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計算機時代的高速發展,我國的電子商務產業也逐漸成熟,特別是大學校園市場具有很大的潛力。本文以此為背景,將委托代理理論與電子商務新模式的發展相結合論述新型校園代理BAC模式產生、運作和發展前景。
關鍵詞:校園代理 電子商務模式 電子商務BAC模式
一、校園代理概述
校園代理就是根據代理雙方達成的協議,由在校學生在校園內代理銷售被代理方商品、服務等,從而收取一定提成。三方當事人分別是被代理人、代理人的消費者,其特點在于代理人與消費者同屬于大學生群體。校園代理一方面使商家的商品或服務最近距離接觸目標消費者,一方面契合大學生尋求社會鍛煉的需求和對生活費的補貼。因此各類商家愿意讓校園代理成為連接消費者的紐帶,許多學子也紛紛參與其中。
校園代理已深入到大學校園,例如各類考研輔導班的代理、生活用品的代理等,其中,網絡品牌的校園代理作是代理活動與電子商務相結合的產物,在眾多校園代理活動中具有代表性。
二、基于電子商務的校園代理
(一)電子商務的新模式——BAC
BAC模式起源于直銷模式,是新型電子商務模式的一種,其前身是馬來西亞最大的優惠折扣商場和上市直銷公司eCosway。商家通過BAC平臺發布產品;消費者通過購買產品獲得積分,積分累加到一定數額,即可提升為“代理商”,成為“代理商”的消費者可向其他消費者推銷BAC平臺上的產品,若達成交易,可從中獲取提成,同時,當其引薦的消費者的購買積分達到成為代理商的要求時,便自動成為了其下線成員。
目前國內比較著名的BAC模式的網站為“淘福啦”,它提出代理商、消費者和商家都是老板的新概念——代銷商,由于運營方式和傳銷模式有一定的相似性,在法律和政策上存在著爭議。
(二)校園代理BAC模式
校園代理BAC模式與上述電子商務BAC模式有著本質的不同。首先,它的產生是由于B to C模式本身的不足和大學生消費群的特殊性所引起;其次,代理人和消費者同屬于大學生群體;第三,校園代理人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流程具有特殊性。
校園代理人的工作有兩大部分構成。第一是推廣,代理人從商家手中獲得商品的鏈接,在自己所擁有的網絡平臺上(例QQ,微博,MSN等)進行宣傳,消費者通過這些鏈接購買商品并依據下單數量從商家處獲取提成。第二是代購,即消費者直接與校園代理聯系,校園代理人通過商家提供給校園代理的網絡平臺對商品下單,該情況下校園代理對商品擁有一定的定價權,他可以通過商品的差價來獲取利潤。
(三)校園代理BAC模式的評價
這種代理模式的產生從本質上來講與委托代理關系的產生有一定的一致性。委托代理關系是隨著生產力大發展和規?;笊a的出現而產生的。其原因一方面是生產力發展使得分工進一步細化,權利所有者由于知識、能力和精力的原因不能行使所有的權利;另一方面專業化的分工產生了一大批具有專業知識的代理人,他們有精力、有能力代理行使好被委托的權利。于是權利所有者將一部分權力委托于具有專業知識的代理人,其目的是為了客服規?;唤洕?、提高生產效率。
電子商務各類模式最大的特點是以網絡平臺來替代廠商與消費者之間的中間環節,廠商以庫存和物流的費用代替實體店的租金和其他費用。在初期電子商務尚未發展到一定的規模,這樣的方式使得廠商與消費者達到直接對接,對雙方都是有利的。然而電子商務有三個發展瓶頸——人機交流障礙、消費選擇障礙、群落互動障礙。隨著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經濟主體介入使得傳統模式快捷、方便的服務特色不突出;網上支付體系不健全;物流配送體系不完善等一系列的問題產生。因而將委托代理理論與電子商務的發展相結合,可以看出在廠商和消費者之間引入專業的中間方將會是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個趨勢。
在電子商務發展極為迅速且相對封閉的高校市場內,校園代理便利學生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企業的規模不經濟,但是學生作為代理人具有不可克服的缺陷1、校園代理人并不具備專業的代理素質;2、大學生主業是學習,校園代理不具備職業穩定性。因此校園代理自身的素質不能完全解決廠商與消費者之間存在的知識、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可見該模式反映了電子商務未來的發展方向,卻并不是解決矛盾的根本方法。
參考文獻:
[1]王紅,李頓.特許經營ABC.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3
[2]張迅.校園電子商務新模式的探討.商場現代化,2006.29
[3]柳瑤,桂學文.高校園電子商務構想.電子商務,2010.7
[4]陶洋,裴廣信.基于代理模式的校園電子商務研究.商業現代化,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