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內蒙古自治區自2010年開始以TRIZ理論為代表技術創新方法推廣工作以來,進行了大量的工作,也對推廣模式及方法進行了深入的探討、研究。確實為很多地區推廣創新方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本文詳細介紹了內蒙古自治區在推廣過程中的具體做法,以及存在一些問題和相關建議,以期與其他同行探討。
關鍵詞:創新 推廣模式 內蒙古自治區 TRIZ
創新不單純是企業取得高利潤的保障,更是關乎國家安全的關鍵因素之一。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為此,國家四部委聯合下發《關于加強創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見》來推動個地方進行創新方法的推廣工作?!白灾鲃撔?,方法先行”,創新方法是自主創新的根本之源。創新方法是科學思維、科學方法和科學工具的總稱。加強創新方法工作,切實做好科學思維、科學方法和科學工具的研究與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內蒙古自治區被列為國家創新方法試點省市后,做了大量工作,為創新方法的有效推廣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一、TRIZ理論簡介
創新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人類一直都在對創新的本質進行研究。經數十年的研究,眾多創新學者發現,科學技術的發明創造確實有一定的規律可循,他們大多是以原則、訣竅、思路形式指導人們克服心理和思維的障礙,改善思維的靈活性的過程。從上世紀30年代開始,我們找到了300多種創新技法,十多種創造原理。常見的創新方法有以下幾種:頭腦風暴法、5W2H法、仿生聯想法、列舉類技法、組合創新法、功能設計創新法、反求設計創新法等。
隨著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一批前蘇聯科學家移居到美國等西方國家,一個全新的創新問題解決理論(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TRIZ)簡稱TRIZ理論逐漸被介紹給世界產品開發領域。該理論是前蘇聯根里奇·阿奇舒勒(G·S·Altshuler)及其領導的一批研究人員,自1946年開始,花費1500人/年的時間,在分析研究世界各國250萬件專利的基礎上提出的。該理論是一種全新的創新性問題解決方法指導性理論,解決了人們創造性解決問題過程中存在的思維障礙,同時,使實現創新有客觀規律可循,能像解決一般技術問題一樣有方法、有步驟地進行。掌握該理論的人不僅能提高發明的成功率、縮短發明的周期,也使發明問題具有可預見性。矛盾、演化、資源和理想度是TRIZ理論的基礎。TRIZ理論認為,解決創新問題的關鍵是要解決矛盾。在TRIZ中,將矛盾分為技術矛盾和物理矛盾。當我們遇到一個創新問題時,應該先對此問題進行分析,把它轉換為一個標準TRIZ問題,然后利用TRIZ提供的解決問題方法和工具得出該TRIZ問題的解,再與具體問題相對照,考慮實際條件的限制,轉化為具體創新問題的解,并在實際設計中加以實現。這就是運用TRIZ解決創新問題的方法。
二、內蒙古自治區TRIZ技術創新方法推廣現狀
內蒙古自治區自2010年6月以來,圍繞內蒙古技術創新工程的實施,在創新方法服務平臺建設、創新型人才培養、企業創新團隊培育、難題攻關、特色產業領域企業應用示范、促進產學研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打造本土化師資隊伍
2008年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共派6名學員參加了科技部關于TRIZ的相關培訓,這些學員可以獨立開展3—5天的創新方法的普及和基礎培訓工作,成為內蒙古推動創新方法工作的重要力量。引導支持內蒙古工業大學和內蒙古科技大學開展創新方法的師資培養、專家隊伍建設、培訓教育及課題研究。2011年5月—7月自治區科技廳舉辦了“內蒙古自治區第一期創新方法應用與推廣師資培訓班”。并聘請北京億維訊公司和內蒙古工業大學共同承擔師資培訓工作。培訓采用“1+6+6”模式分3階段組織實施。來自蒙牛集團、伊利集團、鄂爾多斯羊絨集團、稀土研究院、北方股份等90多家企業的一線技術骨干和部分高校教師參加了培訓,經過考核,最終培訓合格的創新方法應用師資39人。為自治區推動創新方法推廣工作打下了堅實的物質與人力資源基礎。并出臺了《內蒙古自治區創新方法應用推廣師資認證管理辦法(試行)》,把創新方法師資隊伍建設工作長效化、制度化。
(二)加大宣傳培訓力度
自2008年以來,內蒙古分別在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市、巴彥淖爾市、烏蘭察布市組織技術創新方法專題報告會10場,參加普及培訓的科技管理人員和企業技術骨干共3000多人。舉辦5期技術創新方法企業技術骨干培訓班,系統地培訓了企業技術骨干1000余名,組織創新方法高層研討會1次,初步培養了一支TRIZ理論種子培訓師隊伍。
(三)探索企業應用試點工作
按照“試點先行”的工作思路,圍繞內蒙古經濟發展目標,在考慮行業類別和創新帶動作用,尤其是在突出內蒙古優勢特色產業的基礎上,在創新基礎較好的創新型試點企業、高新技術企業以及大型重點骨干企業中,進行創新方法應用試點示范工作。確定了蒙牛集團、伊利集團、包頭稀土研究院等22家試點單位。試點的應用模式主要是以創新方法應用小組為核心,結合當前在研項目的突破,以培養“卓越創新人才”為導向,開展深度應用。已為包頭神潤、北方股份、蒙牛公司、鄂爾多斯羊絨集團等企業提供多次培訓和咨詢服務。在新奧氣化公司啟動了本土師資團隊和企業內訓師資相配合的“理論+應用”模式。
(四)加強各類平臺建設
依托自治區科技資產監督管理服務中心成立創新方法研究會,依托內蒙古工業大學成立了創新方法應用研究中心,依托內蒙古生產力促進中心成立了內蒙古創新方法應用推廣服務中心,在內蒙古科技大學設立了“內蒙古高校創新方法推廣應用基地”四大平臺共同推動自治區創新方法應用推廣工作并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
(五)創新理論研究
在理論研究方面,構建了基于“四元主體模型”的技術創新體系,即:政府、企業、研究機構和中介四元創新體系模型。提出了基于分工理論的管理創新推廣模式。希望實現企業管理創新由引導模式向自覺模式的轉變。
三、內蒙古自治區TRIZ技術創新方法推廣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一)管理部門條塊意識作祟,沒有形成合力
目前,內蒙古自治區的創新方法應用推廣工作基本上是科技廳在抓,其他各廳局協作。這就使得創新方法工作整合不足,力量薄弱。整體上制約了全區工作的深入開展。我區創新方法應用推廣工作缺乏一個總體頂層設計。整合多方力量形成合力,著眼于顯著提升自治區自主創新能力的發展,整體推進。從頂層設計的角度來部署推進措施、目標任務、責任分工等。
(二)起步較晚,高水平的創新方法人才資源匱乏
中國TRIZ理論研究的時間還不足10年,而這其中絕大多數都是高校教師,他們更多的是研究介紹這種理論,成功解決實踐問題的案例并不多。對TRIZ 理論培訓多數還停留在一般的宣講和普及介紹上,尤其是典型案例講解不突出、不豐富、不生動,使得企業的管理者和技術人員對TRIZ理論還持有一定懷疑態度和觀望心態。內蒙古自治區的創新方法應用工作更是剛剛開始,投入有限,工作基礎薄弱,致使內蒙古自治區創新方法工作的研究力量弱、隊伍小,師資緊缺,尤其高水平的應用師資,制約了創新方法在應用領域盡快取得突破進展。
(三)企業對創新方法認識不夠,致使動力不足
由于內蒙古自治區各盟市、各行業領域的企業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對創新需求也不盡相同,很大一批企業創新還僅僅是停留在口號上。另外,創新方法與行業、產業如何結合,尤其是怎樣破除原有體制的制約,是其應用之關鍵。當前科學思維還沒有深入滲透到技術研發的前沿陣地,科技活動仍然沒有擺脫傳統的跟蹤模仿模式??萍紕撔虏恢v究方法往往會造成事倍功半的局面。目前現代理論和傳統的運作方式還有沖突,以及內蒙古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型企業數量偏少是不爭的事實。如果沒有成功的案例宣傳,難以打動企業主動去學、去用,造成企業學用動力不足,特別需要強調的是,許多企業界的管理者們了解的還是很少,導致對創新方法的普遍需求不旺盛。
(四)缺乏成功的典型應用案例,示范作用不足
雖然內蒙古自治區在許多盟市、行業、開發區都選擇了一批試點企業,并努力推廣創新方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總體來看,效果與預期還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一些有一定影響的大中型企業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蒙牛公司、新奧氣化等企業已經形成了學創新方法,用創新方法的良好局面,但是這樣的企業還是太少,示范作用并不明顯。
四、關于內蒙古自治區TRIZ技術創新方法推廣的建議
(一)著眼全局,多方聯動
創新方法的推動工作是一個系統工作,不能但依靠一個部門來完成,需要政府各個部門、企業、研究院所、高校多方聯動,以官產學研為紐帶,形成合力。內蒙古自治區應該進行創新方法推廣應用工作的頂層設計,形成一個著眼全局、調動多方資源的整體規劃,形成全區創新方法工作的系統化指導意見。為創新方法推廣提供一個良好的發展平臺,引導企業管理者重視創新方法,推動創新方法,轉變觀念,使其意識到只有創新才是企業長盛不衰的法寶。
(二)結合實際,培育典型
內蒙古自治區應該在實踐中提高創新方法的研究和應用,實現本土化、中國化、實際化。從解決當前企業、行業、區域的發展面臨的實際問題、迫切問題、熱點問題入手,把創新方法貫穿于研發鏈,乃至產業鏈、市場鏈,形成良性循環,使創新方法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企業往往只有看到成功的范例和實際的效益后,才肯探索效仿。基于此,一定要著力培育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內蒙古地方特色的典型案例,起到示范作用,讓“被動推”的局面轉變為“主動要”。
(三)夯實基礎,培養人才
由于TRIZ理論引入內蒙古自治區的時間較短,只有為數不多的幾所高校開設相關課程,而且以選修課居多,加之企業中掌握TRIZ 方法的人才十分稀缺,因此,培養相關人才,是其他工作內容開展的前提。內蒙古自治區應該進一步強化創新方法工作的團隊建設、師資建設、基地建設、平臺建設等,使研究、學習創新方法隊伍自身不斷壯大,最好全民都認識它、推廣它。創新方法不是少數人的事,要讓更多的人認識它,需要把基礎建設抓好,需要各種條件的大力支持。
(四)創新方法,借力中介
政府在推動創新方法,政府的工作方法也需要創新,如創新方法工作機制的創新,創新方法激勵機制的創新,包括創新資源的集成、整合、優化等等問題,有無標準、有無規范等等。推廣創新方法單單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夠的,“政府失靈”現象在提供類似科技服務這類的公共產品時時有發生。所以政府應該借力中介組織,特別是科技中介服務組織,無論是國外成功的經驗,還是國內創新方法推廣較好的地區,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在創新方法推廣過程中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發揮非營利組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把向企業推廣TRIZ 理論的工作納入各級生產力促進中心這類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的工作范疇。依托科技中介機構向企業推廣,把高校研究機構的成果與企業對接。
參考文獻:
[1]趙敏,史曉凌.段海波TRIZ入門及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2]張武城創造創新方略[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3]徐棟.TRIZ科技創新方法綜述.[J].創新科技,2011年10期
作者簡介:
張戰勇,男,內蒙古呼和浩特人,內蒙古財經學院副教授,內蒙古行政管理學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