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激勵機制在我國企業中的應用曾經取得過很好的效果,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全球經濟迅猛發展,人們的思維觀念也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因此,企業激勵機制失效的問題日益突出。本文擬通過對企業激勵機制失效的現狀以及成因、特點的剖析,來探索和思考解決該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激勵機制 失效
一、激勵機制失效的原因分析
(一)激勵機制脫離企業的發展實際
不切實際地引入最新的激勵方式是我國企業常犯的錯誤之一。各個企業的發展狀況千差萬別,激勵機制的建立與應用應該是因地制宜的。一個成功的激勵機制或者一項激勵措施,從產生到發展再到應用,有其特殊的條件與背景,都有一一對應的因果關系。如果將一項激勵措施原封不動地換一個環境,并要求它正常發揮應有的效能,是有悖于激勵機制發展客觀規律的。
(二)激勵方式和激勵手段相對獨立
激勵機制是各種激勵制度的總和,是各制度間相輔相成,相互關聯的系統,更直接地說是一套“組合拳”。但是我國企業完全將激勵機制當做“止痛藥”或者是“興奮劑”來使用,短期效應明顯,但制度間的關聯性不強。同時,我國很多企業沒有長效激勵機制,更有甚者,有些激勵措施本身就是不科學的,這些都是導致激勵機制失效的要害問題。
(三)激勵過程中重待遇輕平臺
吸引人才靠的是什么,有人認為是待遇,有人認為是工作環境。待遇高不意味著工作環境好,工作環境好不意味著能使人才發揮作用,不能發揮作用還怎能叫做人才呢。所以,一些企業認為自己開出的價碼低,吸引不了人,這完全是一種誤解。筆者認為給人才發揮作用的平臺是尤為重要的。高薪固然可以吸引人才,但不是絕對的,唯有高水準的創業平臺更具吸引力,這種激勵才是更有效果的。
二、解決激勵機制失效問題的對策
問題的發生不是單一原因造成的,尤其是對激勵機制這樣一個紛繁復雜的問題。激勵機制的有效性問題,要靠各種對策的相互配合來加以解決。筆者認為應采取以下幾方面對策。
(一)建立科學嚴謹的激勵機制
激勵機制的有效性的關鍵是激勵制度是否符合本企業的發展實際。抓住發展實際,會使企業以發展的眼光認識激勵機制,在清醒認識企業現狀的基礎上,用科學的方法制定激勵措施,使激勵機制有效地契合于企業的機體。
首先,建立企業生產及管理的評估體系。其次,由人力資源部門牽頭,建立對員工隊伍的評估體系。再次,建立激勵機制的可行性評估體系。對激勵機制的運行進行推演,實現激勵的最大化和企業效益的最大化。最后,建立激勵機制實施的跟蹤評估體系。動員并組織與激勵措施相關的部門,對具體的實施效果進行跟蹤評估。
(二)建立長效激勵機制
激勵制度間的相互配合可以提高激勵的有效性,其用意在于建立長效的激勵機制,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短期行為,為激勵制度間相互配合的程度和激勵方式的輕重安排,為各種激勵方式、方法的連貫運用提供可靠的依據。
首先,深刻理解員工的生命周期與職業生涯的關系,明白員工的職業生涯是貫穿于人整個生命周期與工作相關的組合。其次,建立長遠的員工培養計劃和人才引入計劃,并融入到企業的長遠規劃的中,讓企業與員工共同成長。第三,圍繞員工的自身發展需要,制定各種激勵措施,注重各激勵措施相互關聯的問題。第四,解除員工的后顧之憂。如將補充養老保險或者健康保險納入激勵機制當中。
(三)為員工搭建施展才華的舞臺
員工的目標與企業的目標是有差異的,解決這種差異的契合點就是企業為員工打造一個施展才華的平臺。這個平臺使企業的經濟建設得到了實惠,更主要的是使員工感到被信任、被尊重、被承認。
企業為員工搭建施展才華的舞臺,重點是在于如何去引導,如何去放權,如何去控制。首先,通過各種載體為員工的創業服務。其次,敢于讓員工放手做事,有控制地分權,分出一部分權利就等于建立了一個平臺,并引入競爭機制。第三,維護平臺的正常運轉,及時解決問題,切忌撒手不管,保持對平臺積極的支持和熱情的態度。
綜上所述,激勵機制發展到今天,已然成為了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領域的戰略性課題。一位員工不能為企業更好地工作,企業可以找其他人來取代他,但是,如果大多數員工都不能更好地工作,企業就必須激勵他們。激勵機制失效問題的解決是一項系統工程,絕非一朝一夕能夠做到的,但是解決激勵失效問題的緊迫性務必要清醒的認識到。當前全球經濟正在經歷一場嚴酷的挑戰,我們雖然不可能獨善其身,但是也要將影響減少到最低。唯有通過激發員工的聰明才智,企業才能以充沛旺盛的活力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
參考文獻:
[1]周錫冰,王軍.中小企業28種激勵誤區[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8
[2]劉清.工作中的心理學[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3]鮑勃.納爾遜.1001種激勵員工的方法[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4]謝作渺.最優薪酬結構安排與股權激勵[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5]韓玉玲.分享經濟的理念與員工持股計劃[J].經濟管理,2007,5:50-52
[6]胡瑞仲.管理潛規則對企業員工行為影響的實證研究[J].經濟管理,2007,24:8-13
[7]劉寧,謝晉宇.從職業生涯的二元性看職業成功的評價[J].經濟與管理研究,2007,4: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