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財務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部分,對企業能否健康、持續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通過實行財務管理,可促進效益目標的最大化,為企業參與激烈的市場競爭提供保障。本文結合筆者實際工作經驗,對現代企業中財務管理的有效方法與對策進行分析,以提高財務管理的規范性,順利實現經濟效益目標。
關鍵詞:財務管理 措施辦法 經濟效益
一、推行預算管理,為企業投資把關
現階段,我國已經進入市場經濟,市場環境復雜且多變,因此企業能否正確把握市場信息,抓住一閃而過的機遇,是企業能夠適應市場,甚至是駕馭市場的關鍵。企業的預算管理可以從下面幾方面進行:
(一)根據目標利潤編制財務預算
企業應該抽調各部門的主要負責人組建專門的預算編制小組。預算編制小組在詳細考察了企業的生產、供應與銷售、管理等各個環節中所有因素的基礎上,確立合理的企業目標利潤。企業目標確立后,分解制定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的預算指標,各個部門根據預算指標進行規劃與調整,尋找實現目標利潤的最優預算方案。
(二)將預算管理有效落實于企業各個環節,加強財務的約控力
企業要賦予財務預算管理一定的權利,財務預算確定后能夠有政策與法規確保實施。企業的各個部門在進行生產經營等相關活動時,要考慮財務預算情況,并圍繞著財務預算進行活動。財務的預算管理深入到企業的各個部門,形成全方位、全員的財務管理形式。
(三)根據實際效益對預算情況進行考核、分析
企業的各個部門要以單位時間進行預算的實施檢查,檢查中發現情況及時糾正。實行以預算管理為前提的財務管理模式,一切的生產經營活動都會圍繞著企業的財務目標而開展。在預算的執行過程中有效的落實財務政策,強化企業財務的控制能力,能夠加強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推動企業的各項工作,從而達到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目的。
二、加強成本管理,降低生產成本
企業的生產成本是決定著企業能否獲得利潤,能夠獲得多大利潤的重要因素。不管企業有著怎樣的性質,從事怎樣的行業,降低成本是企業永遠的主題之一。現階段,市場上各種原料的價格在不斷攀升,企業的生產成本在不斷地上升,尤其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眾多國外企業涌入中國市場,對我國的本土企業造成了很大的沖擊,企業的經營利潤被進一步壓縮。企業的成本高低能夠體現企業的生產、技術、管理水平,影響著企業利潤的同時也影響著企業的競爭力。因此,要想在日漸嚴酷的市場經濟環境中謀求發展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就要加強成本管理,降低生產成本。
企業的成產成本不僅指生產材料產品,它包含企業生產經營的各種活動消耗,企業要想加強成本管理,降低生產成本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加強物資的采購管理
在對物資的采購進行管理時要做到以下幾方面:首先,了解所需物資行業的最新信息。充分的了解到物資行業的最新信息后有助于企業選擇到性價比最高的產品。隨著計算機技術與信息技術的發展普及,大部分行業的最新發展變化資料都能夠在互聯網進行查詢。企業可以根據這些信息進行所需物資行業的調研,了解市場的價格走勢,并從這些信息中選擇出可以進行接觸的目標供應商。選擇出目標供應商后企業要對這些目標企業進行商品質量、供貨程序與標準、責任制度等一系列的考核,然后貨比三家選擇最優者作為企業的原料來源。其次,各部門聯合制定采購計劃。物資的采買是為了應用到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中,企業的各個部門是物資消耗的主體。因此在進行采購時,采購部門要聯合其他各個部門共同制定采購計劃,避免因溝通不及時造成物資采購過多、型號不合等浪費現象。再次,適當的變更與供應商的合作關系。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合作關系一般有兩種:短期供應關系和長期合作關系。企業為了最大限度降低成本,要與供應商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一方面可以保證質量,另一方面在價格上也會更加優惠。
(二)加強物資的驗收與發放
在物資購入后,企業的物資管理人員要進行嚴格的檢驗,驗收合格后才可以入庫。同時,管理人員要采取正確的保管措施,避免產生不必要的損失,比如會發生酸堿反應或者其他不良反應的物資要分開存放、易潮濕受損的物資要盡量向高處碼放、進行防火防潮的必要處理等等。另外,企業還需嚴格物品的領用發放制度。很多企業中,各個部門的物資領取是分開進行的,部門隨用隨取,沒有統一的規劃。這種方式不但會給物資的管理者造成不必要的麻煩,而且領取物資的數目上也難以進行核實。比如企業的生產鏈上領取物資,第一道程序生產部門和第二道程序生產部門分開領取的話,物資管理人員就難以得知領取的數目是否合理。同時,因為需要就能夠領取,會讓一些員工產生“來之太易”的心理,在物品的使用上沒有節約意識。所以企業應該規范領取制度,物資進行定期的、統一領取。
(三)加強宣傳,樹立全員節約的思想
企業是全體員工的企業,成本的控制內容包括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方面,需要全體員工共同執行才能夠有效落實。企業能夠有效地降低成本就能夠有效的擺脫所面臨的困境、有效地提高利潤。因此,企業要加強宣傳教育,使每個員工都能夠深刻地認識到企業生產發展的艱難,使他們認識到在降低企業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上的自我責任。
(四)加強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也是企業管理的重要部分。加強物流管理一方面能夠保證物資與產品能夠安全及時的送達,減少運輸過程的不必要損失。另一方面加強物理的管控能夠給客戶提供及時、優質的服務,能夠加強企業的競爭力。
三、加強資金管理,提高資金的運營效率
企業要想將利潤最大化,需要減少現金的存量,合理進行資源配置,并且負債要適度,保證資金的流通順暢。因此,企業要加強資金管理,提高資金的運用效率。
(一)將資金管理改為集中管理
在提高資金的使用率方面,企業可以適當改革資金管理的體制,實行集中管理的制度。企業將資金進行集中的管理能夠形成合力,把分散的資金集中起來能夠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來進行快速的資源調配。同時,企業要實行收支“雙線”制度,一線進、一線出。
(二)加強應收賬款管理,促進資金流通
企業的應收賬款太多是造成企業資金困難的重要原因。應收賬款如果在企業的資金總數中比例過重,不僅會影響到企業的資金調配,影響企業的資金周轉降低企業的經營效益,還會影響到企業應對突發狀況的能力,降低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因此,應收賬款的管理對企業十分重要。企業要建立起應收賬款的臺賬管理制度,制定賬款的信息表、加強賬款管理的明細核算、進行賬齡分析、向相關的債務單位發送對賬函確認各種賬款的性質、金額、時間,并提交給企業相關部門對債務單位進行催繳。
(三)強化存量管理,將資金的使用效益發揮至最大
現在我國已經處于買方市場,消費者的需求多變。因此企業要強化存貨管理,盡量將庫存降至最低,甚至對部分物資可以實行零存貨管理。這種措施一方面能夠在市場需求發生變化時減少因存貨而產生的損失,另一方面能夠節約一部分管理資金并且促進資金的回收。節約的資金再進一步的下放到企業的各個職能管理部分,能加快企業的運營,資金的使用效益可以發揮至最大。
結論
市場經濟下的企業以市場需求為準則進行產品的生產銷售,進行生產銷售的目的是獲得更多的利潤。加強企業的財務管理,是企業適應市場變化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獲得進一步發展的必然選擇。因此,企業要加以重視,并采取行動將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朱利紅,李大權.加強財務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途徑探討[J].中國水運(理論版),2007(12)
[2]魏芳.財務管理在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2(12)
[3芮永利.財務管理在提高經濟效益中的作用[J].現代商業,2008(23)
[4]張利華.淺論財務管理與成本控制[J].經濟師,2011(4)
[5]史玉梅.加強財務管理,提高經濟效益[J].商業經濟,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