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陳 曉
公聯順達罪與罰
□ 本刊記者 陳 曉

對于北京開車的人來說,“公聯順達”曾是一個熟悉程度比“交警”還要高的詞。因為只要你不違章,交警一般不會“找麻煩”;而只要你停車,“公聯順達”似乎就是一張你永遠也掙脫不了的收費網。
細心的人會發現,近來,停車收費的發票中“公聯順達”的印章已經越來越少,除了網上還有無數對“公聯順達”的批評和抨擊之外,“公聯順達”似乎離人們的視線越來越遠。有人認為,“公聯順達”的離開,帶走的是北京靜態停車的一段歷史,留下的是收費停車的新江湖。
在百度搜索輸入“公聯順達”4個字,搜索出來的信息有123000條,其中第1條就是百度百科對公聯順達的介紹,大致是:北京公聯順達智能停車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11月,是由在北京市停車行業占主導地位的多家企業進行資源重組,國營公聯公司控股,多方投資的大型專業化停車管理企業,已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自成立以來,規模不斷壯大,業務不斷開拓,服務水平不斷提高,以強勁的勢頭迅速崛起,現已成為北京市最大的停車管理企業。公司現有員工近3000人,負責管理北京八個城區500多條道路,3萬多個路側停車位,占北京市路側停車資源90%的市場份額。經過公聯順達人的不懈努力,公司在停車行業確立了不可撼動的地位,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2004年被北京人民政府評為再就業先進企業。
這是為數不多對公聯順達公司的介紹。與這段帶有自我表揚性質的介紹不同的是,在這123000條信息中,絕大多數都是對公聯順達的聲討與抨擊。在網絡印象中,“公聯順達”是江湖血腥的一個代表,充滿金錢、暴力和邪惡。
網絡上充斥著公聯順達與車主之間的各種糾紛及其種種劣行。有私自劃線胡亂向車主要錢的,有車主停車未繳費遭看管員扎輪胎的,有因停車費雙方爭吵的,還有因此大打出手鬧到公安部門甚至鬧出人命案的。
2005年6月7日,某考生家長因停車問題與原公聯順達收費人員爭執,最終該家長心臟病突發猝死。法院一審判決公聯順達承擔賠償責任,但二審法院認為原公聯順達不承擔賠償責任。最終,原公聯順達補償死者家屬6.9萬元。
這起著名的“考生家長停車場猝死案”雖然最后判定公聯順達不承擔賠償責任,但這絲毫不影響網民對公聯順達的聲討。“特權公司”、“流氓”、“黑社會”等指責一時似乎成了公聯順達的標簽。然而,盡管擴大停車位,私設新停車場,胡亂高收費,甚至對車主拳腳相向之類的故事在現實中不斷上演,公聯順達也因這些問題屢遭投訴、罰款。但多年來,公聯順達在路側停車位的“江湖大佬”地位從來無人撼動。
2011年7月8日,北京市公聯公司發布公告稱:北京公聯公司的子公司北京公聯安達停車管理有限公司,原為北京公聯順達智能停車管理有限公司的股東,因公聯順達改制,公聯安達已將其持有的順達股份全部轉讓,北京公聯公司及公聯安達停車管理有限公司,與原北京公聯順達智能停車管理有限公司之間已經不存在任何經濟及法律聯系。
原北京公聯順達已多次向北京公聯公司承諾盡快辦理工商注冊變更登記,并將原公司名稱中的“公聯”字樣去除。這時,人們才發現,原“公聯順達”已悄然更名為“京聯順達”,而原公聯順達這個一直自稱國有控股的停車管理公司竟然在三年前就已民營化,變成個人資產,只是雙方公司都沒有把分家的事實公布于眾,以致“京聯順達”還能以“公聯順達”為國家利益收費的名義繼續馳騁江湖。
就在公眾對這則公告摸不清頭腦時,有關北京停車業的兩大巨頭賈維、祁力之間的賄賂案曝光于公眾視野。
賈維,國有企業北京公聯安達停車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公聯安達)原董事長。公聯安達經營著北京數十萬個停車位,是北京停車業公認的龍頭老大,約占整個行業20%-30%的份額。
祁力,民營企業北京京聯順達智能停車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京聯順達)總經理。目前京聯順達掌控北京近3萬個有合法備案的路邊停車位,占有60%以上的路邊停車市場。
綜合檢察機關的起訴書和有關媒體的調查,這起案件并不復雜:2006年8月至2010年5月間,賈維收受祁力200萬元的賄賂,在原北京公聯順達智能停車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原公聯順達)股權改造過程中,同意將公聯安達所持有的原公聯順達56%的股權,全部轉讓給祁力的私人公司。由此,原公聯順達這個國有控股的停車管理公司徹底民營化,變成祁力個人的資產。
正如一些媒體指出,該賄賂案的要害,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國有資產非法轉讓問題。公聯安達轉讓的56%的股權背后,是北京城八區近5萬個路邊停車位(備案與未備案的數量總和)的經營權歸屬。在機動車保有量已近500萬輛的北京,“停車難”已成為京城一大頑疾。全市公共停車位僅74萬余個,其中,已備案的路邊停車位僅5萬余個。而賈維與祁力非法交易的,正是這5萬多個路邊停車位中的絕大部分,以及一些未經備案的路邊停車位。因此,有業內人士將本案的標的物喻為“皇冠上的明珠”。

不同人群對路邊停車位有著不同的解讀。對于北京廣大車主來說,路邊停車位意味著收費和無奈;而對于停車公司來說,則意味著利益與商機。然而對廣大車主和上千家停車公司而言,他們有一個共識:該市場被一些有背景的“特殊公司”把持壟斷。
以往,這些“特殊利益者”的神秘面紗幾乎未曾揭開過,此次賄賂案件曝光后,隨著司法進程和媒體的持續關注,這些“特殊利益者”的神秘身世和他們獨霸江湖的秘籍才逐漸昭然于世人面前。
北京市停車業的發展始于2000年左右,目前有2000多家停車管理公司(包括子公司),其中北京公聯安達是最大的國有停車管理公司,北京市內80%的大型停車場都歸其所有。知情人士透露,北京道路停車資源絕大部分被公聯安達和公聯順達所壟斷,剩余市場由“北京華普”等幾家公司掌控。

靜態交通的江湖因停車場收費的利益之爭風波迭起。圖/許蘭武
1999年前后,北京機動車保有量僅為140萬輛,停車并未成為難題。出于計劃經濟的慣性,除居民區,北京城八區的公共停車企業大部分為國有企業,且基本上是交通部門舉辦的第三產業。
1999年8月,北京市交通部門將城八區停車場移交市政管委(北京市政管理委員會)。按市政府指示,市政管委又將城八區停車場企業盡數交予剛成立的公聯公司。公聯公司隨即成立公聯安達分公司統管停車場業務,這家公司由北京市政府以實物出資101295.52萬元,100%控股。
2000年左右,隨著機動車保有量的增加,停車難問題逐漸顯現。北京市效仿國外城市,開始在主城區數百條街道劃出占道停車位。因其便捷,這些路邊停車位很快便成為車主的首選停車處。“先路邊,再路外,然后地下”,是車主停車自然而然的選擇次序。
路邊停車位被劃給公聯公司,歸公聯安達分公司管理并收費。2001年9月,賈維升任公聯公司總經理。很快,公聯公司發起了對公聯安達的改制。 2002年5月,公聯安達被改制為獨立法人單位。2002年11月下旬,公聯公司對停車業務改革,以“馬路牙子”(路肩)為界,分割停車業務。由公聯安達和祁力任董事長的北京京恩技術發展有限公司(下稱京恩技術)共同出資,設立原公聯順達。原公聯順達負責“馬路牙子以下”即路邊停車位業務,公聯安達則負責“馬路牙子以上”,即路外停車場和地下停車場業務。當年統管城八區幾乎全部占道停車位,以及近半數路邊公共停車位、地下停車位。
此后,北京停車場背后的故事大抵都與公聯安達和公聯順達有關。
到了2007年,雖然經過不同程度的競爭,公聯安達在路外停車場、地下停車場業務所占份額已顯著下降。但京城停車位中最寶貴的資源、“香餑餑”——占道停車位,仍然為原公聯順達所壟斷。當年,公聯安達決定出售手中56%的原公聯順達股權。
2007年9月28日,北京產權交易所掛出公告,公開掛牌轉讓原公聯順達56%的股權。然而一個月掛牌公示期中,面對垂涎已久的“香餑餑”,上千家民營停車公司只產生了一家意向受讓方——北京京恩順達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京恩投資)。而該公司正是祁力為了獲得股權而新設立的公司。
后來,賄賂案曝光,公眾才明白這筆著名交易中的種種怪異現象,也才明白祁力那筆200萬賄賂的魔力。
據相關媒體調查,北京地區多家民營停車公司都表示,不是不想參加當初的那筆交易,而是無法參與,玄機就在公聯安達制定的受讓方條件中。北京產權交易所當初的公告顯示,交易“受讓方應當具備的條件”一共五條,其中,“具有五年以上北京路側停車管理經驗者優先”、“具有世界范圍內協助交警進行相關管理工作的歷史和經驗者優先”、“標的企業股東京恩技術公司不放棄優先購買權”等條件被視為賈維給祁力量身定做。
2007年10月末,京恩投資以約1725萬元的掛牌價,毫無懸念地奪得那筆交易。祁力控制的京恩技術,原就持有原公聯順達其余44%的股份。2008年11月,此44%股份被也被劃至京恩投資。此番交易后,祁力通過京恩投資,擁有了原公聯順達100%的股權,即原公聯順達由國有控股徹底轉變為民營企業。
事實上,完整拿到原公聯順達股權后的兩三年里,祁力也不愿與公聯安達完全撇清關系。雖然交易合同要求祁力一方于2008年底前修改公司名稱,不得有“公聯”字樣,但直至2011年6月即賈維被調查七個月之后,原公聯順達才正式更名京聯順達。而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雙達”均不對外強調已分家的事實。以致京城的停車顧客,至今仍然以為路邊車位均為國有企業經營。
有業內人士指出,原公聯順達的民營化,并未使北京路邊停車位的經營真正市場化。其實質,是由國有壟斷轉變為民營壟斷,而這無益于北京停車業的健康發展。
2011年11月底,北京二中院傳出消息,賈維涉嫌受賄200萬元案件經開庭審理后,因需要提取新的證據或傳新的證人到庭,已中止審理。而來自檢方的消息稱祁力將另案處理。
然而“雙雄”的落馬,“雙達”的飄搖,并未能止息停車業的江湖紛爭。
路邊停車位屬于典型的公共資源,其經營權應公開、公平分配,收益歸全民所有。然而,北京大量的路邊停車位,一開始就被無償劃給國有企業公聯安達經營,沒有經營權的使用期限,收費數額也并未公開;并且,幾經股權變更,被稱為“皇冠上的明珠”的路邊停車位收費權,幾經波折,竟然收歸民企囊中。
路邊停車位由民企經營,并未帶來好的變化。盡管北京近幾年機動車高速增長,停車費標準也大幅調高,但路邊停車位的收費依然是個黑洞——壟斷路邊停車位經營的“特殊公司”,年銷售收入只有人民幣7000萬至1億元,利潤最多時每年僅150余萬元;而政府得利也不多,2009年,北京財政全年收取的占道停車費為3372萬元。2010年收取占道停車費僅僅2110萬元。2000多萬或者3000多萬的占道停車費只占全市2000多億元財政收入的很小一部分。
有業內人士為原公聯順達算過一筆賬:即便按其合法備案的總停車位近3萬個、每小時收費2元、白天80%的車位使用率、夜晚50%使用率簡單推算,其年總銷售收入最保守估計應在2億元以上。而近兩年,隨著停車位價格上漲,其總收入至少在5億元以上。這還不算該公司未經備案的大量私劃線停車位的收入。
巨額的停車費,究竟進了誰的腰包?巨額公共資源收益流失誰之過?這依然是一個混沌的江湖,充滿了真實的謊言和幕后的利益。
有關人士指出,相關政府部門的職責是代表公眾行使對路邊停車位的管理權,因此,政府理應擔負起責任,維護公眾的利益,確保公共資源收益的最大化。停車位管理亟須一場變革,變革的關鍵在于打破私相授受的封閉管理,終結“特殊公司”的壟斷利益。只有這樣,北京的靜態交通才能回歸一個靜態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