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嚴碧華
嘗鮮醫院理事會
□ 本刊記者 嚴碧華
作為第17個公立醫院改革國家聯系試點城市,北京起步較晚,但準備工作充分,直奔醫改“深水區”。
在頂層制度設計層面,北京選取了5家規模與影響較大的醫院作為法人治理運作機制試點。其中,朝陽醫院率先成立了理事會,在管辦分離方面進行大膽探索。
5月18日,醞釀多年的北京市公立醫院改革正式啟動。根據既定方案,北京友誼醫院、朝陽醫院、同仁醫院、積水潭醫院、兒童醫院分別進行法人治理運行機制與醫保總額預付試點等改革,改變“以藥養醫”的現狀。
一個半月后的7月5日,朝陽醫院理事會成立,成為北京市第一家公立醫院理事會。會上,北京市醫院管理局領導宣布了理事會成員的任命。其中,封國生的身份從朝陽醫院院長轉為理事長、法人;增設了執行院長職務,由朝陽醫院黨委副書記陳勇擔任。
一同宣布的還有5位理事,其中3位來自于醫院外部。因為是北京市第一家公立醫院理事會,從宣布之日起,朝陽醫院就備受關注。
8月3日下午,在略顯擁擠的辦公室里,封國生、陳勇分別接受了《民生周刊》記者的采訪,對理事構成、管辦分離等做了詳細解答。
“一個根本性的改變就是決策與執行分開,理事會負責決策,執行層具體操作。” 封國生表示,為了體現兩者的分開,特意設立了執行院長,“顧名思義就是執行”。
除此之外,北京市醫院管理局還將下派監事到醫院,對理事會進行監督,最終形成理事會、監事會與醫院管理層責權明晰、相互制衡的管理機制。
據介紹, 按照北京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方案的要求,理事會負責醫院的改革與發展,制定醫院發展計劃和財務、人事、分配等基本管理制度,決定醫院年度運營目標,按規定履行醫院重大決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項目投資、大額資金使用等事項的決策職責。
成為理事長后,隨著身份的改變,封國生的職責也有所不同。他不僅代表醫院,也代表醫院的出資方——政府和醫院管理局,促進醫院理事會執行市醫院管理局的決定,按規定向市醫院管理局報告重大事項和信息,同時對醫院執行層落實理事會決議、決策負有監管責任,接受市醫院管理局的考核和監督。
“我已經與市醫管局簽訂了年度考核目標責任書,醫管局將對我進行考核,并根據考核結果發放我的薪酬。”封國生表示,公立醫院的出資方是政府,因而在公立醫院改革中,要充分保證出資方的利益,體現出資方的意志。
對于決策與執行分開,作為執行院長的陳勇更是深有感觸。
在制度設計時,醫院管理層面僅有執行院長是理事成員,因而理事會決策能否貫徹到位,執行院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8月12日,朝陽醫院,醫生在重癥監護區查房。圖/許蘭武
“作為執行層面,主要是帶領醫院管理層落實理事會決策,妥善處理好各方利益,保障經營低成本高效率,同時兼顧患者的利益。”
在他看來,成立理事會后,首先解決了政府對公立醫院管理有了抓手的問題;其次,公立醫院第一次引入了外部力量,特別要求有服務對象以及周邊社區的代表。醫院決定經營方向時,可以更好地考慮到社會的利益,保障醫院的正確發展方向。
針對法人治理結構改革,北京友誼醫院理事長劉建同樣深有體會。與封國生一樣,劉建的身份也由院長轉變為理事長。
劉建表示,國務院在《醫改指導意見》里面提到了“法人治理結構”。實施這種結構,實際上是要解決黨和政府在基層醫療機構里“兩張皮”的問題。在他看來,公立醫院的性質概括起來說是公益性的,但同時,它也叫做“公益二類”。
所謂“公益一類”,就是完全靠政府撥款。“公益二類”就是有一部分錢要自己賺,政府實行差額撥款,既要體現公益性的任務,又要提高效益,能夠為社會提供盡可能多的醫療服務。“所以它在運營方式上就要借助很多企業性質的東西,如企業中的董事長我們稱作理事長,實際上是為了更好地提高醫院的工作效率。”

7月5日,北京朝陽醫院理事會成立,陳勇出任執行院長職務。圖/許蘭武
組建理事會還有一個亮點值得關注,那就是吸收社會賢達進入理事會,充分體現公立醫院的公益性。
理事會的理事由內部理事和外部理事組成。內部理事由理事長、執行院長、專家代表和職工代表組成;外部理事由社會賢達代表、醫院管理專家、服務對象和本地社區代表等組成。
朝陽醫院有7位理事,內部理事除了封國生和陳勇外,還有楊新春與趙紅。
楊新春是朝陽醫院心臟中心主任,從事心血管的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多年,建樹頗豐。
作為醫院心臟中心的學科帶頭人,他深深體會到,醫院的發展離不開學科和人才的建設。因此,在參與醫院重大事項決策時,他將更加關注醫院學科發展和人才梯隊建設,確保醫院科學、均衡、可持續發展。
趙紅是朝陽醫院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朝陽醫院工會主席推薦人選。曾任北京友誼醫院黨辦主任、紀委副書記等職務的她,有豐富的管理經驗。其當選是按照北京市醫管局醫院職工代表理事一般由工會主席兼任的要求,出任醫院的職工代表理事。
眾所周知,公立醫院改革的主力軍是醫務工作者,因而在參與醫院重大決策時,職工代表要努力維護醫院職工的合法權益,作好醫院決策層和職工群體的橋梁紐帶作用,作好院務公開,促進醫院重大事項的民主和透明。
除了內部理事,朝陽醫院經過考察和遴選,向北京市醫院管理局推薦了6—7名外部理事人選,后經市醫院管理局黨委提名同意,由市醫院管理局聘任了現在的3名外部理事。這3名外部理事中,有業內專家、社區代表等。
梁銘會,目前擔任衛生部醫院管理研究所所長、衛生部醫療服務標準委員會秘書長等數職。他將充分利用自己熟悉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優勢和特長,審視、判斷并決定醫院的各項重大事項,使醫院的重大決策充分符合現代醫院管理規律,促進醫院的科學、規范發展。
而社區代表邢平芳是北京市朝陽區呼家樓街道工委書記,他將站在社區百姓和醫院服務對象——患者的立場上,在審視、判斷并決定醫院的各項重大事項時,主要考慮這些重大決策是否符合社區百姓和患者利益,讓醫院為周邊社區和百姓提供更好的服務,更加體現公立醫院的公益性。
邢平芳在受訪時表示:“我們這些外部理事在決定醫院的重大事項時,不僅要考慮醫院自身的發展,還要突出如何更好地服務社會,考慮服務對象的利益,使醫院管理更加公開透明,更加以人為本。”
另一專業代表鄭雪倩是北京市華衛律師事務所主任、北京市人大法制辦專家咨詢委員會成員。
與邢平芳類似,她將主要站在社會和公眾的角度,審視、判斷并決定醫院的各項重大事項。這將使醫院的重大決策兼顧自身發展和服務社會兩方面。
當然不僅僅是從專業和服務對象角度建議,作為理事會成員之一,他們亦行使著自已的權力。
“理事會開會時理事要按時參加。一般的事項要二分之一以上理事同意才能得以通過,重大事項要求三分之二以上理事同意方可。”封國生表示。
7月29日,朝陽醫院理事會召開了第一次會議。會前封國生還曾有過擔憂:理事們對行使自已的權利會不會有顧慮?
事實證明他的擔心是多余的,會議討論得很熱烈。針對四個議題,理事們充分發表了意見。一是章程,二是改革方案,三是討論且聘任了執行院長,四是理事會秘書。
最終,全體理事會成員審議并原則通過了《北京朝陽醫院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實施方案》;討論并確定聘任陳勇同志為北京朝陽醫院執行院長;討論并確定聘任梁金鳳同志為北京朝陽醫院理事會秘書;討論了理事章程(草案)并提出修改意見,建議報請北京市醫院管理局審批。
“社區代表提出要改進就醫流程,比如采血等候時間長,理事會當時就決定建立第二采血室。”回憶幾天前的那次理事會,封國生表示。

理事會成立后,封國生的身份從朝陽醫院院長轉為理事長、法人。圖/許蘭武
盡管第一次理事會的舉行非常成功,但在封國生看來,理事會運行還面臨很多困難。
“畢竟是新鮮事物,可借鑒的不多,因此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他表示,理事會的建立能否發揮作用,都有待時間的檢驗。“按照法人治理結構設計初衷,醫院理事會的權限應該更大,但這里面應該有什么樣的權責,還需明晰。”
在他看來,作為新成立的理事會,今后要摸索與探索規則,爭取盡快將相關關系理順。
今年3月,衛生部曾組織專家對17個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開展調查。全國政協委員、北大醫學部主任助理吳明是此次改革試點評估的總協調人。
在她看來,公立醫院管理體制和治理機制改革的核心是如何落實舉辦職能,理事會能否有效發揮作用?如何保證理事會能發揮作用?在一個地區有醫管局的情況下是否還需要建立理事會?什么情況下需要建立理事會?理事會與醫管局是什么關系?如何劃分理事會與醫管局的權責?這些都是待解之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