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一個影響公眾審美觀念和價值取向的社會機構,媒體的出發點不應該僅僅是自身的利益,不應該僅僅是幾個數字所涵蓋的商業價值,而是應該更深層地關注社會的發展,關注民生的內在需求,以及如何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去促進整個社會的穩步向前,去做一份對歷史向前發展真正有力的推動。
關鍵詞:媒體 社會責任 傳播責任 監督責任 法律責任 道德責任 文化責任
一、媒體社會責任內涵
媒體社會責任是指新聞媒體及其從業人員在新聞傳播活動中必須履行的對社會安定、國家安全和公眾心智健康所承擔的法律、道德等公共責任和社會義務。媒體社會責任的內涵就是真實準確、客觀公正、導向正確、遵紀守法、正確監督、誠信服務, 樹立媒體的公眾形象, 提高媒體在社會生活中的公信力和影響力。作為一個影響公眾審美觀念和價值取向的社會機構,媒體的出發點不應該僅僅是自身的利益,不應該僅僅是幾個數字所涵蓋的商業價值,而是應該更深層地關注社會的發展,關注民生的內在需求,以及如何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去促進整個社會的穩步向前,去做一份對歷史向前發展真正有力的推動。
二、媒體社會責任范疇
媒體的社會責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傳播責任。媒體的傳播責任, 體現在“傳什么”和“怎么傳”兩個方面。新聞傳媒及其從業者要對傳播的新聞信息負責、對受眾負責、對傳播效果負責, 要遵循新聞傳播規律,要講求客觀原則、真實原則、時效原則、公開原則與受眾原則。新聞媒體受商業化影響的“誤傳”。“有償新聞”和“有償不聞”都是媒體不履行自身傳播責任的表現。
2.監督責任。新聞媒體通過掌握公眾話語權形成社會輿論的過程, 決定了新聞媒體具有特殊的社會監督權力。輿論監督是媒體公信力的表現, 也是新聞媒體必須認真履行的職責。媒體放棄和濫用輿論監督都是不承擔社會責任的體現。
3.法律責任。新聞媒體履行法律責任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維護法律的尊嚴,一切報道不能逾越法律的規定,只能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行使自己的話語權,維護社會公正;二是對自己的違法行為接受法律的處罰,承擔法律后果。媒體進行輿論監督時,一個必須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在輿論監督和司法獨立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
4.道德責任。新聞媒體承擔道德責任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媒體要維護社會公德,成為社會的守望者; 二是媒體從業人員必須遵守職業道德。
5.文化責任。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媒體還承擔有文化責任。具體表現在:正確引導社會輿論,抵制歪理邪說,弘揚社會正氣;客觀真實全面反映社會現實,抵制虛假報道,樹立媒體公信力;傳遞與傳承先進文化,抵制網絡低俗、媚俗、庸俗之風,營造健康有益的文化環境等。
三、媒體社會責任的弱化——媒體“越位”現象
部分媒體組織盲目擴大自身職權范圍,超越媒體基本權利而行事,甚至妨礙和干擾國家人權建設和法制化進程的現象,這就是“媒體越位”現象。主要表現在:
1.知情權“越位”,過度披露個人隱私。在當今的大眾傳媒活動中,部分媒體組織為了提高收視率或發行量,片面追逐經濟利益,常常通過個人隱私的過度披露來迎合某些觀眾的獵奇心理。
2.監督權“越位”,干預司法和行政。在當前的傳媒實踐中,有些媒體往往不考慮自己的報道形式、不考慮報道用于的輕重分寸,甚至假借專家口吻對事件涉及的相關法律法規和倫理道德問題發表片面的看法見解。
3.話語權“越位”,進行非愛性掠奪。大眾媒體作為信息傳播和輿論監督的重要工具,在享有知情權、監督權的同時,也擁有超乎其他任何機構的話語權。但媒體的話語權也需要控制在適當的范圍內,超過了度,變會對當事人造成“非愛性掠奪”。
四、媒體社會責任弱化的成因剖析
造成媒體越位的社會責任弱化有多種影響因素,主要體現在:
1.媒體從業人員的道德失落。
(1)道德良知的缺失。
(2)責任意識的淡化。
(3)人文精神的匱乏。
(4)社會公德的淡漠。
(5)職業精神的缺位。
2.媒體組織的市場迷失。
(1)傳媒組織轉制加劇市場競爭。隨著大眾傳媒從事業單位性質轉向自收自支、自負盈虧的獨立經濟核算單位,媒體組織之間為了爭奪經濟利益,提升收視率,與承擔社會責任的道德意識發生了沖突。
(2)傳媒業的混戰。惡性競爭迫使有些媒體組織為了塑造影響力和公信力而不擇手段。
3.媒體監管機制的不力。我國目前在傳媒立法上仍有缺口,監督意識仍很淡薄,故傳媒道德失范不能很好抑制。
當前大眾傳媒道德示范的根本原因是在選擇社會責任和現實利益的平衡點時發生了偏頗,傳媒道德作為社會道德系統中的子系統之一,其培養與提高并非一蹴而就的,如何凈化媒體道德生態環境,提高媒體社會責任意識,是一項復雜艱巨的系統工程,需要多方面的機制協調和配合。我們可以學習國外傳媒倫理的經驗,采取個人、行業、社會“三位一體”的多維互動模式,強化、完善傳媒道德精神和責任意識,并深入到媒體組織和媒體從業人員行動指南中,才能最終推動我國大眾傳媒業步入新的發展階段。
參考文獻:
[1](英)伯頓著.史安斌主譯.媒體與社會批判的視角.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英)史蒂文森著.王文斌譯.認識媒介文化:社會理論與大眾傳播.商務印書館,2001
[3] 石長順,石永軍.論新興媒體時代的公共傳播.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