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琛
2011年,地溝油問題在全國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衛生部多次向全社會征詢地溝油解決辦法,而本市多個媒體機構也進行了大量的暗訪與報道,相關管理部門也出臺了一些辦法應對地溝油的非法流動。這其中筆者認為仍然有幾個問題需要關注。
1.窨井蓋上鎖的問題
本市一個管理部門的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回答,將對本市“重點部位”的窨井蓋加裝鎖,阻止非法從下水道中回收地溝油。雖然到目前為止,筆者并沒有注意到本市具體有哪些地方的窨井蓋已經上鎖,但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不合時宜的辦法。就如同大禹治水,在窨井蓋上加鎖說明了我們的管理思想落后。主要有兩個問題,首先是成本問題,需要多少鎖才能將本市重點部位的窨井蓋鎖上?成本是多少?其次是阻礙效果,上鎖以后的窨井蓋能夠阻止非法回收地溝油么?破壞一把鐵鎖是最簡單的事情,只要一個鋼筋或者扳手很容易就可以打開鐵鎖。最后,加裝鐵鎖以后如何維護?窨井蓋分布在全市各處,加裝鐵鎖以后,維護成本較高,更不可能在全國推廣。因此,筆者建議放棄這一設想,改由其它渠道以節省社會成本。
2.地溝油的檢測問題
地溝油只是一個社會通俗的叫法,其本質上是回收的餐飲業廢棄食用油。目前還沒有很好的檢測方法,包括衛生部征詢到的300多種檢測方法,也不能保證對地溝油進行充分的檢測。因為回收的來源、油的品種、加工方式多樣,希望一個方法檢測到所有的地溝油也不太現實。因此,從終端環節上控制廢棄食用油的再使用也有一定執法難度,沒有可靠的標準或方法,通常依靠執法人員的主觀判斷。
3.地溝油的回收問題
本市有專門的機構對地溝油進行回收管理,但由于成本問題,國家補貼的部分還不能完全抵消地溝油專業化管理的成本。處理機構效益低下,不愿意擴大規模進行處理,甚至停產整頓。據媒體估計,本市日產廢棄食用油100噸以上,按照規定由專門機構進行回收處理的每天不足40噸,那么剩余的廢棄食用油何處去了?這其中既存在餐飲企業不愿回收,或者私下牟利的問題,也存在回收企業、處理加工企業的能力不足問題。當然,當前地溝油問題有多個部門管轄的問題也是原因之一,多個“婆婆”當家,沒有好處誰都不愿意出頭解決。
針對以上幾個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1.明確專門的管理機構。地溝油可以劃入食品安全范疇,應當由單一機構統一管理。要么歸于食品藥品監督部門來管理,要么由工商部門來管理。不能像現在這樣由工商、行政、公安等多個部門各管一部分。需要放權的,應同時建立追責制度。
2.提升違法成本。日本也是一個人口大國,其人口更為集中,但其沒有地溝油問題,一方面是日本人的回收技術要先進一些,人們的環保意識要高一些,另外一方面當然是其管理方法有借鑒的地方。地溝油再次回流餐桌主要是一個利益驅動,在這個利益鏈條上既有餐飲企業(或者其職工)、非法回收的個人、集中處理的黑作坊,也有參與向內地運輸的機構、非法分裝、銷售的違法團伙。鏈條的各個部分都明白這是違反國家法律,侵害國民健康的罪惡勾當,但利益的驅使讓這些人鋌而走險。當違法成本(風險)超過了其非法得利之后,這一現象自然而然就會終止,并不需要太多的檢測方法,也不需要將窨井蓋鎖起來。
為提升非法回收地溝油的違法成本,筆者認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建立明確的處罰規范,比如沒收非法所得、加工工具、運輸工具、刑事處罰等等;廣做宣傳,讓整個社會明白其中的危害,警示不法分子。其次,由于利益鏈條很長,所以打擊起來相對容易,可以建立明確的舉報獎勵制度,效仿“商鞅變法”一旦查實立即獎勵。我們知道,地溝油回流餐桌危害極大,同時地溝油也有其本身的價值,通常查實的地溝油的數量為噸級,這些油可以拍賣給合法的回收企業處理,產生的款項可以補充到舉報獎勵中來。如果出臺細則,宣傳以后,就可以發動全體群眾甚至不法分子內部人員,從多個角度破壞其利益鏈條。
總之,筆者認為:破壞地溝油非法制售的利益鏈條,提高其違法成本,才能抑制不法人員制售地溝油的沖動。其中加強宣傳、建立舉報渠道、保障舉報人隱私、實施大力度的獎勵是關鍵。政府應加以重視,試點成功后及時向全國推廣。 (作者系上海市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院生化與細胞研究所重點實驗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