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順義區天竺鎮衛生院(101312)李立平
妊娠黃體破裂出血是婦科常見的急腹癥之一,其發病率雖低于異位妊娠,但因該病有發病突然、特有癥狀少等特點,明確診斷較困難,部分患者甚至因大量腹腔內出血而危及生命。為了能夠更加迅速、
準確地診治本病,筆者對2002年8月至2009年7月我院婦科收治的宮內妊娠合并卵巢黃體囊腫破裂出血23例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23例,年齡18~41歲;既往有生育史14例(60.9%),有流產史但無生育史6例(26.1%),無妊娠史3例(13.0%),2例(8.7%)無停經史,月經周期分別為26d,28d;余21例(91.3%)均有停經史,停經34~62d,平均38.3d。
1.2 臨床表現 2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突發性腹痛,其中,性生活后下腹痛5例(21.7%),內診后肛門墜痛、排便后下腹痛各2例(各8.7%),余14例(60.9%)無誘因腹痛。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頭暈、乏力或惡心、肛門墜脹等。急性病容8例(34.8%),其中4例有不同程度的貧血貌,2例表現為休克。血壓下降3例(13.0%),最低達70/43mmHg。所有患者均有腹部壓痛,部分有反跳痛,移動性濁音陽性4例(17.4%)。未行婦科檢查4例(17.4%),余19例(82.6%)中宮頸舉痛10例,附件壓痛3例,觸診不滿意6例。
1.3 輔助檢查 尿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或血HCG均呈陽性。B超檢查示,不同程度盆腔積液19例(82.6%),宮內孕囊5例(21.7%),17例(73.9%)后穹窿穿刺陽性。7例(30.4%)血紅蛋白明顯下降,最低達57g/L。
1.4 治療及轉歸 23例中急診手術治療5例(21.7%),術中出血600~1700m1,術后病理提示卵巢黃體囊腫破裂,其中4例術前誤診為異位妊娠,術中雙側輸卵管未見明顯異常,卵巢見活動性出血,術后血HCG持續升高,行診刮術見絨毛;1例術后陰道出血量多,并見絨毛排出。余18例(78.3%)動態監測血HCG,觀察宮腔變化,后穹窿穿刺液陽性患者HCG檢查均低于血HCG。觀察過程中5例(21.7%)要求行診刮術明確診斷,刮出物見絨毛;2例(8.7%)監測B超見孕囊,行人工流產術;3例(13.0%)繼續妊娠;13例(56.5%)保守治療后出院行人工流產術。
2.1 病因 妊娠黃體位于卵巢表面,內含豐富血管。在內外因素作用下,妊娠黃體可發生破裂,多發生于右側,原因可能是右側卵巢動脈由腹主動脈直接分支,動脈壓較高,而左側卵巢動脈多起源于腎動脈,壓力小,并有乙狀結腸的緩沖作用[1]。其破裂時間常見于停經32~40d,主要原因是腹壓增加,如性交、排便或婦科檢查時,腹壁與宮頸同時受壓而破裂。部分患者無明顯誘因,可能與黃體囊腫內壓過大或慢性炎癥組織脆性增大有關[2]。也有學者認為,妊娠黃體自發性破裂可能與凝血功能障礙、卵巢充血、囊內壓增加、卵巢酶系統功能過度活躍有關,多可自行緩解。
2.2 診斷與鑒別診斷 妊娠黃體破裂的診斷主要通過臨床表現結合超聲、尿或血HCG、后穹窿穿刺等輔助檢查確診,因在臨床上較為少見,其急腹癥表現易與異位妊娠相混淆。兩者均與受孕有關,患者均有停經史、尿HCG陽性、急性下腹痛、移動性濁音陽性、后穹窿穿刺抽出不凝血等。妊娠黃體破裂早期B超檢查不一定能顯示宮內孕囊影像,而提示附件包塊、盆腔積液等,與異位妊娠影像學相似。同時,黃體破裂引起的孕激素下降與異位妊娠破裂引起的孕激素下降所致的陰道少量撤退性出血相似。此時,動態監測血HCG及B超可及時了解病情發展情況,必要時行診刮術可以進一步明確診斷。
HCG為妊娠的特異性標記物,其早期變化具有一定的規律性[3]。當異位妊娠發生腹腔內出血時,胚胎或絨毛直接接觸血液,其中含有的大量滋養細胞分泌HCG,在人體恒溫下能保持較長時間不被肝臟代謝,導致腹腔內游離血中HCG含量顯著增加[4]。隨著血液循環,靜脈血中的HCG很快經肝臟代謝后由尿液排出,含量明顯低于腹腔血[5]。據國外報道,同時測定周圍血及子宮直腸陷凹內積血或積液中的HCG量,有助于判斷妊娠部位。宮內孕時,血清HCG/后陷凹液的HCG比值>1.3,而異位妊娠時比值<0.7,后陷凹積液(不論是血、血性漿液或漿液)中的HCG含量顯著高于血清HCG量。但是早期內出血少或形成血塊者可能會因穿刺陰性而出現假陰性結果,加之不能反復操作動態監測,故仍需結合其他檢查進一步診斷。
2.3 治療與體會 妊娠黃體破裂的治療應視患者病情緩急、有無生育要求等綜合考慮。黃體破裂通常有自限性,一旦出血停止不需特殊治療,故對腹腔內出血不多、無休克、也不再繼續出血而有生育要求者,可在嚴密觀察下給予等待或保胎治療;若患者無生育要求,則可在病情穩定后終止妊娠。若出血量大,血壓進行性下降,出現休克者,急診開腹手術止血是挽救生命的最好方法[6]。術中應全面探查子宮、輸卵管、卵巢。手術切除黃體,會增加術后流產率,因此,有生育要求者,妊娠早期應盡可能保留妊娠黃體,操作應輕柔,以減少對子宮的刺激。術后可予肌注黃體酮針或絨毛膜促性腺激素,預防流產。若無生育要求,則術后終止妊娠。
本組術前誤診率為17.4%(4/23),究其原因,4例均有停經史,尿HCG陽性,并有突發腹痛、腹腔較多內出血等表現,加之B超檢查見附件區包塊,思維定性診斷為異位妊娠,從急診室直接送入手術室搶救。其中1例術前B超檢查見宮腔內囊性回聲,因患者內出血較多,附件見不均質包塊,僅考慮異位妊娠,認為B超檢查提示的宮內囊性回聲為假孕囊,而導致誤診。因此,對于婦科急腹癥患者應詳細了解病史并全面體檢,完善必要的各項檢查,尤其是HCG試驗及B超檢查,對疑有腹腔內出血者需行后穹窿穿刺,病情允許者可動態監測靜脈血HCG、B超,并對比靜脈血與腹腔血HCG,對無生育要求者可行診斷性刮宮。同時,了解有關腹痛的原因及發生、發展的全過程,分析腹痛發生的時間、性質及內出血的體征,對于臨床正確診斷及治療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