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郵儲銀行自2008年成立以來,全行各項業務實現平穩較快發展,風險狀況總體穩定,經營效益保持穩定增長,各項指標均符合監管要求。銀行業作為經營風險的順周期行業,難以避免經濟波動帶來的影響,在經濟形勢嚴峻、收入增長放緩的情況下,提高利潤增幅,更需要在業務及管理費支出上,優化結構、合理控制。成本費用定額標準的建立,有助于提高銀行預算編制質量,加強財務精細化管理,提供經營管理水平,為企業健康穩健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財務管理 預算 定額標準
引言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全面預算管理已經成為現代化企業不可或缺的重要管理模式。它通過業務、資金、信息、人才的整合,明確適度的分權授權,戰略驅動的業績評價等,來實現企業的資源合理配置并真實地反映出企業的實際需要,進而對作業協同、戰略貫徹、經營現狀與價值增長等方面的最終決策提供支持。全面預算是關于企業在一定的時期內各項業務活動、財務表現等方面的總體預測。它包括經營預算和財務預算。作為預算管理的基礎工作,本文主要對成本費用定額管理談一下體會。
一、定額管理的涵義
定額就是標準,即對單位產品或作業消耗人財物所規定的額度、應遵守的標準或是應達到的水平。建立了定額標準也是設定了一種標桿,利用定額標準而對人財物合理安排稱之為定額管理,是科學管理的核心內容。
通過制定和執行定額,可防止人財物分配使用上的苦樂不均。因此,定額既是編制部門預算和分配資金的主要依據,也是考核資金使用效果的重要標準,還是控制費用支出的關鍵。
二、執行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預算管理觀念滯后
基層人員預算觀念不適應管理要求,主要體現在預算編制人員的業務知識和溝通組織技能不夠,相關財務人員和業務人員的素質遠遠滯后于實際需要
(二)指標管理模式存在弊端
指標管理模式需要建立一套科學可行的預算定額標準體系。如果預算定額標準未建立或標準不準確,指標管理將失去理論和實踐基礎。指標管理模式下,剩余指標不可跨年使用,造成各單位無“挖潛節流”動力或年底“突擊花錢”,容易激化上下級和同級經營部門的矛盾。
(三)缺乏科學可行的預算定額標準
預算的編制,必須建立在持續可行的定額基礎之上,該定額包括價值標準和數量標準,否則“零基法”無法推行。截至目前,銀行在履行職能和開展業務過程中的支出標準、人員定額、各項成本支出定額、設備消耗定額、地區定額差異等基礎信息還比較缺乏。
(四)業務部門的預算編制參與性較低
在實際編制過程中,預算工作往往只是財務部組織完成,業務部門只是被動參與,認為預算編制只是財務部門的事情,預算質量難以保證。
觀念層面和勝任力層面問題可以通過宣傳教育和加強培訓得以解決,部分機制層面問題也容易化解,譬如可成立行長負責的預算管理委員會,可通過加強溝解決部門間互相推諉問題。目前制定一套科學可行的預算定額標準體系,是解決當下預算管理問題最現實、最迫切的選擇。因此,目前預算管理和執行中存在的問題起源于,尚未建立一套科學可行的定額標準體系。
三、構建成本費用定額標準體系的思路
構建成本費用定額標準體系是一項復雜、系統的工程,耗時長、工作量大,需要企業各部門協調配合、共同完成。
(一)確定定額管理的目標
構建成本費用定額標準體系必須確立一個目標,即把握預算支出管理的特點和規律,制定定額標準管理制度、推進定額標準體系建設,切實發揮定額標準在預算管理工作中的基礎支撐作用,實現預算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規范化和透明化。目標確定后,企業要成立一個由主要領導掛帥、財務管理部門牽頭、各成本費用歸口管理部門相互配合的組織機構,加快構建成本費用定額標準體系工作的推進。
(二)確定制定定額的原則
1.以公平為前提,兼顧各單位的實際支出水平。
2.平均先進性原則。平均先進性原則是在正常的條件下,企業的大多數部門經過努力能夠達到和超過的水平,是一種可以激勵先進、鼓勵中間、鞭策落后的定額水平,是編制企業定額的理想水平。
3.規范科學、量力而行。在構建成本費用定額標準時,要遵循科學的理論依據,也要符合企業的工作規范和流程。既要反映企業的業務工作量和經費開支標準,還要便于預算管理人員進行預算編制和審核。
4.動態優化、簡便易行。成本費用定額標準具有時效性、動態性。隨著企業內部和外部環境的變化,成本費用定額標準有時會與企業實際情況產生不符,這就需要成本費用定額標準對于不斷發展的業務以及新的技術手段及時做出更新,使制定的定額既基本符合單位的實際情況,又便于操作和執行。
(三)確定成本費用定額制定的基本方法
分析現行成本費用內容和決定因素,建立定額標準體系表,提出定額標準體系建設的具體工作方案。
(四)研制資產管理標準體系
通過研制資產的配置、更新、報廢、耗費標準等,形成與部門履行職能相適應的資產配置標準體系、資產更新和報廢標準體系和資產耗費標準體系,為各項支出標準的制定提供依據。
(五)研究提出各專業部門業務規范化、標準化工作方案
首先明確各專業的所有作業內容和工作流程,確定在每項工作流程下單位業務工作量的消耗標準。
(六)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定額標準體系,基本覆蓋各部門的核心職能活動
做到凡是申請的預算項目,都有相應的定額標準作支撐。
四、制定定額標準的具體方法
(一)成本費用的基礎工作
構建成本費用定額標準體系的前提是企業具有良好的管理基礎,比如人員的數量,資產的數量、種類、使用年限等,這些基礎資料的準確與否決定著成本費用定額標準體系建設的成敗。
(二)成本費用的會計核算
會計核算系統是企業重要的信息系統,成本費用的相關數據主要來自該系統。會計核算的質量決定著成本費用定額標準體系建設的質量。
(三)成本費用的性態分類
成本費用按照性態分類,可以分為固定成本、變動成本和混合成本。固定成本是指成本總額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范圍內,不受業務量增減變動影響而能保持不變的成本,比如折舊費、鈔幣運送費支出等;變動成本是指成本的總發生額在相關范圍內隨著業務量的變動而呈線性變動的成本,比如業務材料費、汽油費等;混合成本介于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之間,是其總額既隨業務量變動又不成正比例變動的那部分成本,比如設備維護費和修理費等。
(四)成本費用定額測算
通過采用成本因素分析法,即成本費用中的每一項費用定額可通過費用的性態和影響因素計算得出。企業要充分考慮影響成本費用變動的因素,比如影響業務材料費的因素是各項業務發生的數量和市場公允價值等。只有對每一項費用的職能履行和資源耗費之間的因果關系進行分析,找出影響該項成本費用的具體因素,才能為下一步的成本費用定額測定奠定良好的基礎。
首先將全部工作內容按照專業和工作職能進行分類。比如銀行業務按專業可分為個人業務、公司業務、信貸業務、中間業務、綜合管理等內容。
其次,理清各專業工作的所有作業內容,如個人業務,主要包括存款、取款、轉賬等內容,存款還包括開戶和續存等內容。
再次,在明確了各項專業下所有的作業內容后,分別根據每項作業內容,按照與之相關的成本構成,逐項理清單項工作量的消耗內容。如存款業務涉及的有業務材料費、電子設備運轉、設備修理費等三項費用。其中,業務材料費主要包括業務用品和重要空白憑證,通過業務用品和重要空白憑證的使用數量和公允價值,從而測算出存款業務涉及的業務材料費標準定額。
五、成本費用定額的執行控制
(一)定額的執行
發布定額標準管理年度報告同時,以成本費用定額為依據編制的企業預算對企業內各部門進行費用管理控制,下達年度費用預算額度。企業的成本費用定額一經頒布,便具有指令性,企業內各部門要遵照執行。
(二)定額的調整
結合預算管理實際工作需要,每年要修改完善定額標準體系、資產管理標準體系等。要持續改進和完善預算定額標準,根據實際情況變化、業務模式變更、客觀因素變化等不斷改進定額標準。
(三)定額的分析
管理人員要對定額標準和實際執行結果進行認真分析,查找差異原因。同時,對企業各部門的成本費用定額執行情況進行考核,考核結果與職工薪酬掛鉤,以起到激勵作用。
(四)定額的信息化
構建成本費用定額標準體系是實現企業成本精細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具有流程復雜、數據量大的特點。在具體實踐中,應采用信息化手段搭建一個包括成本費用定額基礎管理、計算測定、執行控制、分析考核等環節的管理平臺,為企業提升經營管理績效服務。
結論
本文回顧了在預算編制、執行和管理中面臨的一些困境,分析認為缺乏科學可行的預算定額體系是核心結癥,而采用成本因素分析法可以解決定額標準的編制問題。
本文只是就如何依據成本因素分析法建立費用定額體系、編制預算作初步探索,提供初步的分析和計算范式。但囿于主客觀因素,存在如下不足:
1.因為銀行業務的特點,各項業務量數據龐大,成本費用定額標準在預算管理中應用的難度較大。
2.建立作業庫需要龐大的數據庫資源作為支撐,現有財務核算系統兼容性和擴展性較差,可能影響新方法的實際應用;
3.本文未提及編制定額的技術分析法、數理分析法、專家意見法等,主要以成本因素作業法為基礎制定定額。
參考文獻:
[1]中央本級項目支出定額標準管理暫行辦法.財預[2009]403號
[2]中央本級基本支出預算管理辦法.財預[2007]37號
[3]中央本級項目支出定額標準體系建設實施方案.財預[2009]404號
[4]王強.基層央行部門預算管理的現狀分析與路徑選擇[J].中國物價,2011.6
[5]劉再杰.論中國參與式預算實踐的經驗與啟示[J].當代經濟,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