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清(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陜西 楊凌 712100)
2010年8月1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知識產權管理暫行規定》正式實施。按規定,相關重大專項科研組織,必須有效掌握知識產權動態,保護科技創新成果,明晰知識產權權利和義務,促進知識產權應用和擴散,全面提高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1]在“十二五”規劃中,“知識產權服務業”作為“現代服務業”和“高技術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知識產權服務貫穿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的各個環節。高校是承擔重大專項研究的重要單位,高校圖書館一直在信息檢索、科技查新、學科服務等方面承接著重要的科研支持,隨著高校知識產權服務需求向深度及廣度擴展,對圖書館的知識產權服務要求也越來越高。了解高校圖書館的知識產權服務能力及服務水平,對于提高高校知識產權服務意識與服務能力、整合服務資源、加強科研轉化等方面有著重要意義。
對擁有教育部查新站或有科技查新服務能力的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進行實名制問卷調研,調研的學校有147所,發放問卷400份,實際回收問卷168份,75所學校有效回答了問題,回收率42%。
調查分三個大項目:第一,您對圖書館是否有專利檢索分析方面的需求?主要對高校圖書館專利服務需求9個內容進行調查。第二,您是否參加過專業的專利培訓?主要通過高校圖書館專業信息人員的專利培訓狀況、專利培訓內容和專利培訓需求對比進行調查。第三,您目前使用的專利信息平臺(專利分析工具)?主要通過中國高校圖書館專業信息人員當前使用的檢索資源及分析工具進行調查。
2.2.1 高校圖書館專利檢索分析需求調查
在168人中,明確表示有專利服務需求的有148人,占88%。沒有專利服務需求的20人,占12%。表1是148位有專利服務需求的分析結果。

表1 中國高校圖書館專利服務內容統計分析
從表1的統計結果可以看出,查新中的專利需求在當前占第一位,接近50%;其次是支持校內的科研服務,大約40%。對重大專項的支持還比較弱,26%。與支持重大專項接近的服務還有專利檢索服務、專利研究、咨詢服務。社會服務處于較低水平,只有17%。
2.2.2 參加專業的專利培訓調查
高校圖書館專業信息人員的專利培訓狀況調查統計結果見圖1。

圖1 中國高校圖書館專業信息人員的專利培訓狀況
從圖1可以看出,最需要支持專利服務的一線專業信息服務人員中,只有8%的人參加過專業的專利培訓,有68%的人沒有參加過任何專利相關的培訓工作。作為專利服務的根本,人才的專業素養提升才能有效的提升服務質量,應該加大培訓力度,保證專業隊伍的專業素質。
2.2.3 檢索資源及分析工具調查
在168人中,147人回答了這個問題,統計情況如表2。

表2 中國高校圖書館專業信息人員當前使用的檢索資源及分析工具
在147人中,有34人完全沒有使用過任何專利數據庫(包括收費與免費)資源。如果把國知局的資源也列為免費資源,接近80%的人員使用免費資源進行檢索。在32個使用專業檢索資源的人員中,他們列舉的專業資源主要包括DIALOG、DERWENT、CNKI。僅有1%的人員使用(試用)過專業的專利分析工具。
專利文獻往往是海量數據分析,如果不借助工具很難獲得理想的分析效果。
高校圖書館專利信息服務是指圖書館根據用戶專利信息需求,發揮人才、圖書信息與設備優勢,利用專利數據庫和豐富的館藏專利信息資源,為用戶提供專利相關知識和專利信息咨詢的知識服務。[2]具體的專利信息服務包括:在圖書館的網頁上提供國內外專利信息網站的鏈接,對所列網站內容和如何使用該網站檢索專利信息的介紹、專利分類法介紹或提供專利檢索培訓及課件下載,而且還提供專利查新、專利檢索、專利侵權、專利研究等專利信息咨詢服務工作。從調查看出,高校圖書館專利信息服務主要集中在科技查新及支持校內科研課題咨詢服務上,而對重大專項的專利檢索服務、專利研究、咨詢服務還比較薄弱,社會服務處于較低水平,圖書館提供的專利信息服務缺乏多形式、 多層次、全方位的服務。
專利文獻本身是技術文獻,同時也是法律文獻,對于不具備法律與技術背景的科技查新工作人員來說,用常規的科技文獻檢索及分析的方法來解決專利文獻查新、分析是行不通的。雖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知識產權管理暫行規定》2010年8月1日已經正式實施,但是目前能夠系統提供這方面服務的高校還很少。《暫行規定》第二章第五條明確規定:建立重大專項知識產權專題數據庫,推動知識產權信息共享平臺建設,建立重大專項知識產權預警機制。如果建立重大專項知識產權數據庫,就離不開檢索,而檢索是圖書館服務的專業技能,但調查中發現很少有圖書館能承接重大專項知識產權數據庫建設的工作。高校一線專利信息服務人員中,大部分檢索人員缺乏專業的系統培訓。隨著教育部科技查新質量標準的規范及國內外查新量的增加,高校圖書館專利檢索問題將日趨凸顯。
專利分析工具的主要作用就在于要在分析期提供準確的數據信息并進行科學的分析,同時要為應用期報告的撰寫提供可視化的分析結果。因此,專利分析工具需要支持分析前的數據信息準備工作,支持多種統計分析維度和對相關專利分析指標,并能將分析結果以直觀的形式展現出來,也能方便地導出用戶所需的詳細專利信息,所以專利分析工具在專利檢索過程中尤為重要。絕大部分的學校是通過七國兩組織、國知局以及其他免費網站檢索和分析專利的,很難制作出具有一定深度的檢索報告。
專利信息服務人員除專利信息的檢索、分析知識和技能等專利檢索技術問題掌握不夠之外,科技人員需求不明確、檢索人員不能有效理解科技人員檢索需求,導致檢索人員對專利的查全查準方面沒有信心,是高校專利服務另一障礙。很多人對專利服務的意識還僅僅停留在查新服務上,意識相對先進一些的人也往往期望通過做一些宏觀的圖表來服務客戶。宏觀圖表對于管理部門有比較好的指導作用,但對于直接支持科研服務,挖掘有價值的核心專利,通過專利分析達到科研預警等更接近科研需求的作用仍然不夠。
高校應該把不斷提高廣大教師、科技人員,特別是高校有關領導、校辦產業負責人、專利管理人員的專利意識作為學校專利管理工作的一項長期的、重要的工作來落實。應采取多種形式,有重點、有針對性地普及專利法及相關法律知識,進一步強化科技干部和教師的知識產權意識,提高專利權保護的自覺性與針對性。充分利用網絡優勢,在校園網上開辟專題論壇,為教師提供各種咨詢服務,定期聘請校外有關部門的專家來校開展知識產權和專利方面的講座及培訓,通報一些國內外有關知識產權保護的案例等。高校圖書館要利用各種途徑宣傳專利文獻的價值,普及專利情報教育,提高大眾的專利意識。圖書館可編制專利信息利用手冊,供讀者免費索取,不定期舉辦專利專題展覽,或邀請資深知識產權研究專家,開展主題講座,也可與各種媒體、企業合作,在服務中開展宣傳等。
高校圖書館員的專利信息服務意識是指對信息服務的敏感度、服務意識的強弱對其最終行為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并直接影響到行為的效果。長期以來,許多高校圖書館信息工作人員主動把握市場的意識不強,還停留在坐等課題、坐等用戶上門階段。并且由于對市場的各種因素估計不足,往往造成花了大量人力物力開發出來的信息產品收效不大。
各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技術和人員條件不同,要注意從本館實際出發,選好切入點,因“校”制宜,量力而行,腳踏實地的切切實實開展一些適合本校專利信息用戶特點的服務方式。各大學圖書館應視自身的各項條件,選定特定服務用戶、主題或者任務,在開展的個性化專利信息服務中盡量減少系統使用中的復雜性和用戶的花費,提高專利信息檢索大眾化的程度,同時也要量力而行,使圖書館有限的專利信息資源和人員優勢發揮最大的功效。4.4 提升館員的素質及能力
圖書館館員素質和能力的高低是高校專利信息服務成功的根本保證。當今衡量一個圖書館服務水平高低的標準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館藏數量的多少,而是看它能否為用戶提供信息服務的能力。圖書館專利信息服務人員面臨著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的挑戰。通過館員在崗培訓,逐步提升現有館員的素質和能力,設立專利館員職位并配備優秀館員,保證專利服務能力,提升高校圖書館專利信息服務形象。
專利信息是知識產權戰略中的戰略性資源,其應用方式已從戰術形式過渡到戰略形式,而且要從總體上加以開發和利用。因此,必須從國家戰略角度建立專利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體系。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一個服務于國家戰略利益的專利信息服務體系對于技術創新、乃至于在全球化時代取得競爭優勢都是十分重要的。我國在知識產權戰略中應進一步明確與強化專利信息服務體系的建設,將其納入到國家的戰略體系之中,使之能夠更有效地服務于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
經費問題是擴展專利信息服務面臨的關鍵問題。任何一個現代專利信息服務平臺的建設,都需要投入相當大的經費。資源的購買、人員的雇用、技術的開發、設備的維護等,都需要極大的投入。公益性的專利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更需要足夠的運作經費。
制定有效的專利信息服務制度和服務規范,包括檢索標準、收費標準,職業技能要求等,將圖書館專利信息服務納入科學化、規范化管理軌道。
[1]科技部.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知識產權管理暫行規定 [EB/OL].[2011互10互16].http://www.most.gov.cn/tztg/201008/W020100816575581407453.pdf.
[2]肖秋紅.自主創新中高校專利信息服務研究[J].情報科學,2008,26(6):888互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