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建立,企業財務面臨著更多的風險,企業的發展受到阻礙。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財務風險無處不在,企業只有加強對財務風險成因的認識,針對風險成因采取有效的防范和控制措施,企業才能避免財務風險造成的經濟損失,實現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本文對企業財務風險的內涵和特征進行了認識,并在分析財務風險成因的基礎上提出風險防范和控制的措施。
關鍵詞:企業財務風險 成因 風險防范 風險控制
一、企業財務風險概述
1.企業財務風險的表現。首先是籌資風險,籌資的過程中會面臨利率、匯率、融資與再融資等的風險,企業經營的利益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其次是投資風險,由于市場經濟最大的特點便是不確定性,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資金收益與預期收益偏離過大的問題。再次是經營性的風險,是指企業經營過程中產生的資金運動遲滯與產業價值變動,經營風險包括了采購、生產、存款變現以及應收賬款變現的風險,經營風險是常見的企業財務風險。最后是流動性風險,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很容易發生資金不足或資金周轉速度過慢的問題,此時企業財務就會發生流動性風險。
2.企業財務風險的特征。首先,客觀性。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要不可避免的和其他企業、銀行以及政府部門產生交集,各種不確定的因素決定了財務風險是無法消除和回避的,企業只能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來規避,減少企業財務風險對企業發展的影響。其次,全面性。企業生產和經營過程中都可能產生財務風險,再次,不確定性。市場經濟環境具有復雜性,企業很難對財務風險進行預測,企業只能在業務范圍之內減輕不確定風險的影響。此外,企業財務風險還具有并存性和激勵性,機會與風險是并存的,企業不能因為財務風險而放棄了投資與經營的機會,越大的財務風險往往孕育著更多的收益,企業需要綜合各種因素,加強企業的財務管理,減少資金的損失,進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二、我國企業財務風險現狀
1.資本結構不合理。企業的財務活動主要包括籌資、投資、資本運營與收益分配,目前我國企業多存在資本結構不合理和負債比重較大的問題。企業成本的來源有兩種,即貸款資本和投資者投入的資本,我國很多企業沒有對資本結構進行科學的規劃,銀行的貸款過多,資產負債率較高,企業財務的負擔過于沉重,同比之下的收益相應的減少。資產結構的不合理還直接降低了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嚴重的企業還會面臨破產或倒閉。
2.企業投資不合理。企業只有進行科學的投資,才能獲得更多的資金收益。但受經驗和技術的限制,企業在投資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投資失誤,預期的收益無法收回。
3.經營管理不善。生產經營活動是企業進行財務控制與管理的重點,企業只有進行科學的經營管理,減少資產損失的影響,企業才能減少資金的流失。
4.收益的分配不合理。企業只有良好的經營業績,才能向投資者進行更多的利益分配,收益分配的合理性直接關系到潛在的資金來源和企業的經營信譽。由于企業經營的模式有多種,目前我國企業的收益分配方式多種多樣,收益分配政策朝令夕改,虛報利潤和做假賬的現象嚴重,這直接影響了投資者的投資信心,企業潛在損失嚴重。
三、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
1.市場經濟環境的多變形和復雜性。在計劃經濟模式下,企業的購銷都按照政府的指標進行,企業很難出現財務風險問題,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加速了企業之間的競爭,經濟市場更加的繁榮、復雜和多變。企業財務風險不僅僅是企業自身的問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外國企業的涌入也對企業的財務管理帶來了更多的困難。市場、法律、經濟、資源以及社會文化環境等因素無不影響著企業的財務管理,企業必須采取更有效的財務管理政策和風險預警機制,減少經濟環境變化所帶來的更大的經營風險。
2.財務風險的管理意識不強。市場經濟環境具有復雜性和不確定性,企業隨時都面臨著企業財務風險。目前我國很多企業的領導人員和管理人員的風險管理意識不強,企業財務還只是依靠原有的模式進行管理,沒有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財務管理的手段比較落后。由于意識上沒有重視,企業也不會對財務風險進行有效的管理,這直接就造成了企業的經營損失。
3.企業內部財務關系比較混亂。企業的財務活動比較多,企業財務人員要配合管理人員做好財務的管理工作,保證企業各部門之間財務活動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減少財務的損失。由于責任不明,很多企業在資金的管理和利用上都存在使用的效率低下和資金流失嚴重的問題,無論是企業籌資、投資還是資金管理方面的財務管理都比較混亂,資產損失慘重。
4.風險預警機制不健全。市場經濟的不確定性要求企業必須建立本企業的風險預警機制,制定財務風險應對預案,在發生財務風險的時候及時地采取措施減少損失。但是我國很少有企業建立了全面有效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不過關,財務風險控制方面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在發生企業財務風險的時候,企業不能采取措施進行積極的應對,金融危機中我國倒閉破產的企業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預警機制的不健全直接就影響了企業的長遠持久發展。
四、企業財務風險防范與控制措施
1.完善資本結構和企業財務管理制度。首先,資本結構的完善。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要和銀行、政府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了解政府政策的最新動態,加強財務風險和收益的評估,減少成本融資支出,優化財務資本結構。企業要制定完善穩定的收益分配政策,確保有足夠的資金來進行分紅,提升投資者的信息,提高企業的信譽。其次,財務人員要主動配合管理人員進行財務管理工作,加強企業資金的內部控制,對企業經營進行全過程的監控與管理,減少資金的流失。此外,企業還要進行科學、合理和謹慎的投資,做好投資收益的預測,避免資金周轉不靈的情況,減少企業的投資風險。
2.風險預警機制的建立。首先,企業財務風險是不可避免的,企業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分散和轉移風險,將風險的影響降到最低。企業要實現經營模式的多元化,通過購買保險或者是其他合法手段來降低財務風險的影響。其次,企業要建立財務預警機制,制定合理的財務預警方案,在風險發生時及時有效的采取應對措施,將財務風險的影響降到最低。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還要注重自身形象的維護,處理好與其他企業之間的關系。
3.改善企業經營模式。市場經濟雖然具有復雜性和不確定性,但是收益和風險是并存的,企業要樹立科學的風險管理意識,正確的看待企業財務風險。首先,企業領導人員和管理人員要加強對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重視,督促財務人員做好財務管理工作。其次,企業要改善經營,調整企業資金結構,對籌資和融資的方式進行管理,加強對自身的要求,實現資金結構的合理性,加快資金周轉的速度,減少企業資金流失。
4.加強資金的回收,降低收益分配風險。資金是企業經營運轉的保障,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要加強對應收賬款的回收力度,降低財務管理和預期收益之間的偏離,加快資金的周轉速度,避免壞賬和呆賬問題的存在。此外,企業還要結合自身經營狀況進行及時的收益分配,在提升投資者信心的同時擴大資金的來源,確保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不受發展資金的限制,避免因企業資金不足而不能進行收益分配的問題。
結束語
市場經濟的典型特點就是風險與機會同在,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投資、融資、收益分配以及經營活動方面的財務風險。企業財務風險具有客觀性、全面性、不確定性和鼓勵性,企業要正確認識財務風險,加強對企業財務風險的重視,重點加強企業的財務管理和財務預警機制的建立,做好資金的管理與控制,優化企業的資金結構和經營模式,及時分配紅利收入,提升投資者信心,加快企業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愛君.加強企業財務風險管理[J].經濟師,2008(12)
[2] 馮克紅.論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與控制[J].現代經濟信息,2011(17)
[3] 李舉芝.論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與控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0(13)
[4] 張文芹.淺析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及防范策略[J]. 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