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際管理果樹的過程和觀念中,大多數人只注重某一方面的管理,沒有認識到樹體枝葉和根系是一有機整體,彼此互為依存。許多果樹管理者,普遍存在重樹冠管理,而輕根系管理。下面,作者從樹冠與根系的關系人手,簡述生產中應該注重的環節,以期引起生產者管理措施的改進。
1 樹是地上的根,根是地下的樹
根系需要的營養物質大部分來自地上部的同化產物,在同化量降低,同化物質減少時,根系生長受阻。根系生長不良,常會導致果樹抗性差,抗旱、抗寒、越冬力減弱。果樹樹冠完整,受光面積大,制造的有機養分就多,向下通過樹干皮層運到根系部位,根系活性就加強,對土壤中的水分和各種無機養分的吸收能力就強,同時可以通過樹干中部的導管等將光合作用需要的水及其他養分運至地上部,促進樹冠生長。“樹是地上的根,根是地下的樹”、“根深葉茂”,這些諺語就形象的說明了樹冠與根系的關系。
2 生產中存在的問題
2.1樹形管理上存在的問題
一是為整形需要,在生長季及冬季修剪時,為追求樹形的直觀通風透光,將大量枝條疏剪掉,豈不知這樣將有效葉面積大量減少,樹冠總的光合產物減少了,輸向根系的有機物質自然少了,反過來也影響樹冠的生長。實際上,1~5年生樹體,正處在擴冠營養生長期,只要進行合理及時的拉枝,是不存在光照問題的。二是整形主要依賴剪枝,而忽視拉枝的作用,結果造成樹體成形慢,樹勢不穩,中干不突出。三是修剪中對枝條的疏留,不是根據枝條質量進行,而是將一些健壯、舒展而且長度超過1m的健壯枝因其方位問題疏掉了。站在以樹為本的角度看,完全可以通過拉枝進行利用,將生長優勢轉變為成花和結果優勢。
2.2根系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施肥種類沒有根據樹體季節需求供給。二是施肥沒有做到肥水同步,影響吸收。三是多種肥料一次施入,違背樹體吸收規律,肥料利用率低。四是施肥部位不準,不清楚肥料吸收主要靠位于樹冠外圍且深度在25cm左右的吸收根,而將施肥部位確定在太靠近樹冠內側,且過淺。
3 樹冠與根系相應的管理措施
3.1樹冠管理
①對于果樹成齡前的樹冠,采取一切措施,增加樹冠枝葉量,這是保證果樹樹冠形成、產量獲得和根系擴大的前提。成齡后,應該確保樹冠枝葉量的相對穩定,現在高光效樹冠要求667m2枝量為8萬個左右。平時管理中,盡量減少疏枝量,以拉枝代替疏枝,維持有效枝葉量的相對穩定。所以,管理中要多留生長健壯、封頂早(7月前封頂梢)、葉片肥厚的新梢,將內膛細弱枝梢及時疏掉。從平時的枝梢管理中就體現對枝芽的優選,以期最終得到盡可能多的飽滿葉芽、花芽,為生產高質量果品打下基礎。②及時合理拉枝,突出中干生長優勢,構建中干形樹形。我地推廣的多為中干形(細)紡錘形樹形,從幼樹拉枝開始,圍繞中干多留依從于中干的枝條為今后果樹豐產優質奠定基礎。③做好葉片保護工作。通過噴施農藥及其他措施,預防病蟲對葉片的傷害。通過摘心等措施,抑制晚秋枝條徒長,最大限度增加樹體越冬養分積累,為下一個季節生長打下基礎。
3.2根系管理
根系管理主要包括:①保護根系不受傷害。在耕作和施肥時,尤其在果樹生長季,盡量避免根系被損傷。②合理施肥。一是要根據根系和果樹生長需求確定施肥時間。生產中應注意觀察樹體上部的生長表現,一般在其生長停滯期后根系進人生長和吸收高峰期,如春季萌芽前、落葉后,夏季坐果后、春梢停長后為果樹吸收營養的關鍵時期,一定要把握住,將肥料提前3~4d施入。陜北缺雨區應在雨后施入,以提高肥料利用率。二是要依據果樹不同時期需肥特點確定肥料種類。果樹生長前期以氮磷肥料為主,后期磷鉀肥需求迫切,在收獲前1個月,應及時施入磷鉀肥,有利于營養物質的積累和果實著色。生產中有些人圖省事,將一年所需肥料在開春一次施入,這與樹體需肥不同步,浪費多于吸收,應盡量避免這樣做。三是掌握正確施肥方法。在施肥時,一定要注意將肥料均勻施入到吸收根活動的有效范圍,注意肥料與土壤充分混合。同時,要采取有機肥、無機肥相結合的施肥方法,讓有機肥中的微生物發揮肥料蓄積和轉化作用。③加強土壤管理。良好的土壤結構是根系活性發揮的基礎。從定植果樹苗木開始,對根系土層進行深翻和改良,以滿足其對空氣的需求,在土壤降雨或者積水時。及時排水、松土,都是很好的管理措施。通過這些管理,隨著植株的生長,將根系逐步向深30cm的土壤區域引導,可以提高其吸收利用土壤深層水分的能力,同時,也提高了果樹對不良環境,尤其對季節性缺水的抗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