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路飆升,人民幣對外升值已成為人們茶余飯后討論的熱點話題,影響人民幣升值的原因有許多,不光涉及到中美貿易關系,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甚至關系中國的國際影響。在金融危機和人民幣升值的大背景下,中國金融業尤其是銀行業受到了巨大影響,本文擬從實際出發,探討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
關鍵詞:人民幣升值 經濟 匯率 利弊
一、回顧人民幣升值的歷程
近年來,人民幣連年升值,2010年全年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累計升值2055個基點,升值幅度超過3%。2011年,人民幣對美元連破6.6、6.5、6.4三大關口,8月中旬邁進“6.3時代”,全年升值4.5%。進入2012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終于止住繼續升值的勢頭,維持在6.3%左右。
二、人民幣升值的原因。
(一)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將人民幣匯率問題政治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科技、工業等高速發展,國際上很多國家認為中國很有可能超過美國成為世界頭號大國,因此,中國一直被美國當做對其威脅最大的國家之一,并將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候選名單。顯而易見美國的這種把中國作為假想敵的做法不僅僅會使貿易摩擦進一步擴大,而且會將匯率問題上升到政治高度,影響中美兩國關系和正常交往。
中國現在的經濟狀況跟20世紀80年代的日本極其相似,同樣是依靠制造業走出國門,通過巨大的貿易順差增加外匯儲備。日本簽署了“廣場協議”以后,日元在美國的壓力下急速升值,幾十年積累的財富大量的流出,讓日本陷入了空前經濟大蕭條,至今也未走出陰影。如今,美國將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候選名單,逼迫人民幣升值,用同樣的方法打擊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勢頭,遏制中國發展從而降低對美國超級大國地位的威脅。
(二)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主要來自于全球經濟的失衡
目前全球經濟失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由于美元發行不受約束,全球流動性大大增強,致使真實經濟與虛擬經濟加大背離;第二,美國持續的高消費與低儲蓄率,造成其財政和國際收支賬戶雙雙巨額赤字;第三,中國高儲蓄、高投資、出口導向和消費不足導致生產能力急劇擴張和國際收支巨額盈余;第四,全球貿易形成了美歐地區以美國為主的凈進口和亞洲地區以中國為主的凈出口持續擴大的格局。
三、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
(一)對商業銀行授信業務的影響
隨著人民幣的不斷升值,對于以經營貨幣為對象的商業銀行來說,人民幣升值影響深遠。人民幣升值,將會使得國內部分行業和企業的景氣狀況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化,從而相應影響到商業銀行在這些行業信貸資產的質量。
(二)對商業銀行資金業務的影響
一方面,會使銀行自身的投資和交易業務面臨匯率波動的損失,還導致外匯資金選擇結匯,從而對外匯理財和其他外匯衍生業務的發展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更為重要的是,升值加快及進一步升值預期加劇了境內流動性過剩,推動債券價格走高,拉低市場利率,對商業銀行的交易類資金業務有利而對投資類資金業務不利。另一方面,進出口企業的匯率風險意識顯著提高,會主動采取規避匯率風險的措施,那些擁有大量外匯資產的公司的保值和增值的理財需求會更加迫切,這些為商業銀行拓展中間業務收入創造出巨大的市場空間。
(三)對商業銀行資產負債影響
人民幣升值預期將促使人民幣貸款趨于減少,外幣貸款趨于增加;人民幣存款趨于增加,而外幣存款趨于減少,從而使銀行資產負債的幣種結構發生調整。一方面,人民幣升值預期可能加劇商業銀行外匯資金來源緊張和需求旺盛的狀況,在商業銀行外幣負債減少,而外幣資產需求仍然維持較高水平情況下,會對商業銀行外幣資產和負債的匹配管理形成沖擊。
(四)對國際結算的影響
國際結算業務是我國商業銀行的一項重要收入來源,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國際結算業務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我們分析影響并不是很大,甚至促進了商業銀行的國際結算業務。對于涉及進出口的行業來說,人民幣升值相當于提高了出口價格,降低了出口的競爭力,減小了進口原材料漲價的成本壓力等等。人民幣升值會起到鼓勵進口和抑制出口的作用,但由于人民幣升值幅度相對還比較小,我國出口產品對外競爭力仍然很高,人民幣的小幅溫和升值對于抑制出口作用甚微。
(五)對資本充足率的影響
人民幣升值導致外匯資本金縮水。目前市場上缺乏人民幣匯率衍生工具,人民幣匯率風險基本無法對沖。如果外匯資本金不能結匯,就只能通過投資境外證券的方式獲得一定的投資收益,若人民幣升值幅度過大,投資收益將無法彌補匯率變動造成的損失。我國商業銀行外匯所有者權益在總所有者權益中的權重高于外匯風險資產在總風險資產中的權重,人民幣升值將使商業銀行的資本折合為人民幣的減少幅度大于其風險資產折算為人民幣的減少幅度,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略有下降。
(六)人民幣升值對外匯資金業務的影響
人民幣升值對商業銀行的外匯資金業務的影響是雙重的。首先,由于人民幣小幅升值引起更強的升值預期,可能會有更多的外匯資金選擇結匯,從而對商業銀行的外匯理財產品和其他外匯衍生業務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同時,但是我們看到進出口企業的匯率風險意識會顯著提高,它們將會主動采取規避匯率風險的措施。
四、商業銀行應對人民幣升值的策略
(一)逐步調整資產負債結構。增加美元負債,減少美元資產,另外,由于港元采取盯住美元的聯系匯率制度,所以應該相應地減少港元資產增加港元負債。同時針對外匯存款下滑的不利局面,可以通過大力發展雙幣卡和國際卡產品以及滿足客戶需求的外匯理財產品穩定外匯儲蓄,同時針對高端企業客戶提供優質高效的外匯管理服務穩定企業外匯存款。積極主動地管理外匯貸款,并通過互換、資產證券化等方式有效管理風險。
(二)在確保流動性、有效控制匯兌風險的前提下大力發展國際結算業務,針對受匯率制度變更影響不同的行業采取不同的營銷措施,大力推廣遠期結售匯業務,針對國際結算的特點,大力發展貿易項下融資業務。同時,還要保持合理的外匯資產負債結構、期限結構和幣種結構。
(三)大力提升外匯資金業務的風險管理能力、產品創新能力、市場營銷能力和交易盈利能力。商業銀行的外匯理財產品創新速度應該加快,重點發展期限短、收益高和靈活性強的產品。同時引進人才,提升交易能力和盈利水平,并將外幣資金交易的風險管理納入到全面的風險管理體系中去。
(四)盡快完善外匯風險管理體系。商業銀行應在認真評估本行外匯風險管理管理狀況,積極完善外匯風險管理體系,并引進和培養外匯業務和外匯風險管理領域的專業人才,加強對外匯業務和外匯風險的內部審計。同時,利用遠期、掉期等外匯市場新工具有效管理風險。
(五)優化信貸業務的行業結構和客戶結構。
首先,要把控制因升值引起的信用風險納入到全行授信管理的整體流程之中。
其次,確定信貸業務的行業結構調整目標時,要充分考慮升值對各行業的不同影響。
第三,從分析企業資產負債和收入支出的幣種匹配情況、原料和產品的定價能力、上下游企業的景氣變化情況等因素入手,分析人民幣升值對客戶經營和商業銀行的影響,調整授信業務的客戶結構。
(六)完善資本充足狀況的監控機制和調節機制。面對人民幣進一步升值和匯率波動加劇的長期趨勢,商業銀行應完善資本充足狀況的監控機制和調節機制,在籌集和運用資本時考慮匯率變動所造成的影響,保持合適資本充足水平,促進資金期限結構、幣種結構和業務結構的優化。
參考文獻:
[1]周俊.《人民幣升值利弊分析》[J].經濟縱橫,2007,(12)
[2]王蕊娜,謝芳.《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經濟影響分析》[J].《現代商業》,2010.6期
[3]金投網www.cngold.org.2012-8-9:《人民幣升值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