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成友 ,范才良,文 紅
(1.重慶市璧山縣動物衛生監督所,重慶 璧山,402760;2.重慶市榮昌縣畜牧獸醫局,重慶 榮昌 402460)
豬球蟲病是由豬艾美耳屬球蟲和等孢球蟲寄生于豬腸上皮細胞所引起的以患豬腸道黏膜出血和腹瀉為主要臨床癥狀的寄生蟲病。
本病多發于小豬,成年豬感染后一般不出現臨床癥狀而成為傳染源。若母豬帶蟲,可引起一窩仔豬同時或先后發病,甚至死亡。
1.1 病原種類 豬艾美耳屬球蟲和等孢屬球蟲均屬原生動物門、孢子蟲綱、真球蟲目、艾美耳科。
根據對不同國家和地區豬球蟲病的流行病學調查,大多數學者認為豬球蟲的有效種共有艾美耳屬的8種和等孢屬的1種,即粗糙艾美耳球蟲、光滑艾美耳球蟲、極細艾美耳球蟲、蒂氏艾美耳球蟲、豬艾美耳球蟲、種豬艾美耳球蟲、有刺艾美耳球蟲、新蒂氏艾美耳球蟲和豬等孢球蟲,其中以豬等孢球蟲致病力最強。
1.2 生活史 豬球蟲的生活史可分為三個階段,即:孢子生殖、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階段,其中孢子生殖在寄生體外完成,而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在寄生體內完成。
孢子生殖是指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下,糞便中不具有感染力的未孢子化卵囊發育為具有感染力的孢子化卵囊的過程。豬球蟲完成孢子化過程后,艾美爾屬球蟲每個孢子化卵囊含有4個孢子囊,每個孢子囊有2個子孢子,而豬等孢球蟲每個孢子化卵囊含有2個孢子囊,每個孢子囊有4個子孢子。當孢子化卵囊被豬吞食后,子孢子從孢子囊和卵囊中脫離出來并進入豬腸腔,然后子孢子穿透腸上皮細胞進行裂殖生殖。裂殖生殖的代數因球蟲的種類不同而有差異,豬球蟲通常進行2~3代裂殖生殖,產生大量的裂殖子,造成豬腸上皮細胞破裂和出血。裂殖生殖后形成大小配子體,小配子體鉆入大配子體完成受精,形成合子,然后形成卵囊壁,發育為未孢子化卵囊并排出體外,進行下一個生活周期。
2.1 發病日齡 豬球蟲的感染高峰與發病仔豬日齡在不同國家差異較大,在英國和加拿大,其主要發生于7~10日齡仔豬,在丹麥主要發生于7~14日齡仔豬,而在巴西主要發生于10~19日齡仔豬。
調查顯示四川仔豬球蟲感染高峰在21日齡,河南某地仔豬球蟲感染日齡主要集中在11~20日齡,對全國17個省80個豬場的哺乳仔豬的球蟲感染調查結果顯示豬球蟲感染高峰主要發生在8~14日齡。雖然豬球蟲感染高峰主要集中于21日齡以內的未斷奶仔豬,但其對豬只健康的影響可以延續到屠宰前。
2.2 豬球蟲感染情況 豬球蟲病呈世界性分布,在一些集約化飼養場豬球蟲病常導致仔豬的腹瀉性疾病。
據報道,荷蘭豬場豬球蟲感染率為72%,墨西哥為70%,比利時為80%,意大利為68%,巴西為45%,西班牙達85%。
近年國內一些學者對部分地區豬球蟲感染情況進行了調查,所調查的重慶9縣14個豬場均感染了球蟲,平均感染率為33.83%,最高的感染率為76.09%,仔豬感染率為41.87%,后備豬感染率為26.33%,種豬感染率為67.80%;河南某地16個不同規模豬場,仔豬球蟲感染率平均為13.33%,其中等孢球蟲感染率為10.14%。對河南17個縣市24個規?;B豬場和12個養豬專業戶豬只的豬球蟲感染調查結果顯示所調查的34個場、戶均發現豬球蟲感染,豬球蟲陽性率達94.44%,豬等孢球蟲感染率為83.33%,艾美爾球蟲感染率為80.56%,規?;i場豬等孢球蟲陽性率達91.67%,顯著高于專業戶,規?;i場艾美爾球蟲陽性率為79.17%,低于養豬專業戶。此次共檢測糞便樣品2388份,豬等孢球蟲和艾美爾球蟲的總陽性率無明顯差異,但規模化豬場的豬等孢球蟲陽性率顯著高于養豬專業戶的豬,而艾美爾球蟲的陽性率則相反。
調查發現陜西某市9個累計存欄26805頭豬的集約化豬場豬球蟲病的發病率在1.8%~9.6%之間。湖南地區豬球蟲平均感染率為52.1%,感染優勢種為豬艾美耳球蟲。對包括福建、廣東、廣西、黑龍江、江西、江蘇、遼寧、山東、上海、吉林及浙江等17個省市的779份仔豬糞樣球蟲感染調查結果顯示,豬球蟲的平均感染率為16.7%,共檢測到7種球蟲,其中等孢球蟲占63.9%、粗糙艾美耳球蟲占4.6%、極細艾美耳球蟲占13.9%、蒂氏艾美耳球蟲占46.9%、豬艾美耳球蟲占20.8%、種豬艾美耳球蟲占19.2%。55.4%的球蟲感染陽性糞便中至少檢出1種以上的球蟲。
以上數據表明我國豬球蟲感染普遍,雖然豬等孢球蟲的危害最為嚴重,但大部分地區豬等孢球蟲并不是優勢蟲種,豬艾美爾球蟲的感染率明顯高于豬等孢球蟲。
3.1 預防 球蟲為單細胞生物,具有多層卵囊壁,其對外界不利環境及消毒藥都有很強的抵抗力,加之球蟲感染途徑簡單,不需要中間宿主,故其感染十分普遍。
要強調的是任何短期措施或單一治療方案都不能達到長期控制本病的目的。控制仔豬球蟲感染、減少發病應采取的措施包括以下方面:清刷、消毒;采用全進全出飼養方式,注意飼養密度和圈舍通風;完善驅蟲制度,用抗球蟲藥物進行預防;定期更換藥物,輪回或穿梭用藥;加強飼養管理,采用科學的飼養管理方法是防制豬球蟲的根本;保證飼料營養和飲水充足、干凈,補充一定量的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可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抵抗力。
3.2 治療 目前用于防治豬球蟲病的藥物主要有莫能菌素、妥曲珠利、百球清和磺胺類藥物等。
發現病豬應盡早隔離治療,可將藥物加入飲水或飼料中喂給。
防治豬球蟲病所用的磺胺類藥物以磺胺六甲氧嘧啶、磺胺喹惡啉效果較好,治療量為每 1 kg體重 20~25mL,1 次/d,連用3 d或按125mg/kg體重混于飼料中連服數日。莫能霉素,每1000kg飼料加60~100g。
據報道,抗球蟲藥百球清對各種球蟲病均有效,特別對仔豬球蟲病效果較佳,使用后可降低球蟲卵的排出,阻止球蟲病流行,還可使仔豬下痢癥狀得到緩解。
目前,百球清及磺胺類藥物等對豬球蟲病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但本病是如何在豬場內發生的仍不清楚,所以對本病應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同時搞好飼養管理、環境衛生及消毒仍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