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琳 張 莎
新生兒肺透明膜病又稱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系指出生后不久即出現進行性呼吸困難、發紺、呼氣性呻吟、吸氣性三凹癥和呼吸衰竭,主要見于早產兒,胎齡越小發病率越高,其發病原因與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質(PS)有關。我院對42例早產兒經氣管插管過程中均使用T-組合復蘇器聯合nCPAP呼吸機通氣治療,減少了相關并發癥的發生,提高了療效,縮短了住院時間,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NICU 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早產兒肺透明膜病共42例,男29例,女13例。胎齡30~35周。出生體重800~2300 g。剖宮產34例,陰道分娩8例。根據臨床表現、病史及X線檢查等符合新生兒肺透明膜病(HMD)的診斷[1],排除新生兒吸入性肺炎、缺氧缺血性腦病、先天畸形、顱內出血等疾病。全部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質聯合T-組合嬰兒復蘇器、nCPAP呼吸機通氣治療。
1.2 應用方法
1.2.1 藥品及儀器 (1)PS制劑。采用牛肺的肺泡表面物質,規格70 mg。(2)T-組合嬰兒復蘇器。T-組合嬰兒復蘇器是一臺容易使用、人工操作、氣體驅動的復蘇裝置,可以為在產房、嬰兒病房和新生兒重癥監護室的新生兒提供受控和準確的復蘇搶救。
1.2.2 給藥時間 出現HMD早期征象后盡早給藥,均在新生兒出生后12 h以內。
1.2.3 劑量 PS 70 mg/kg。
1.2.4 用法 將藥品復溫至室溫,PS每支加2 ml注射用水,輕輕震蕩使成均勻的混懸液。
2.1 用藥護理 將患兒放置于輻射臺保暖,氣管插管成功后,聽診雙肺通氣對稱,兩側胸廓起伏一致,示檢查導管位置正確,徹底清理呼吸道分泌物。2名專業人員配合,1名負責給藥,1名進行T-組合復蘇器正壓通氣及變換體位,動作熟練輕柔,避免氣管插管移位。將藥品復溫(可在室溫放置30 min或用手復溫),PS每支加2 ml注射用水時,先將1.5 ml注射用水加入藥瓶內,充分溶解后抽于注射器內,再將0.5 ml注射用水加入藥瓶內,輕輕震蕩,再抽于注射器內,以避免藥液的浪費。總劑量分4次以仰臥位、右側臥位、左側臥位、仰臥位順序注入。每次注藥時必須確定氣管插管位置正確,否則藥液易被注入右主支氣管,影響療效。每次注入時間約為10~15 s,注入速度要緩慢、均勻,以免藥液嗆出或堵塞氣道,每次給藥間隔期用T-組合復蘇器加壓給氧(頻率40~60次/min)1~2 min左右,全過程約15 min。
2.2 用藥后護理
2.2.1 保持呼吸道通暢 PS滴入肺后,吸收需要一定時間,用藥6 h內盡量避免不吸痰,除非有明顯的呼吸道阻塞癥狀,避免由于頻繁吸痰造成氣道分泌物增加氣道黏膜損傷及肺內PS數量減少,增加感染機會。觀察患兒血氧飽和度值是否正常,皮膚有無發紺,聽診雙肺有無痰鳴音[2]。
2.2.2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使用多功能監護儀連續監測患兒的生命體征,觀察有無發紺、呼吸困難、三凹征及SpO2變化,密切觀察患兒的神志、哭聲、面色、反應等情況,注意觀察患兒是否有腹脹、肺出血、顱內出血等并發癥[3]。用藥后定時復查血氣,根據結果適當調整呼吸機參數,防止高濃度氧流量引起一系列并發癥[4]。定時監測微量血糖,防止血糖過高、過低。
2.2.3 保證營養及熱量供給 應用微量注射泵24 h維持補液,保證各種藥物、電解質、營養物質及水分及時有效地供給,準確記錄24 h出入量。注意保暖,采用鳥巢式護理[5]刺激患兒形成非營養吸吮以加強胃反射,促進胃腸蠕動。病情允許即給予早期微量喂養,注意有無喂養不耐受情況。腸外靜脈營養應根據血生化結果調整各成分的配制,靜脈營養液24 h均勻輸入,每日更換輸液器。
2.2.4 預防感染 早產兒各器官發育不完善,機體免疫力差,病程長,各類護理操作多,易發生交叉感染。護理、治療時動作要輕柔,盡量集中操作,減少對患兒的不良刺激和過多的暴露。病室每天開窗通風,注意床旁隔離,嚴格執行手衛生。5~7 d更換1次靜脈留置針,嚴格無菌操作,密切注意靜脈留置針有無滲液、漏液,并及時更換[6]。做好消毒隔離工作,嚴防院內感染。
PS是從健康新生小牛肺中分離提取的天然物質,能降低肺表面張力,提高呼氣末肺泡的穩定性,促進萎陷肺泡重新開放,增加肺功能殘氣量,改善肺氧合功能。利用呼吸機通氣使肺泡處于良好的氧合功能狀態,通過發揮兩者的協同作用,以提高治療效果[7]。
3.1 T-組合復蘇器的組成 (1)氧氣入口。是壓縮氣體進入T組合嬰兒復蘇器的位置。(2)氧氣出口。經一個管道連接到患兒端。(3)最大壓力釋放控制鈕。設定最大壓力的界限,儀器制造商設定的最大壓力水平為40 cmH2O,可調。(4)氣道壓力計。用于設定和監護PIP、PEEP和最大氣道壓。(5)吸氣壓力控制鈕。用于設定PIP。(6)PEEP調節鈕。用于設定PEEP。
3.2 T組合嬰兒復蘇器工作原理 使用時需接上壓縮氣源,氧氣由T-組合復蘇器的患兒氣體出口經一個管道輸送到患兒端,與面罩相連使與口鼻密封或與氣管導管相連。操作者用拇指或示指關閉或打開T型關的開口,控制呼吸頻率及吸氣時間,使氧氣直接流入患兒氣道。
3.3 T組合嬰兒復蘇器的優點 能提供一致的PEEP及PIP,維持功能殘氣量,更適合早產兒窒息復蘇時人工通氣的需要。T-組合復蘇器操作容易、使用靈活、壓力輸出安全正確、操作者不易疲勞。而目前常用的復蘇氣囊,壓力不易控制,用力過輕達不到效果,用力過大則可能造成肺損傷,而且費力。
本組病例均應用PS后采取nCPAP輔助通氣呼吸機,患兒于應用PS后不久發紺和呼吸困難癥狀減輕,nCPAP應用時間一般為2~3 d,全部于治療14~22 d治愈出院,而且減少了相關并發癥,如肺感染、氣漏、出血[8]。T-組合復蘇器聯合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早產兒肺透明膜病,縮短了療程,節省了費用。而且使用一次性嬰兒輸氣管可排除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又可省去了昂貴、費時的清洗和消毒程序。通過病例觀察,我們體會到,做好PS給藥前的準備及掌握好給藥時機非常重要,T-組合復蘇器聯合PS用于早產兒肺透明膜病,安全、有效、省時,值得大力推廣。
[1] 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主編.實用新生兒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421.
[2] 溫勇珍,鄧綿有,李石紅.45例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早產兒肺透明膜病的護理[J].現代醫院,2010,10(12):80 -81.
[3] 楊昌慧.肺泡表面活性物質聯合nCPAP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27例的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5):1156-1157.
[4] 薛淑萍,孫金秀,王 芳,等.新生兒氣管插管52例臨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8,14(5):65 -66.
[5] 周秀吟,房曉瑋,郭郁蓮.采用鳥巢式護理降低低體重兒并發癥療效觀察[J].護理學雜志,2008,23(11):39.
[6] 馬 麗.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肺表面活性物質替代療法的護理[J].臨床肺科雜志,2007,12(10):1159.
[7] 李 彤,佘少逸.肺表面活性物質的臨床應用與新生兒肺透明膜病的轉歸[J].實用醫學雜志,2005,21(12):1342 -1344.
[8] 王春香.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早產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療效觀察及護理[J].臨床肺科雜志,2009,14(8):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