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中日韓三國旅游交流發展迅速,本文以青島地緣優勢為視角,從國際關系的角度出發,圍繞旅游合作這條主線,對中日韓三國旅游合作的戰略和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中日韓 旅游合作 對策 優勢
1.中日韓三國旅游合作概述
自2006年第一屆在日本福岡舉辦以來, 目前已連續舉辦了六屆, 形成了三國旅游部長會議機制并按照順序每年依次由中日韓三國所在城市承辦, 其中第二屆在中國山東省青島市開幕, 遼寧省大連市閉幕;中日韓旅游部長會議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旅游合作機制之一,在增進人民了解、擴大部門合作、加強業界交流、互通市場信息、培養旅游人才、保障游客利益以及推動持續發展等方面做出了積極的、卓有成效的貢獻, 同時也是中日韓三國展示風采、打造品牌, 擴大國際知名度, 促進旅游業發展的極好機遇。
中日韓旅游規模增長迅速、內涵不斷豐富。據中國國家旅游局和中國國家統計局的統計,2010年中日韓三國互訪人數達到1700萬人次,三國之間的任何兩國都是另一國的第一和第二大客源市場。日韓是中國入境旅游最主要的客源國;隨著中國出境旅游的蓬勃發展,中國逐漸成為日韓入境旅游的最主要客源國,預計到2015年中日韓旅游交流總數將達2600萬。旅游內涵也從傳統的觀光游向度假游、休閑游、購物游、醫療游擴展,特色越來越鮮明,合作水平也不斷加深。
2.青島在三國旅游中發揮的作用
青島是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中國城市之一,是中國東部沿海重要的經濟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是環太平洋西岸重要的國際貿易口岸和海上運輸樞紐,港口吞吐量躋身全球前十位。近年來以海洋、港口和旅游為特色的經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青島是一個美麗的海濱城市,是聞名中外的旅游勝地,旅游已成為“讓世界了解青島,讓青島走向世界”的窗口,成為國際社會認知青島形象、感受青島發展的重要途徑。青島市政府自2004年起每年分別舉辦一次“日本周”、“韓國周”的旅游推介活動,很好地促進了與日本、韓國的旅游合作和交流。例如,首屆“中國青島日本周”于2004年10月9至15日舉行,接待日本游客近5000人,是青島有史以來在短時間內接待日本客人規模最大的一次。
2.1傳統優勢
首先,區位優勢。青島處于中日韓旅游合作的地理中心地區,青島港客運站是旅客水路進入青島的主要通道之一,通航國內多個港口城市,開通了青島至韓國仁川、韓國群山、至日本下關三條國際定期航線。這些獨特的區位優勢也完全可以讓青島成為中國內陸與日韓旅游合作的橋梁和樞紐。
其次,豐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資源優勢。青島依山傍海,風景秀麗,冬暖夏涼,氣候宜人,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與日本、韓國人文相近,氣候、地質、水文相似,共同受儒家傳統文化的熏陶,因此青島與日本、韓國的文化交流、民間交流往來頻繁。
再次,經貿優勢。截至2009年,駐青島韓資企已達4500多家,駐青島日資企業已經達到1400多家。日本是青島的最大貿易伙伴和重要的產品市場,青島是韓國企業投資中國最為集中的城市。隨著在青落戶的日本企業和韓國企業的增加,來青島居住和旅游的日本人和韓國人也不斷增多。
2.2 時代優勢
2008年奧運會帆船比賽在青島的成功舉辦大大推進了青島的旅游發展。奧運會極大地提高了青島在世界上的知名度,促進青島城市基礎設施改善,增加了“奧帆基地”這個新的旅游景點等等,這種奧運品牌對旅游業的影響是深遠和長久的,對于同樣舉辦過奧運會的日本和韓國來說,具有了一種心理上的認同感,不僅在奧運會當年吸引了大批日韓游客,直至現在來青島旅游的日本韓國游客也把“奧帆基地”作為必選景點。在這種體育精神的影響下,近些年,大批的日本、韓國游客來青島進行高爾夫運動休閑度假游甚至是周末游,成為青島與日本韓國旅游合作的亮點。
抓住國家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戰略機遇。從國際關系上看,海洋已成為大國間新一輪競爭發展的前沿陣地。充分行使海洋主權,大力發展藍色的海洋經濟,能夠拓展國民經濟發展空間,維護國家戰略安全,有利于提高國民經濟的國際合作水平,在這種大背景下2011年1月中國國務院批復《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這是中國首個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區域發展國家戰略。
3.中日韓旅游合作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3.1政府層面
中日韓三國可以探索在旅游合作領域率先建立一種互信、互利、共贏的合作機制,建立區域旅游合作組織,以及適合本地區旅游發展的合作模式。地方城市可以主動出擊,利用友好城市等合作平臺率先進行全方位旅游合作,作為三國旅游合作的突破口,加大相互間市場推廣和客源吸引,甚至是將合作城市捆綁營銷,吸引中日韓以外的他國游客。
3.2民間層面
首先利用節慶、會展、文體等多種因素,加強民間交流,根據不同的主題和特色,開展豐富多彩的旅游合作。
3.3技術層面
首先在簽證問題上,三國可以簡化出入境手續,以不同于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旅游簽證針對兩國的游客。可以推廣韓國濟州島對中國、日本客人實行的免簽證制度;其次,加快建立國際化旅游標準。再次,建立統一的旅游信息化平臺,作為一種官方的交流平臺,提供旅游咨詢和旅游信息服務。
參考文獻:
[1]岑彩云.中日韓旅游合作從理性向現實轉化的制約因素及化解[J].經貿實務,2008
[2]陳海晶,姚順先.中日韓FTA的可行性及制約因素分析[J].技術與市場,2010
作者簡介:
李濤,男,山東臨沂人,青島大學法學院國際關系專業在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東北亞國際關系,工作單位: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