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保證會計信息質量的基本前提就是高質量的會計準則,它直接影響信息使用者。關系到會計信息質量,本文對會計準則的本質質量進行了論述,并討論了它們之間的聯系,說明了會計準則質量的重要性。
關鍵詞:聯系 特征 會計準則
會計準則是會計規范的主要形式,有利于提高會計準則制定質量。目前,關于會計準則性質的認識,代表性的觀點主要有三種:技術規范論。這種觀點將會計準則作為一種純客觀的約束機制,是一種技術性的規范手段。其目的在于使會計實務處理達到科學、合理、內在一致;經濟后果論。會計準則的經濟后果是指會計信息對政府、工會、投資者和債權人決策行為的影響,會計準則作為一份公共合約,具有經濟后果;政治程序論。它的基本原則是利用政治手段來影響會計準則,具有經濟后果,從而使會計準則制定成為一種政治程序。
一、我國高質量會計準則的特征
會計準則的特征包括適應性、邏輯性、協調性、嚴謹性、可理解性。適應性是指會計準則應當與其目標相適應,應該保證其經濟后果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和穩定,將投資者的利益擺在首位,要適應我國特定的政治、經濟、法律、文化環境,會計準則的頒布時機要合適;邏輯性要求會計準則應該反映交易實質,真正做到“實質重于形式”。會計準則的內容必須能夠體現經濟業務的實質。會計準則應當保持邏輯一貫性;協調性是指會計準則應當協調處理好會計核算原則之間的矛盾。會計核算原則包括可靠性、相關性、謹慎性、及時性、可比性、一致性等。會計準則之間應該相互協調。不論在文字表述上,還是會計處理上都要協調一致,并應盡量與國際慣例協調,與財務制度、稅法等其他經濟法規協調;會計準則的嚴謹性包括內容體系的嚴謹性,盡可能兼顧各種情況,它要求其會計處理業務科學嚴謹,語言表達的解釋性說明應詳細、具體;可理解性的會計準則要求會計做到語言表述簡煉、中國化,它直接影響會計準則的質量,而且必須要重視“指南”的重要作用。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會計準則要想具有高質量,就應該建立相應的實踐標準。它包括可操作性、公認性、穩定性??刹僮餍允侵笗嫓蕜t應該有利于實務操作,要求其不能過于復雜和超前。會計準則要有利于監管,講求成本效益原則;公認性是高質量會計準則的一個重要特征,指會計準則發布后,應得到廣泛的認同和較好地執行;會計準則作為一項會計法規,應保持相對的穩定性。會計準則的穩定性是衡量會計準則是否是高質量的一個參考標準,高質量會計準則應該考慮到對新經濟事項的及時規范。
二、我國會計準則存在的一些問題
由于我國會計準則建設時間短,導致我國會計準則仍然存在諸多問題。致使基本會計準則功能相對模糊,理論深度不夠。會計準則內部邏輯一貫性較差,許多“界線”的設定往往具有較大的隨意性。會計準則的嚴謹性有待改進,某些概念表述不夠嚴謹,某些會計處理不夠嚴謹。會計準則的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不夠,會計準則的可理解性較差,會計準則的可操作性較差,會計準則之間或與相關法規之間還存在一些不夠協調的地方。會計準則國際化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會計準則的修訂頻率過快。
在客觀上,會計準則制定時間相對倉促,基本會計準則從研究制定到出臺實施歷時短,會計準則制定過程中的行政干預較多,利益相關者參與會計準則制定的熱情不高。在主觀上沒有明確的會計準則目標,會計準則的制定方法存在偏差,基本準則并未真正發揮其概念框架的作用,會計準則制定程序不夠恰當,導致會計信息制度性失真,它包括傳統會計的局限性導致信息失真、會計準則的不完善導致信息失真。導致利潤操縱行為,導致經營者逆向選擇,導致企業短期經營行為,導致會計準則成本增加。它會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給投資者和債權人造成損失,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三、建立我國高質量會計準則的對策
明確會計準則目標是完善會計準則的首要工作。首先決策有用觀是我國會計目標的現實選擇,明確決策有用觀會計目標的具體內容是會計信息提供的對象。會計準則應以利益集團為基礎,兼顧公共利益,必須全面考慮和較好地協調各方利益。
完善會計準則制定程序。會計準則制定程序應當公平允當。要增加會計準則制定人員的代表性,增加起草階段的公開性,實行“投票表決制”決定會計準則是否發布,在會計準則正式實施以前,增加試行階段。
以目標為導向完善我國會計準則。詳細說明每項具體會計準則的目的,盡量減少準則中不必要的“界線檢驗”,提高“指南”的質量,增強“講解”范例的代表性,盡量減少備選方案,減少會計方法的可選擇性,以便為將來建立統一的會計制度奠定基礎。
盡早制定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概念框架和基本準則應該同時并存,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理論指導作用不容替代,基本會計準則不能取消。制定我國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時機已經成熟,繼續加強會計準則的國際協調,積極推進會計準則的國際協調,加強會計準則理論研究。
我國會計準則應該重點研究的內容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環境、會計目標的選擇、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會計要素的設置及其定義、會計計量理論及各種計量屬性的適用范圍、特殊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問題。加強我國會計準則,發動更多的人員參與會計準則的研究,加強會計準則研究的組織和管理,建立科學的會計準則質量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潘上永.中國會計準則研究,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