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七年,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之時,在河南新縣水口村發生了一重大事件,戰斗英雄野戰司警衛團四連副連長趙桂良被就地槍決。這次由劉伯承、鄧小平親自主持的公審大會,震驚劉鄧大軍全軍。
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過黃泛區,血染汝河,強渡淮河,十幾萬敵人的圍追堵截,致使劉鄧大軍到達大別山,陷入缺醫少藥、饑寒交迫的境地。加上處于鄂豫皖根據地的大別山老百姓,在紅軍轉移以后,受到國民黨反動派的血腥統治;1928年,張國燾在當地進行的肅反運動,錯殺了許多革命紅軍,在大別山,有“家家有紅軍,戶戶有烈士”之說。因此,飽受戰爭之苦的當地老百姓,并不歡迎劉鄧大軍的到來,軍隊面臨著無糧無草無后方無群眾的重重困難。最基本的生存都開始受到威脅,非常人所能想象。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軍隊里開始出現了擾民的違紀現象,拉老鄉的水牛、拖豬、捉雞、放老鄉的水塘捉魚等現象時有發生。趙桂良事件就是一例典型事件。趙桂良在街上,大搖大擺地搶商戶的布匹、粉條,這種行為作為嚴重違紀現象上報到劉鄧那里,鄧小平毫不猶豫地依照紀律作出決定槍斃,并且在全軍中提出打罵老鄉、強奸等行為一律槍斃。公審槍斃趙桂良,轟動了全軍,傳遍了鄉野,農戶、商戶、鄉紳紛紛捐款資助,向劉鄧大軍捐資三萬銀元,民眾的支持,大大鼓舞了戰斗士氣,在對國民黨軍隊的一次戰斗中,戰士們一鼓作氣,殲敵一萬有余。
共產黨的軍隊之所以戰勝國民黨的軍隊,是因為共產黨在對待人民利益的態度上與國民黨截然不同。當損害了老百姓的利益時,不管你地位有多高,功勞有多大,一律依法處置,絕不姑息。
(作者:史連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