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炘炘

摘要:本文以中央電臺的“走轉改”活動為例,分析了“走轉改”活動的重要性、容易出現的問題及如何處理,尤其是如何處理“走轉改”中的正面報道,充分擔當起權威、可信的真實信息的主要提供者的角色,如何直面負面、復雜、敏感等困難和問題。
關鍵詞:報道權威可信真實
“走轉改”是一次全國新聞戰線積極開展的活動,中央電臺對此次高度重視,臺領導直接抓、親自走,整個活動有聲有色,成果斐然,產生了一批鮮活的廣播作品。此外,中國廣播網也開辟了相關專題,形成一種聲勢和變化,引起各方關注。就此,我想提三個問題,談三點感想。
一、“走轉改”活動中應重視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走轉改”的核心指向是什么?應該是:新聞工作要深入基層,深入實踐,邁開雙腳做新聞報道,而不是靠坐看文件、坐等上級指令做新聞。用俗話說,就是新聞報道要聚焦實際,要接地氣。
第二個問題是:深入基層和關注實際,“用腳寫新聞”,本是從新聞課堂到媒體崗位都反復強調的行業基因意識,為什么現在反要上級行政督促布置,以開展全行業活動的形式來弘揚和落實呢?中宣部2011年8月初正式部署“走轉改”活動,至今已一年。中央電臺召開“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研討會,恰好提示我們:假如“走轉改”是階段性任務,那么它之后將如何?如果它是長期延續的內化式運轉,那么將現有的成果和集中的報道,轉化為日常平穩持續運行或靜水流深式的機制保障,又該是怎樣的呢?我覺得,這是一個關鍵問題。在中央電臺“走轉改”活動中,我們看到和聽到中央電臺各級領導帶頭、發自一線的原聲報道,整個傳播話語給人的感覺大為不同。
第三個問題是:“走轉改”活動針對和欲糾正的問題目標,對中央電臺來說,究竟意味著什么?換言之,在一年前起步和現在回顧小結這一時段,中央電臺的差距、不足和問題究竟是什么?目前可行的改進之路之策有哪些?等等。這些既是中央電臺踐行“走轉改”活動的實際要點,也是化外力推動為內功提升、穩定持續提高能力和水平的落實著手之處。對于上述這些問題,中央電臺在“走轉改”行動中都有程度不同、側重不同的回答和實際嘗試。
二、“走轉改”中面對的問題及如何正確處理
第一,如何處理正面報道。在中央電臺“走轉改”活動中有許多生動的例子。例如有關關注農民創收問題、老少邊窮地區發展、城中村文化建設、災區的重建和起飛、移民安置問題、中小企業生存與發展、農民工問題、新型工業化變化、臺胞臺農臺商狀況、城鄉統籌建設等報道,這些選題和報道處理不僅眼光獨到,而且有輻射縱深。
受此啟發而聯想到:怎樣避免將正面報道做成“平面報道”或“表層呈現”?“走轉改”活動怎樣報道能更有感染力,體現出新聞工作者的專業智慧能力?比如說,我們處理正面報道,除了報道靜態現象,是否也報道變化過程、對比變化幅度?除了報道結果輝煌,也不忘析述導致良性結果和局面產生的相關原因及努力過程?除了報道時下的光鮮,也冷靜觀察并理性呈現其未來可持續性支撐機制之有無呢?這些是處理“正面報道”的不同的思路和角度,也必然產生不同的報道文本或成品。這應是一個值得廣播人自覺自省的問題。所以,很希望廣播同行能留心回溯收聽和品析總結,充分重視這次有規模而且難得的集體新聞實踐過程,以便在未來報道中做得更好。
我在日常收聽時發現,有的廣播新聞報道還習慣局限在個別信息點上,對現象和問題的橫向和縱向關系缺乏交代對比,聽眾不容易知道這點成績或問題是孤立例子還是普遍性情況,致使報道的透視感和洞察力相對較弱。
第二,這次中央電臺“走轉改”活動的特色之一,是各級領導成規模地深入基礎,當一線記者,深入現場作新聞報道。我覺得,如果“走轉改”要延續下去,中央電臺的做法和原則應保持并擴展。這其中的意義是:主持一臺或一頻率新聞報道的負責人員轉到一線做最前方最基層的記者,一是變換身位和視角,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控最前沿新聞采集觸角狀況,對統掌全局有幫助,二是有利于強化新聞傾斜,對一線采訪、一線報道提供更多支持、鼓勵。
“走基層”是否簡單地意味著只是“向下”“向內”的關注指向?事實上,貼近基層,不僅意味眼光“向下”注視基層,也要視野宏觀,注意具體問題、整體政策和體制結構的關聯和制約問題;不僅要關注國內問題,也要聯系國際影響;因為當今世界,左右各種各類問題的國內國外元素是多元互鎖和互動的。
現在主流傳媒機構的傳播可信度承受著壓力,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充分擔當起權威、可信的真實信息的主要提供者的角色。而深入基層,關注實際,提供切實可靠的一手事實報道,正是主流傳媒的最起碼責任。主流傳媒必須出現在廣大社會民眾希望它們出現的時間和位置,我們看到,這種要求和期待正變得越來越強烈。“走轉改”活動應該在這方面推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改變。
收聽中央電臺“走轉改”節目時,還有一點個人體會:即領導下基層,到一線當普通記者采集新聞,這中間還存在角色、身份、語言、播報樣態等轉換過程。一些走基層的報道,通常需要新聞主播人先交代情況,而后換一位播音員播報敘述,然后插入下基層記者的現場錄音采訪。這中間的播報主體多次轉換,容易干擾聽眾的注意力;可否直接由現場記者通串報道,使報道敘述和現場采訪過程成一個連貫完整體。普通聽眾關注的是,來自基層的報道內容的質量和信息量,通常不會特別關心它們是不是“走轉改”活動統領下的工作部分。
第三,“走轉改”活動報道也應該直面負面、復雜、敏感等困難和問題。中國正在取得巨大成績進步的同時,面臨的困難、壓力和挑戰也越來越多。面對難題和困難是很自然的情況,也是發展前進的伴隨結果。許多復雜問題沒有現成的、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對此傳媒機構應該多提供真實可信的采訪結果,拓展多元視角和建設性思路,幫助理解構成和影響相關問題出現的多元因素和交錯力量;堅守誠信,呈現事實,不違常識,提倡理性、協商討論等原則;挖掘事實真相,多調查、多核實、多追問,將有關方聯系和溝通起來,耐心培育社會理性和建設意識。在這方面,中央電臺“走轉改”活動和近年來整體新聞報道的創新改進和不斷努力態度,是互相呼應和交叉配合的。
中央電臺整體新聞報道近年來穩步改進,受到業內外關注和好評,經常收聽中央電臺廣播,可以明顯地感受到這方面的變化。衷心希望中央電臺做得更好,未來更好,也必須更好。因為,中央電臺是唯一的國家電臺,社會對它的期望值很高。中央電臺其實不但在廣播界做得出色,也完全可以在與電視、報刊和網絡新聞傳播的比較競爭中脫穎而出。從事情的發展來看,這樣的目標完全有條件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