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加入WTO以后,高等職業教育將面臨巨大的挑戰。高職院校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進行教育教學改革。首先要轉變教育思想和觀念,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和教學觀。高職教育要突出以就業為導向,完善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師素質,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以及加強校外實訓基地建設,走產學研合作的道路。
關鍵詞:課程體系 教學方法 教師素質 創新能力 實訓基地
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已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同時,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逐漸暴露出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其中在教學方面的問題集中表現為:課程設置不夠合理,課程內容不夠系統;技能訓練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實踐性教學比例明顯偏低;教師的整體素質偏低;教學方式方法僵化,現代化教學手段沒有得到充分運用。總之,與市場經濟的要求相比、與高速發展的高等職業教育規模相比,現有高等職業教育尚未形成適應市場需要、獨具高等職業教育特色的教學體系。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迫在眉睫,勢在必行。
一、以就業為導向,改革和重組課程體系
隨著高等教育大規模擴招及高等教育大眾化、普及化的實現,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式愈加嚴峻,而高職教育無論從其自身定位還是現實狀況來看,都無法與普通本科高等教育相比,就業壓力更大,正確認識教育與社會需求的關系顯得尤為重要。從主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看,高職教育就是就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提高就業率,是高職教育的核心目標,所以在課程體系的構建、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上,必須充分體現以就業為導向。因此,課程的設置必須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反映社會對畢業生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反映當今社會生產力水平和科學技術水平,反映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需要,要有利于學生個性的充分發展、身心的全面發展和人的可持續發展,有利于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培養。
二、完善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
高等職業教育不同于普教,其教學內容一定要有區別,其理論化的東西要少,更多地進行實際操作的職業訓練。因此在教學內容上要有針對性,一定要創新,不能將大學的教材刪減一部分就當作了高職教材,另外學制可以靈活處理,不必局限于兩年、三年才能畢業,只要達到了職業所需求的技能即可。
從傳統的教學方法來看,“填鴨式”的教學現象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變。這種仍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難以真正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創新性和實踐性。因此,在教學各環節上,要把備課的重點放在對學生的了解分析上,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上,把改革的重點放在對學生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分析提高上,把輔導的重點放在學生心理、思想的疏導上,把考試的重點放在對學生的能力培養上。
三、重視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素質
教師隊伍建設是人才培養的關鍵。高速發展的高職教育離不開既懂理論,又能操作的教師,要把培養一支駕馭觀念新、創新意識強、師德高尚、有較高教學水平和實踐能力的高超的教師隊伍作為辦學的第一任務。
高職教育規律要求教師參加生產實踐,堅持教學過程中的產學結合。因為這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必由之路,是培養高質量就業者的必由之路,也是造就“雙師型”教師的必由之路。
(1)首先,教師要參加實踐教學基地管理,熟悉生產環節,豐富實踐經驗,盡快具備“雙師型”內涵。其次,教師要熱愛應用性研究,鉆研實用技術,貼近高職教育,早日形成高級職業能力。再次,教師要積極參加企業實踐,緊跟行業企業的技術發展,零距離接近企業的氛圍和文化,不斷提高教師的職業素養。
(2)教師要不斷探索符合高職教育規律的教學方法和途徑,通過生產項目、企業案例增加教學的實用性和針對性。通過模擬實訓、頂崗實訓增加實訓的真實性和實效性。達到以實踐內容的新、奇、特,以實踐過程的富有研究性,以實踐結果的成功體驗,以教師的職業經驗,以教師的人格魅力吸引學生的目的。
四、加強實踐實習基地建設
根據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定位,在當前高等職業院校的教育教學改革中,必須明確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強化實訓基地建設的必要性,并積極采取強化實訓基地建設的措施。
沒有辦學硬件設施作為保證,專業結構調整就會失去支撐。為確保專業結構調整的順利進行,提高專業學生的職業技術能力,要引進現代化實驗設備和儀器,優化實驗室的配置和資源,加強實驗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如:建成以多媒體投影儀、視頻展臺和多媒體計算機為主的多媒體教室、校園網等。同時,要加強新技術引進和應用,及時將本專業、本學科新技術和新方法滲入到實踐教學中,“以先進的技術培訓今天的學生”,使學生在掌握新技術的同時,了解本領域科技發展動態,并掌握一定的現代科學技術,以適應新時期社會發展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
總之,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我們要積極探索出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的途徑,以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發展潛力為目標,加大改革力度,辦出高職教育特色,使之更好地為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服務。
參考文獻:
[1]李國棟.高職教育培養目標定位研究.職業技術教育,2001.6
[2]劉德恩.我們需要什么樣的高職人才——通過職業分析看高職人才的職能與類型.職業技術教育,2001.34
[3]趙志群.更新,從方法開始——談“活動導向”學習方法.中國教育報,2002.4.22
[4]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高等職業(高專)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意見.職業技術教育,20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