征信體系建設
為解決商業銀行在中小企業金融服務過程中,無法有效獲取真實、準確的信息這一問題,政府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社會征信體系建設,加強信用信息共享機制和違約信息通報機制的建設,為商業銀行更好地規避信貸風險提供良好的信息支持。
2.加強信用擔保體系建設
擔保機構在解決中小企業第二還款來源達不到商業銀行要求這一問題上,起到了橋梁和紐帶的作用,一方面消除了商業銀行的風險顧慮,另一方面為中小企業解決了融資難的問題。
3.嚴格監管中介服務機構
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大對中介機構的監管力度,嚴格該行業的準入,對制造虛假信息而給商業銀行帶來經濟損失的中介機構堅決要求其退出該行業,不斷規范中介機構的行為。
(三)中小企業應提高自身素質,面對挑戰
1.規范財務制度
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中小企業自身也要努力,不斷提高融資能力和融資水平。中小企業的當務之急就是建立規范、透明的財務管理機制,確保提供的財務信息能夠真實地反映該企業財務狀況,通過提高財務信息的可信度和透明度,從而解決阻隔在銀企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難題。
2.加強公司治理
中小企業如何改善自身的治理結構和管理能力,從而消除商業銀行風險顧慮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一方面,中小企業應解除家族式管理的束縛,加強產權主體多元化,在公司內部建立起科學的公司治理結構,形成管理有序、約束有力、良性互動的治理機制;另一方面,中小企業也應該盡快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增強自身抗風險能力,使得中小企業的公司治理水平像大企業一樣能夠取得商業銀行的信任。
3.控制經營風險
中小企業往往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存在較大的經營風險。為進一步降低經營風險,中小企業應結合自身發展實際,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可持續發展的經營機制,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進而化解商業銀行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風險顧慮。
4.提高企業誠信
中小企業在融資過程中往往存在抵押物不足、擔保難的問題,對此,中小企業要從自身做起,努力建立中小企業對外良好形象,真正做到誠信守諾、合法經營,從而贏得商業銀行的信任,并獲取更大的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