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的《破產法》法規定了破產重整制度, 自該法開始施行以來,為我國破產案件的審理及為我國的困境企業的重新發展奠定了較好的法律基礎。而我國重整制度中存在著具體重整申請主體不清、重整程序中對債權人和債務人出資人利益保護不充分、與重整制度配套的相關制度不完善等問題。因此本文詳細論述重整原因中涉及到的法官需要考量的要素。
關鍵詞:重整原因 重整審查 完善措施
一、破產重整的特征
與相關破產清算和和解制度比較,破產重整具有以下兩方面的特征:第一,破產重整目標具有多重性的特點。一方面,通過破產重整,能使企業擺脫困境,走出破產“泥潭”,實現企業自身價值的提升。另一方面,如果企業破產重整成功,則會使破產企業債權人之債權得到最大限度的清償。第二,破產重整原因較破產清算原因較為寬松。從破產法第二條第二款可知,只要債務人企業出現有可能難以清償債務,或者財務發生困難之時,即使并不必須發生債務人現實不能清償債務,或資不抵債的客觀情形之時,申請權人就可以向法院申請破產重整。
二、破產重整原因
關于破產的原因,筆者贊同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一)》頒布之后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負責人關于破產申請的兩個原因的答記者問。
《破產法司法解釋(一)》對企業破產法關于企業破產原因的規定作出了進一步解釋,人民法院在審查時應當注意哪些問題?
我國企業破產法采取概括主義立法模式對破產原因作出了規定,但由于法律條文的表述以及我國立法所采標準的特殊性,實踐中對破產原因的認定標準,存在不同理解和認識,因此有必要予以明確。根據企業破產法第二條第一款的規定,判斷債務人是否存在破產原因有兩個并列的標準,一是債務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并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二是債務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并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我們在《破產法司法解釋(一)》中通過幾個條文分別對破產原因中“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和“明顯缺乏清償能力”幾個關鍵概念作出了解釋。要特別強調的是,由于民事主體具有獨立的資格和地位,對每一個單獨民事主體的清償能力須分別審察,不同民事主體之間不存在清償能力或破產原因認定上的連帶關系,其他主體對債務人所負債務負有的連帶責任是對債權人的責任,而不能視為債務人本人清償能力的延伸或再生,因此,相關當事人以對債務人的債務負有連帶責任的人未喪失清償能力為由,主張債務人不具備破產原因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從上述規定可以看出,破產重整的申請一方面在出現上述兩種原因時可以做出申請,另一方面在出現債務人可能無法清償債務的情況時,破產申請人也可以提出申請。
三、破產重整的重整計劃
筆者認為如果只允許債務人提出重整計劃,其有可能在制定重整計劃之時難免會利用自己的權力,做出更多有利于自己的決策,從而降低重整計劃的公正性。因此如果立法允許其他主體可以制定重整計劃,那么管理人或債務人在制定重整計劃的時候就會更加注意多方利害關系人的意見,以促成重整計劃的通過,增加了重整成功的可能性。所以我國破產法司法解釋應當借鑒國外經驗,允許債權人、股東、新出資人制作或參與制作重整計劃草案,但考慮到現行破產法的規定,其制定的重整計劃草案應交由債務人或管理人提交債權人會議討論。
四、重整程序相關的完善措施
與企業破產重整制度相關的法律法規有《公司法》、《擔保法》等,只有當企業破產重整制度與這些相關的法律、法規相配套適用,才能夠推動企業的重整成功。從目前我國法律規定來看,企業在破產重整中的債務重組和資金籌集等方面缺乏法律制度的支持是完善相關配套法規的重要內容之一。因為重整成功的關鍵措施之一就是要籌集資金,我們知道常見的籌集資金的方法有增加資本、催繳股本、處分公司財產、貸款等, 前三種方法屬于從公司內部籌集資金的途徑, 但是往往難以起作用,加上由于重整的前景難以預測,股東一般也不愿在追加投人,而在重整時處分公司財產則有可能導致重整物質基礎喪失,因此必須考慮開辟新的資金渠道,即從公司外部借入資金來為企業的“復蘇”提供資金保障。
如何獲取維持企業的營運、進行重整程序所需的資金, 是進入重整程序的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重整中的企業有無資金的來源, 直接影響著企業重整成敗。為籌措重整所需資金。因此必須強化對資金提供者的保護。為此,筆者認為從外部借入資金的同時,為借入的資金提供擔保是解決企業重整中資金短缺的重要途徑。而為保障此制度的實施,也因此需要完善《破產法》、《擔保法》中相關的規定。
參考文獻:
[1]李曙光,有關破產法中的重整制度,《法學研究》2004年第5期。
[2]http://wenku.baidu.com/view/3fab330690c69ec3d5bb751f.html,,2011年11月13日星期日訪問。
[3]《試論重整制度之立法完善》,王新欣,《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年第5期
[4]《我國公司重整制度的檢討與建議——以債權人利益保護為視角》,汪世虎,《現代法學》,2006年3月
作者簡介:
王堯(1988- ),男,四川人,就讀于四川大學法學院,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比較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