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勝
(無錫市立人高級中學 江蘇 無錫 214161)
化學是一門自然科學,教師在授課講解時,語言務必要精準、鮮明、嚴密、完整和科學。基本概念、基礎理論、化學原理、實驗結論,這些都是多少前人經過無數次實踐檢驗而得出的真理,在課堂教學時更加要用詞準確,表達清晰,敘述精煉,不能有半點含糊和模糊,給學生以明確的知識表述。這需要一定的語言藝術。化學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體現在它不僅要符合語言的一般規律,合乎邏輯與語法,具備科學性、趣味性、啟發性等特點,并且要講究語言表達技巧。
要化學教學語言富有魅力必須使語言具有科學性。這樣才能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本身的吸引力。化學學科不少特定用語、概念、定律,科學性很強,因此教師講課必須字斟句酌,準確簡潔,清楚無誤。
例如:化學反應中條件不同產物就不同,在常溫下Na與O2反應生成Na2O,而在加熱的條件下,Na與O2反應則生成Na2O2,因此要注意反應條件中“加熱”與“點燃”、“高溫”的區別,注意實驗操作中“振蕩”、“傾倒”等各種操作術語的正確使用,而對于所處階段還無法準確解釋或講解模糊的概念,可以加上“一般,在通常情況下”等詞語,為今后的進一步討論留有余地。例如:惰性氣體在通常情況下,很難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又如,一般來說,氣體分子的直徑約為0.4nm等。
化學術語是非常精煉的。因為它對教學語言要求突出重點、用詞恰當,言簡意賅,干凈利落,不啰嗦,符合現代漢語規范和要求,語言大師莎士比亞曾說過:“簡潔是智慧的靈魂”。對一些抽象的概念要抓住重點,適當修飾,講清問題的關鍵所在。
蘇聯教育家斯維洛夫認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風趣機智、詼諧的語言對學生有極大的吸引力,使學生覺得學習有趣,精神振奮,而且能活躍和創造一個和諧的課堂氣氛,使師生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
如講解酸、堿、鹽溶解性表時,我總結:“鉀鈉銨鹽個個溶,硝酸鹽類也相同,硫酸鹽除去鋇和鉛,鹽酸鹽除去銀亞汞,其余幾乎都不溶。”這樣很復雜的圖表用壓韻的詩詞概括,不僅易記而且增趣。又如講解“陶瓷工業”時,當講到我國古代瓷器譽滿世界時,有的教師引用了“薄如紙、青如天、明如鏡、聲如磐”來形容當時的燒瓷水平,使學生如見其物、如聞其聲,并從中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這樣可使深奧的理論形象化,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復雜的東西簡單化,便于學生理解和認識。
富有啟發性的教學語言能夠啟迪智慧,疏通思路,指引導向。啟發性語言主要體現于在教學中運用引導語、設問語等來開啟學生的思維,使他們具有應用發展性思維去思考問題、探求問題的能力。
如在“甘油的性質”教學時,向學生提問:“我們現在使用的粉筆是無塵的,它可以自身有效地防止粉塵的產生,為什么這種無塵粉筆能防止粉塵的產生呢?”對于這一個問題,學生經過思考可能有些困難,這時教師可以稍作點撥“我們打掃講臺上的灰塵的時候為什么要灑水呢?”,學生受到啟發聯系到灑水是防塵的,“甘油性質”不有吸濕性嗎?因此得到答案:無塵粉筆能防止粉塵的原因是粉筆中加了適量的甘油。
又如在《磷》這一節教學中,我先給學生繪聲繪色地講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候,英國士兵偵察到德國有一個地方儲藏有大量的炸藥,如何毀掉這些炸藥呢?英國有一個偵察員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他們在老鼠身上涂上一種化學物質,在讓老鼠從下水道鉆進這個炸藥庫,不久后德軍的炸藥庫爆炸了!”那么請問同學們:“他們在老鼠身上涂了什么化學物質呢?竟然不費吹灰之力就摧毀了德軍的炸藥庫呢?”學生議論紛紛,各抒己見,但大多數說不到正點子上,我就順勢講出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并進入了新課教學。在教學中,我結合“白磷在CS2中的溶解性,白磷與O2反應性質,”讓學生思考探究他們在老鼠身上涂的是什么液體呢?這樣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出來了,這種強烈的求知欲是學習好化學的有利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