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娜 胡明霞 饒盎春
(解放軍理工大學 理學院外語系,江蘇 南京 211101)
順應“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要求,加強軍事院校信息化建設,培養具備信息素養、掌握現代化信息技術、能打贏未來信息化戰爭的高素質軍事人才,已成為軍院校教育轉型的重要任務。我校作為軍校在大力創建信息化體系的基礎上,貫徹落實關于推進“轉型建設、精英教育”的指示要求,結合學員實際情況,推動了圍繞人才培養目標、課程建設的一系列改革。在外語教學層面,一方面,由于我校新的課程體系建設對精英人才運用外語能力采集、分析、綜合、利用信息的素養提出更高要求,加之自主學習比重加大及課堂教學課時縮減等因素,我校外語教學朝著國防語言信息化模式改革迫在眉睫;另一方面,隨著國際戰略格局演變和安全形勢發展,我軍國際交往和執行境外多樣化軍事任務日益增多,全面提高軍隊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對軍官隊伍外語素質和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我校的外語教學必須著眼于軍隊信息化建設對生長軍官外語應用能力的需求,緊密圍繞國防語言的“三個能力、一個意識”培養目標,把通識能力培養轉向精英教育模式下的語言信息素養和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現階段,上述新要求與學員能力現狀之間的矛盾相當突出,原有的教學模式已無法適應轉型新要求,亟需構建具有軍校特色的國防語言信息化教學模式。
國防語言信息化教學模式,作為一種基于國防語言資源庫建設及現代化教育技術基礎上的全新教學模式,是以全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示范點項目建設階段性成果為依托,根據教育部《課程教學要求》和軍隊院校教育轉型要求,構建融合“多媒體課堂教學、網絡自主學習、多情景式語言信息處理與利用”為一體的軍隊信息化外語教學模式,有效地提升學員的語言信息素養和創新實踐能力,其核心為“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創新學習”。這一模式指導下的教學實踐由三大要素組成:(1)課堂教學:以多媒體大班課和小班課為平臺,開展豐富多樣的語言活動,幫助學員提高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和創新思維,拓展其軍事、文化視野。(2)網絡教學: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和國防語言資源庫,引導學員收集國防語言和軍事文化信息,經過分析、綜合與歸納生成新的思維與信息,以此為基礎完成網絡課程學習任務,經由網絡化測評體系對其評估,從而實現教學與評估網絡一體化。(3)多媒體網絡自學中心幫助學員學習國防語言知識,拓展軍政文化信息素養(見下圖)。

通過“2110”工程建設,全面實現教室多媒體化,教學手段現代化。現擁有20個交互型計算機學習室(數字化語言實驗室),共計1236機位,總面積約1300平方米,軟硬件配置先進,能夠滿足大學外語網絡化教學需要及網絡考試要求。同時擁有84間投影型多媒體教室,教學配套設施設備齊全,音響效果良好。
2010年,完成建立多媒體自主學習中心(10間數字化語言實驗室)、局域網、服務器和系統管理軟件。多媒體自主學習中心配備了足夠的計算機(共500個機位),每臺計算機相互連接,形成一個局域網區。面向學員的教學活動定時開放。每個學習者都有自己的帳號和密碼,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可在開放時間內隨時到多媒體自主學習中心進行機上網絡學習。2011年與雅信達公司合作開發了基于網絡和計算機的解放軍理工大學外語教學平臺,逐步豐富和完善大學英語網絡課程體系,保障學員通過網絡開展自主學習的需要。現有新視野大學英語教學系統、大學體驗英語教學系統、網考仿真系統平臺等,教學軟件與電子資源能夠保障學員個性化、網絡化學習的需要。
作為改革教學模式、優化學員自主學習環境的重要內容,按照培養學員“三個能力、一個意識”的大學外語教學目標要求,建設了內容豐富的輔助性國防語言資源庫,分為通用外語課程、通用軍事外語課程、軍事專業外語課程和對象國文化課程四個課程模塊,包括編寫制作的《大學英語》、《標準日本語》、《基礎德語》等課程電子教案和多媒體課件;組織開發的專業軍事外語課程模塊中軍事通信專業英語、工程兵專業英語、軍事氣象英語與海洋水文英語等網絡課程以及《軍事通用英語》、《軍事專業英語》系列課程的多媒體課件;引進的《走遍美國》、《Discovery Channel》系列、《高級英語口語》、《英語視聽說》、《兄弟連》多媒體課以及音視頻資料和影視資料等;完成制作對象國文化課程模塊中軍事英語影視賞析教程、對象國軍事著作選讀、戰爭文學等課程的多媒體教材;還有利用錄播系統完成的基于《大學體驗英語》、《新編大學英語》、《軍事英語》、《軍事英語視聽說教程》和《英語國家軍政概況》等教材授課錄像及網絡化制作等。進一步加強網絡信息資源開發應用,推進特色網絡課程體系建設,實現全校外語網絡信息資源的共享,為學員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務。
國防語言信息化教學模式以信息素養和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為指向,強調信息資源和教學空間的開放性。通過基于國防語言資源庫的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地自主學習彰顯學員個性與能力,通過教學實踐切實提升學員利用國防語言技能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生成并創新信息的能力。
國防語言信息化教學模式構建了一個語言“輸入+輸出+檢測”的有機整體,在營造開放的信息網絡與教學空間的基礎上,既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與個性化、自主式的學習環境,又改變了傳統、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使國防語言教學朝著主動式、雙向交流式、開放式方向發展。它通過語言教學實踐的各組成部分,切實提升學員的信息素養和創新能力,實現知識學習與技能訓練的有效結合。
國防語言信息化教學模式之所以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不僅在于它廣泛采用多媒體和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使課堂教學與多媒體、網絡教學有機結合,而且還得益于它扎根于全新和完整的教學理論——建構主義理論中,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通信技術所具有的多種特性特別適合于實現建構主義的學習環境。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基于國防語言資源庫建設及現代化教育技術基礎上的教學模式為學習者提供了豐富的學習情景和學習手段,使學習者不僅僅是信息的“接受者”,而是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合作者”、“組織者”,甚至“開發者”。這有易于學習者進行信息處理與利用,建構新信息,實效快捷地提高他們的創新實踐能力。
國防語言信息化教學模式幫助學員盡可能地利用語言載體,拓寬知識,了解科學技術、對象國文化、軍事領域等信息,并分析、處理、生成新信息,最終有效地運用新信息進行專業交流和國際交往。它突出了教學實踐中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及軍事、文化視野的拓展,既遵循國家大學外語教學改革的總體方向,又貼近部隊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的實際需求,強化教學的軍事特色,提高學員崗位指向英語應用能力,符合軍隊信息化建設對生長軍官外語能力的新要求,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構建國防語信息化教學模式,進一步完善具有軍校特色的大學外語教學體系,不斷強化師生“精英人才培養意識”和“信息主導意識”,這將對學校的現代化跨越式發展和走精英教育之路培養高素質軍事人才夯實基礎。
[1]約翰·S.布魯貝克,高等教育哲學[M].王承緒等,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2]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項目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Z].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戴文明,郭金亮.對任職教育的幾點思考[J].軍事,2006(5).
[4]徐生.大力培養新型軍事人才 努力創新發展軍事理論為履行軍隊歷史使命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證[N].解放軍報,2005-10-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