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蘭香
(四川省廣元市畜牧食品局,四川 廣元 628017)
“十一五”期間廣元畜牧業取得了輝煌成績。畜禽生產方式大轉變,畜牧龍頭企業培育實現大發展,畜禽生產能力實現大提升,畜牧隊伍建設實現大提速,畜牧產業地位實現大提高,畜牧業災后重建實現大超越,畜牧業投入實現大跨躍。
1.1 畜牧業生產產值達140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60%以上,年均增加1~2個百分點。
1.2 全市出欄生豬600萬頭、年均遞增8.6%;出欄肉牛20萬頭,年均遞增20%;出欄肉羊100萬只,年均遞增13%;出欄家禽10000萬只,年均遞增15.6%;出欄肉兔180萬只,年均遞增16%;存欄兔1000萬只,年均遞增16%;蜜蜂15萬箱,年均遞增7.2%,非豬產值突破50%。
1.3 建立比較完善的畜禽良種繁育體系。生豬三元雜交面達90%,其中DLY三元雜交面達50%,羊良種面達90%,兔良種面達95%。
1.4 力爭四縣三區均建成國家標準化生產基地縣,無公害生產覆蓋全市各個鄉鎮。到2015年全市畜禽規模飼養量占飼養總量的60%以上。
1.5 全市工業飼料生產量占全市需求總量的50%以上。累計種植優質牧草40萬畝(1畝=667平方米,下同),飼料玉米60萬畝。
1.6 全市畜禽產品加工量占畜禽出欄總量的60%以上,其中精深加工占30%以上。
1.7 全市出欄生豬650萬頭,其中出欄DLY三元雜交豬65%,牛出欄25萬頭,羊出欄150萬只,以森林土雞為主的小家禽出欄1億只以上,肉兔出欄300萬只,畜牧業產值達200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62%。
2.1 努力推進畜禽良繁體系建設,確保畜禽品種改良再上新臺階 加快建立與現代畜牧業相適應的畜禽“良種繁育、推廣利用、質量檢測”支撐體系,全力支持現有種畜禽生產企業做大做強,努力引導商業資本、民間資本、社會閑散資本走現代畜牧業低碳發展之路,積極興建符合全市畜禽繁育規劃要求的種畜禽生產企業。優先發展生豬“原種場——擴繁場——商品代場”和人工授精站(點)相互配套的種業體系,深入推進“母豬工程”和母豬換種計劃,繼續實施波爾山羊、南江黃羊改良本地羊和牛冷配改良工程,加快選育推廣地方特色土雞品種,努力提純本地優質長毛兔,積極引進擴繁優質肉兔,加快生豬外種化及羊兔品牌化、家禽特色化、牛冷配改良步伐,力爭實現年均提高生豬外三元雜交面5個百分點以上、羊雜交改良面2個百分點以上、兔良種面5個百分點以上、牛冷配改良面2個百分點以上,到2015年生豬外三元雜交面、羊良種面、家兔良種面分別達到50%、90%、90%。
2.2 全力推進畜禽規模化生產,確保畜牧業發展方式再上新臺階 繼續堅持以農村養殖為基礎,以區域化適度規模養殖為主導,以集約化現代化業主養殖為帶動,以規模化集約化生態養殖為方向,大力培育適度規模戶,努力推進畜禽生態養殖小區和現代畜牧園區建設,加快實現畜牧業生產方式轉變。到2015年,全市將發展年出欄生豬100頭以上的適度規模戶3萬戶;出欄肉牛50頭以上0.2萬戶,出欄肉羊100只以上的0.6萬戶;出欄家禽1000只以上的7萬戶;存欄兔100只以上的8萬戶;建成生豬養殖小區350個,肉牛養殖小區40個,肉羊養殖小區50個,小家禽養殖小區500個,毛兔養殖小區50個,現代畜牧園區50個。畜禽規模養殖比重達到60%,年均提高5個百分點以上,全市集中連片的生態畜禽養殖基地和畜禽特色產業帶主骨架全面形成,畜牧業生產專業鄉鎮、畜產品品牌特色縣(區)地位凸顯。
2.3 著力培育龍頭企業,確保畜產品精深加工培育再上新臺階 鼓勵和支持現有畜產品加工、飼料加工、種畜禽生產等畜牧龍頭企業走低碳發展之路,實施技改擴能,擴大生產規模,增添精深加工業務,提升市場競爭能力。全市重點扶持生豬加工、禽兔加工和牛羊加工企業各兩家,開展精深加工業務。到2015年,生豬精深加工企業年宰殺量達到100萬頭,牛羊精深加工企業年宰殺量將達到15萬頭,禽兔精深加工企業年宰殺量達到3000萬只,其精深加工量均突破加工總量的50%以上,年產值均超過25億元。同時,著力引導中小畜產品加工企業采取聯合、重組、資本運作、品牌經營等方式,使其不斷發展壯大,積極推動牛羊及其皮革和兔毛精深加工,盡快形成較為完備的畜產品低碳加工企業集群。
2.4 大力發展專合組織,確保畜牧產業化經營再上新臺階 努力探索推廣金融+保險+擔保+飼料企業+種畜禽企業+加工企業+養殖基地農戶的七方互動產業化經營模式,積極引導多元化畜牧業市場主體建立與養殖環節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運行機制,重點推進“三企共建”畜禽專合組織建設,加快提速畜牧產業化發展水平,著力提升產業化經營質量。到2015年全市建立規范化運作的生豬、牛羊、家兔、家禽專業合作社分別為100個,30個、30個、100個,產業化經營面突破50%。
2.5 強力推進種草養畜,著力發展生態特色畜牧業 堅定不移地走“立草為業、種草養畜、種養配套”的生態發展之路,著力發展特色畜牧業。要將畜牧業低碳生產與發展生態循環經濟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抓畜牧產業布局和種植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糧-經-飼”三元種植模式、“畜-沼-糧(菜、果、草、料)”草畜配套、種養配套特色生態畜牧業,努力推廣人工種草、農作物秸稈青貯、氨化、微貯、壓塊飼料等低碳技術,緊緊抓住飼用玉米及苜蓿、黑麥草等優質牧草的種植、飼喂、試驗、示范和推廣,加快引進和培育工業飼料低碳加工生產,切實加大秸稈等低碳飼料資源開發力度,著力提高秸稈的科學利用率,努力為特色生態畜牧業的突破性發展提供物質保障,確保實現飼草飼料的開發與特色生態畜牧業同步增長。到2015年全市累計種植優質牧草40萬畝,飼用玉米50萬畝,秸稈青貯總量達到30萬噸。
2.6 奮力推進 “六化一型”,努力優化區域布局 “六化一型”即“布局區域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產業化、市場國際化、加工精深化、安全制度化和品牌生態型”,這既是全面建設現代畜牧業的重要內容,也是衡量現代畜牧業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在“六化一型”中布局區域化是前提,生產規模化是基礎、經營產業化是形式、市場國際化是動力、加工精深化是內容、安全制度化是保障、品牌生態型是目標。為此,在布局區域化方面,要以蒼溪縣、劍閣縣、青川縣、元壩區、利州區和旺蒼縣南部山區相對集中連片鄉鎮為主建設生豬生態產業經濟圈(畜牧主導產業經濟圈)。以劍閣縣、青川縣、朝天區以及旺蒼縣北部山區相對集中連片的鄉鎮為主建設肉羊肉牛生態產業經濟圈。以蒼溪縣、劍閣縣、青川縣、利州區相對集中連片鄉鎮為主建設家禽生態產業經濟圈。以蒼溪縣、旺蒼縣、朝天區、青川縣相對集中連片的鄉鎮為主建設家兔生態產業經濟圈,到2015年各生態產業經濟圈畜禽出欄量突破全市養殖總量的80%以上,基本實現家禽、家兔、牛羊三種特色產業地位凸顯,生豬生態產業經濟大圈優勢更優的良好格局。在生產規模化、經營產業化和加工精深化方面實現三個上臺階。在市場國際化方面,要求不論是生產發展、項目建設、技術引進、資金投入、產品加工和對外銷售等方面都要把眼光和目標投向國際化這個大市場,要主動把自己融入到國際化這個大市場中去。在安全制度化方面,加快建立健全防疫、檢疫、檢測、監測、獸醫、獸藥和飼料投入等一系列安全保障制度,規范行業管理,建立長效機制。到2015年全市動物衛生和畜產品質量安全全面步入規范化和制度化軌道。在品牌生態型方面,立足“三個堅持”,即堅持生產發展走種養配套、農牧結合、資源循環利用的養殖之路;堅持畜產品加工走低碳發展之路;堅持品牌創建走地域特色之路。到2015年推出廣元生態畜產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