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分析城市管理諸多問題特點的基礎上,基于TRIZ思想,從管理技術的角度,將分離原理運用到解決實際城市管理問題中,并用實例證明,嘗試建立一種管理問題求解模式。
關鍵詞:城市管理 TRIZ 物理矛盾 分離原理
隨著當今社會的繁榮與發展,城市的作用日益重要。城市管理是城市健康發展的有力保證,也是城市發展的永恒主題。城市管理是個大型系統工程。當前,我國在城市管理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諸多負面因素,城市管理被視為我國社會發展中問題比較多、公眾滿意度最低的領域之一[1]。只有通過創新,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同一般的技術創新一樣,城市管理的創新也需要利用更多跨學科的知識,更復雜的管理技術以及更完善的創新理論支撐,找出以實現管理功能為最終目標的具有實際實現可能性的方式和方向。TRIZ(發明問題解決理論)是前蘇聯專家G.S.Altshuller及其領導的研究人員提出的一種建立在技術系統演變規律基礎上的創新性問題解決理論,能有效地指導人們按步驟、有規律地進行創新活動,是目前世界公認的引導創新的最佳工具,將TRIZ理論引入城市管理體系中,可以將創新落到實處。
一、我國城市管理的現狀分析
城市管理是中國學界和政府最關注的熱點之一。就目前而言,我國的城市管理存在著諸多問題。首先,城市管理的體制不健全,其主要表現在統一管理與分級管理沒有有機結合。城市管理工作涉及規劃、建設、市政、工商、衛生、公安、環保、交通等多個部門,城市管理體制條塊縱橫交錯,機構重疊,多頭管理,職能交叉,使得各個管理部門職能不到位,責、權、利不統一,難以起到統籌協調作用。這種不健全的城市管理體制嚴重制約了城市功能的發揮。其次,城市管理的方式和手段相對落后。我國城市管理目前主要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依然沿用以前落后的經驗式、運動式以及突擊式管理方式,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忽視和缺乏法律手段、經濟手段、宣傳教育手段以及技術手段的綜合運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沒有從城市管理整個系統的角度考慮問題,整日忙于補漏和應付檢查,盡管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城市管理糟糕的狀況依然得不到根本解決。第三,城市管理觀念相對落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城市建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城市功能日漸增強,城市管理的難度也日益增大。由于城市管理觀念相對落后,還存在著重建輕管的思想,缺乏系統意識,城市管理只能治標不治本,處于被動、突擊、易反彈的管理狀態,導致了城市管理滯后于城市發展要求這一問題的出現。
城市管理面臨的諸多問題固然有其歷史性和外部的原因,但究其深層次的原因還是缺乏系統觀念以及有效地管理方法。城市是一個復雜的有機整體,城市管理必須要有整體的觀念。面對我國日益復雜的城市管理現狀,城市管理者做出了大量的努力,但這種種簡單的、表面化的應對之策大多是面對復雜問題所做出的折中妥協,就像天平的兩端,壓住一頭,另一頭就會抬起,為了達到平衡,反而忽略了城市管理問題最終的解決,進而急速加劇了城市管理的難度。因此,要徹底解決我國的城市管理問題,必須改變城市管理的方法,構建既滿足專業化管理要求又符合城市發展整體利益的新型城市管理體系。以基于知識、面向人的、系統化的方法學的TRIZ正是滿足上述條件的創新性問題解決理論。
二、TRIZ理論簡介
TRIZ理論的核心思想主要有兩點:①相似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在不同行業的創新過程中會反復出現;②技術系統的進化并不是隨機的,而是遵循一定規律的。這兩點核心思想表明,多數創新都不是全新的,而是一些原理和結構在本領域的新應用。
為了將TRIZ更好地應用于實踐,G.S.Altshuller團隊以及后來的研究人員基于以上原理,提出了包括算法、工具、術語三個層面,涵蓋方法、思維及規律在內的一套完整的技術創新理論體系。該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功能分析、系統分析、資源分析、40條創新原理、技術系統進化法則、矛盾矩陣、科學效應知識庫、物場模型以及標準解法等。
圖2 TRIZ 理論解決問題的思路
三、矛盾與分離原理
TRIZ認為一個技術系統中之所以存在種種難以解決的問題是因為該技術系統中存在著某種或幾種矛盾。這些矛盾的存在是解決技術系統存在問題的關鍵。在TRIZ理論把技術系統的矛盾歸結為兩類,一類是技術矛盾,其意指在一個技術系統中為了改善其中一個參數,導致另一個參數將不可避免地惡化。其描述的是兩個參數之間的矛盾。一類是物理矛盾,其意指針對系統的某個參數,提出兩種不同的要求。其描述的是對技術系統的同一參數提出相互排斥的需求的物理狀態。物理矛盾反映的是唯物辯證法中的對立統一規律。解決物理矛盾的核心思想是實現矛盾雙方的分離。根據這一理論,技術系統一直處于進化之中,解決矛盾是其進化的推動力,進化速度隨技術系統一般矛盾的解決而降低,使其產生突變的唯一方法是解決阻礙其進化的深層次矛盾[3]。
現實中的技術矛盾千變萬化,如果不加以歸納則無法確定其解決的途徑。TRIZ理論總結歸納出39個通用參數用來描述矛盾。實際應用中首先把組成矛盾的雙方內部性能運用至少兩個通用參數來描述,然后在矛盾矩陣中找出相應的創新原理用以解決。
對于物理矛盾,TRIZ明確提出解決物理矛盾的核心思想是實現矛盾雙方的分離。TRIZ在總結解決物理矛盾方法的基礎上,提煉出了分離原理。其分別是:空間分離、時間分離、條件分離及系統分離。如圖3所示。下面我們利用分離原理解決一個城市管理中典型的物理矛盾問題。
1.問題描述
在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的大勢下,各個城市的建設如火如荼,便產生了許多城市管理的問題,其中負責建設工地土方外運的渣土車屢屢出事嚴重影響了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針對渣土車的管理,各省市雖然也出臺過一系列的舉措和辦法,但收效甚微。大多數觀點還是強調要加強監管,但如何監管,目前似乎并沒有較為有效的措施和辦法。渣土車之所以屢屢出現違法違規情況,究其深層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經濟利益的驅動,二是渣土車司機法律意識的淡漠。作為城市建設的需要,必須要有渣土車這一事物的存在,同時從城市管理角度考慮,渣土車最好不存在,那么就不會存在這方面管理的問題了。在市場經濟中,經濟利益驅動是事物產生、發展的基礎動力,沒有了經濟利益驅動,渣土車沒有了,那么就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城市建設的發展。對于這一利益驅動,城市管理者不能隨意強行去除,只能給予合理的渠道。同時,城市管理者也不能把渣土車出事的管理簡單地用加強司機法律意識來解決,因為在管理中人的主觀因素是最難控制的。那么解決這一城市管理難題就歸結為如何解決渣土車存在與否的矛盾問題。
2.問題解決
根據TRIZ矛盾原理,對于城市管理問題,既需要渣土車這一事物的存在,又希望沒有渣土車也能實現建筑工地土方外運功能。按照這一邏輯推斷,我們發現,這恰恰符合TRIZ理論中關于物理矛盾的定義,比較適合運用分離原理解決。
針對上述分析,我們利用分離原理嘗試解決渣土車的問題。
按照空間分離原則,我們應該在空間上把渣土車和其他社會車輛及行人分開,這樣就從理論上解決了渣土車碰撞其他車輛及行人的問題。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當然不可能完全把渣土車和其他社會車輛及行人分開,但可以給渣土車設計特定的行車線路,并針對這類線路加強監控,同時嚴格控制渣土車出現在其它路段。
按照時間分離原則,我們應該在時間上把渣土車和其他社會車輛及行人分開,同樣從理論上解決了渣土車碰撞其他車輛及行人的問題。盡管在實際生產生活中不能完全實現,但可以規定渣土車營運的時間,盡量避免出現在白天。
按照條件分離的原則,將矛盾的雙方在不同條件下分離,以降低解決問題的難度。一方面規定建筑垃圾及工地土方的正規傾倒地,將渣土車司機運輸次數的計算分開,分別由工地和傾倒地兩地控制。這方面可以借鑒公交車公司針對每班司機的管理辦法。另一方面可以給渣土車加裝限速器,規定其行駛速度不能高于一個值,一旦高于某個設定值,渣土車將不能行駛。另外,可以將渣土車駕駛員規定為一種特種行業,區別于一般的機動車駕駛員。對于他們的上崗有著嚴格的規定及資格,這樣一來這些駕駛員既可以保證自身的利益不受損失,也可以利用良幣驅除劣幣的效應規范整個行業。這方面可以借鑒出租車行業。
按照系統分離的原則,一方面將渣土車營運資格及渣土車駕駛員行業資質的審批與渣土車營運過程中出現問題的查處分屬于不同的管理部門,形成權利制衡。另一方面可以借鑒出租車隊的管理方式,組建正規渣土車車隊,從源頭杜絕個體黑車運營。
任何一個社會問題或管理問題的出現都是許多因素綜合導致的,任何單一的解決辦法只有可能解決其中的一個方面或一個部分。這要求我們應該綜合考慮上述解決方案,以便得出最佳的解決途徑。
結語
本文利用TRIZ中分離原理對城市管理中存在的渣土車問題進行了解決,在一定程度上主要依賴于利用TRIZ中矛盾的思想,把問題歸結為一個個矛盾點,利用分離原理逐個解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需要在方法研究的基礎上,納入更多的、更廣泛的管理學者和管理實踐者的相關工作和經驗總結。
參考文獻:
[1]葉裕民.中國城市管理創新的一種嘗試[J].中國軟科學,2008.10
[2]趙鋒.TRIZ理論及應用教程[M].西安;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10
[3]趙敏,史曉凌,段海波.TRIZ入門及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