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有效規劃物流運輸線路,降低物流成本,需通過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建立有效的物流運輸線路的選擇模型。為此,本文對物流運輸線路規劃模型中所應考慮的各類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并將其分為成本類、服務類和其他類三大類,這些因素的相互關聯造成了模型建立的困難。
關鍵詞:運輸線路 影響因素
一、成本類影響因素
運輸成本一直在物流成本中占據主要份額,《中國物流年鑒(2011)》的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運輸費用為38321億元,占社會物流總費用的53.99%。這一數據具體到各個企業,即運輸成本占企業物流總成本的50%以上。對于將成本控制作為主旋律的物流管理,影響成本的因素是物流運輸線路選擇模型必須考慮的一類重要因素。
1.運輸距離
貨物的運輸時間、運輸費用一般與運輸距離成正相關關系,與運輸質量、運輸工具的周轉速度等技術經濟指標成負相關關系。在物流運輸線路規劃模型中,通常力求運輸距離的最短化,特別是運輸中的可變成本一般與運輸距離成線性正相關,通過各種計算模型均較易求出運輸距離最短的線路。但在一些限制條件下,運輸距離不能追求最短,只能選擇在其他因素限制下的最優化,如為了保證貨物的準時到達選擇較暢通但距離較遠的線路等,這就增加了模型的復雜程度和計算量。
2.運輸環節
我國目前的交通運輸總體服務水平仍然不高,特別是各種運輸方式之間的相互銜接不佳,貨物在運輸中難以實現無縫化銜接,導致中間環節過多。即使是同一種運輸方式,每增加一個運輸環節,也勢必會增加裝卸、搬運、保管等作業內容,增加企業的物流總費用,同時造成貨損、貨差上升。因此,在物流運輸線路規劃模型中,一般希望能在限制條件下實現運輸環節的最少化,最好采用直達式的“門到門”運輸模式。
3.與運輸相關的資金流轉
傳統的運輸管理中,主要考慮直接運營成本,對資金的運轉考慮較少。在物流金融化的今天,不僅費用結算的周期會影響到成本和企業的資金有效使用,在途貨物的金融化處理也與成本和收益有關聯。在選擇運輸線路時,資金流轉這一特殊因素會間接的產生資金成本及機會成本。
4.貨物數量
貨物數量,即貨物的運輸規模,是規模經濟的決定性因素之一。隨著單次裝運量增大及整車整船的情況,可有效降低分攤到每單位貨物上的平均固定成本;貨物數量也決定了可選擇的運輸工具和運輸方式,關聯著裝卸的方式和時間,從而影響到線路的選擇。
二、服務類影響因素
現代物流領域的競爭正在向以服務競爭為主導的方向發展,單純的成本競爭不僅無法保證物流競爭優勢,對企業本身的持續發展也不利。因此,在物流過程中將越來越多的服務因素納入相關的變量與函數,設計進物流運輸線路的規劃模型。
1.與時間相關的因素
(1)貨物的運到期限
運到期限涉及從訂單達成日期到交貨日期的長短,也涵蓋貨源組織、裝卸時間、運輸速度和可靠性等多方面。通常收貨方會要求在運到期限前交貨,也有越來越多的客戶提出準時運到的要求。裝卸時間、運輸速度可以根據日常的統計數據和當前的人員、運輸設施、運輸設備的狀態進行有效分析;線路的可靠性可利用歷史數據來分析,但時常會被自然災害、交通意外、臨時交通管制等突發情況所影響,在分析時需要相應的預警機制及時生成限制條件并做好預選的備用線路。
(2)貨物的在途時間
貨物的在途時間要從運到期限、收貨要求、相關的倉儲成本等多方面來分析。在同一種運輸方式中,在途時間一般與運輸成本正相關,與相應的倉儲成本、運輸工具的周轉率存在負相關。要注意的是企業有時需要采用在途的方式替代在庫以減少相應的倉儲成本,這時會要求增加在途時間,造成直接運輸成本上升,倉儲成本下降。
2.與交貨質量相關的因素
商品運達時的質量狀態,關系到供應鏈的整體效率和效益,決定著供應鏈下游“牛鞭”效應的大小。零缺陷供應商要求貨物不僅是準時運到,還要求運到貨物是百分百合格,不能存在貨損貨差。
3.線路狀態
線路的狀態,如路面通暢情況、平整狀態等,對運輸的速度有直接影響,也與部分易碎貨物的貨損率產生關聯。這一狀態在短期保持相對穩定,長期則存在動態變化。在處理此因素時,還需與成本、時間、貨物特性等因素綜合分析。
4.信息化管理水平
部分客戶對供應鏈中的信息化管理已有了較高的要求,在選擇相應的服務時,會要求服務供應商能與其信息系統對接或提供某些特定的信息服務,以減少信息冗余和人為差錯。這對物流方式、物流工具和運輸提供商的選擇進行了限定。
三、其他類影響因素
除了成本和服務二大類因素外,還有不少因素在特定條件下也會對運輸線路的選擇產生影響,有一些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
1.貨物的性質、形狀等特征
貨物的性質、形狀等特征會決定一些運輸方式和運輸線路無法采用,如超大件貨物無法使用航空運輸;一些超重超限貨物在公路運輸中無法通過一些特定的涵洞、橋梁,導致一些公路運輸線路無法使用。貨物的這些特征是線路規劃時必須考慮的,建模時要作為限定條件來處理。但是,作為一個持續經營的企業,企業的業務是在不斷發展的,在建模后不可避免的會面臨企業業務拓展所帶來的貨物類型、貨物種類的增加和運輸范圍的擴大,如不能及時對模型的參數和限定條件進行更新,模型的結果屆時將變得無實際使用價值。
2.交通管制
物流,特別是在城市內的配送,受到交通管制的影響越來越大。以北京為例,北京在市區對大型貨車的限行使得在北京市區可選擇的物流線路大大減少,也限定了這些線路可使用的時間段。違反了相關規定,即便不被扣車扣貨導致交貨延遲,也會因違章罰單而大幅增加成本,相關企業不得不放棄更具優勢的箱式貨車而選用成本高、載貨量小的小型車輛。因此線路規劃必須將交通管制對線路和運輸工具的影響充分考慮進去。
3.安全因素
對運輸線路選擇產生影響的安全因素分二類,一類是以貨物的特性,如重量、體積、貴重程度、內部結構及其他物理化學特性(易燃、易爆、易碎、劇毒等)選擇合適的運輸工具、方式及線路,確保貨物能安全可靠地運達,這類因素可作為限制類條件;另一類是從運輸的線路和相應的運輸方式本身來分析安全性,如鐵路運輸的貨損貨差平均水平高于公路運輸,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小于公路運輸等,這類因素需要以歷史數據結合相關的評估來建立相應函數進行分析,并考慮對突發狀況的預處理。
4.運輸工具
企業根據自身的物流需要,有的擁有運輸工具,有的外租運輸工具,有的則將運輸環節外包。在進行線路規劃時,可供選擇的運輸工具會影響可選的線路數量,也會由于其狀態的不同導致成本差異。特別是選擇外包運輸業務環節時,還存在著對服務提供商的選擇,需要相應的供應商選擇數據平臺的支持。
四、各因素的相互關聯
以上各個因素在模型中一般不是孤立存在,相互之間互有影響。有的因素之間明顯存在“悖反”問題,如服務水平上升的同時成本也跟隨上升;也有的因素之間需要進行對比,如延長在途增加運輸成本與減少在庫減少的倉儲成本之間存在替代關系,不對比難以確認孰優孰劣;還有的因素必須作為前置條件,如交通管制等。
要注意的是以上這些影響因素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變化;同時,除前述因素外,企業還有可能面臨著特定客戶的一些個性化要求,這需要在線路選擇模型中建立針對因素增加和因素變化而進行相應處理的動態環境適應機制。
因素間的相互關系及其動態性導致模型設計復雜,運算量大,維護困難。這也是線路選擇模型設計和實際應用的主要難點。
參考文獻:
[1]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編.中國物流年鑒2011 [M].中國物資出版社,2011
[2]張建勇,郭耀煌,李軍.基于顧客滿意度的多目標模糊車輛優化調度問題研究[J] .鐵道學報,2003,25(2):15- 1
作者簡介:
許迅安(1974- ),男,湖北武漢人,工商管理碩士,講師,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運輸與管理工程系副主任。
研究方向:供應鏈管理,物流運輸,倉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