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濤


近日,國內首份《2012中國電子商務人才狀況調查報告》出爐。報告顯示,今年電子商務的人才需求更加趨緊,特別是電子商務企業員工跳槽成風,八成企業存在招聘壓力。僅前程無憂一家,今年5月就發布了IT類職位33萬余個,比年初時增長了14%。根據預測,未來10年內,我國電商行業人才缺口將達到200萬-500萬人。
e時代的稀缺人才
什么是電子商務?很多人提起這個專業名詞都會有所疑惑,好像電子商務離我們的生活很遠,其實只要一提起網上購物人們就不會感到陌生了,在網上買東西賣東西就是在進行電子商務的過程。電子商務就是通過網絡進行商務運營,涉及的工作包括網站維護、網上商品陳列、網上商品零售、訂單處理、商品配送等。電子商務是將網絡技術和知識經濟融合在一起的復合型新興職業。
有人說21世紀是“e”時代,人們的日常生活已經越來越依賴網絡,甚至一些平日里的普通行為也要依靠網絡來完成。電子商務不僅已成為企業的一種生存方式和發展方向,也成為了人們的生活時尚,其觸角伸展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的一份報告,未來幾年內,全球電子商務增速將超過50%,未來10年1/3的全球國際貿易將以網絡貿易的形式來完成。2011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6.8萬億,已經成為重要的經濟力量,全民電子商務時代已經來臨。
盡管電子商務迅猛崛起,但電子商務人才卻相對極度匱乏,大大制約了電子商務這一新興商務形式的發展。目前,全世界電子商務職業崗位人才需求將遠遠突破2000萬以上,我國電子商務人才缺口也達200萬以上。在IT市場上,電子商務人才幾乎是“千金難求”,以上海為例,高級電子商務人員月薪最高可拿到2萬元,而一般人員的月薪也能拿到6000-8000元,即使如此,不少電子商務公司還常常愁著招不到合適的人才,企業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比例達到8∶1以上。
e時代的復合型人才
電子商務人才的知識具有復合型特征,決不意味著是一堆現有技術和商務知識的隨意組合。從層次來看,電子商務人才可分為:實務層、實施層、策劃和決策層。實務層是指電子商務項目運營中的實務操作層次;實施層是指電子商務項目的實施過程,項目實施能力是崗位的主要要求;策劃和決策層是指能夠根據環境和企業的具體條件策劃其電子商務規劃,并能輔助論證、決策重大項目。
從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來看,電子商務人才可分為:技術型操作人才、商務型實務人才、綜合型管理人才。技術型操作人才主要指信息技術領域、信息服務領域中的專業技術開發人員,以及傳統企業中的軟件人員、硬件人員和網絡人員。這類人才要求具有嫻熟的信息技術開發、配置、維護能力,還應該對企業的流程、管理需求以及消費者心理有一定了解,懂得“如何做”電子商務;商務型實務人才主要從事企業網絡營銷業務、網上國際貿易、網絡服務商的內容服務、電子商務支持系統的推廣等工作。這類人才是網絡虛擬市場的使用者和服務者,是企業或部門中的一般管理人員和業務人員,他們既要熟悉網絡虛擬市場下新的經濟規律,又要掌握網絡和電子商務平臺的基本操作,懂得電子商務“能做什么”;綜合型管理人才主要從事企業電子商務整體規劃和綜合管理工作,以經營管理為主,兼懂信息技術知識。他們是從宏觀上把握商務網站發展的高、精、尖人才,既要對計算機、網絡和社會經濟有深刻的認識,又要具備項目管理能力,能夠從戰略上分析和把握電子商務的發展特點和趨勢,具有前瞻性思維,懂得“為什么要做電子商務”。
從職業資格來看,電子商務人才可分為電子商務員、助理電子商務師、電子商務師和高級電子商務師。電子商務員和助理電子商務師主要從事網頁設計、信息收集、網絡使用、電子交易的操作性和分析性工作:電子商務師在傳統企業中可以從事企業信息化、企業商務管理工作,在中小企業中可以作為總經理助手負責企業信息化和商務事務,在大型企業中可以在信息部門和商務部門服務,參與領導決策;高級電子商務師主要從事網站與信息化建設的規劃、實施與管理等工作。
人才缺乏的主因
電子商務以其高效率、低成本、不受時間地點限制等一系列特色,深受企業青睞。未來幾年也被認為是網上購物發展最快、傳統企業進軍電子商務的最佳時機。電子商務職業人才相對極度缺乏,大大制約了電子商務這一新興的商務形式在我國的發展。如何發展壯大企業急需的電子商務人才隊伍,是擺在我們面前刻不容緩的問題。我國電子商務起步較晚,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滯后,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缺乏明確的發展戰略
目前我國還缺乏發展電子商務專項規劃,國家對發展電子商務和相關人才的培養還缺乏明確和有力的技術、經濟方面的政策。同時現有的行政法規不適應電子商務發展之處尚未得到及時修訂,研究制定電子商務的相關法律法規較緩慢。美國政府在1997年7月就頒布了《全球電子商務綱要》,作為美國政府發展電子商務的戰略性政策框架。美國政府電子商務工作組每年報告執行情況,提出政策調整與更新戰略建議,并促進相關政策及戰略的實施。
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準
電子商務是個新興行業,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具有多樣性,需要的是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電子商務人才。許多學校在開設電子商務專業時缺乏嚴格而科學的論證,對電子商務概念的界定、理論體系、培養模式等方面缺乏理論研究和實踐,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準、方向不明,教學內容與就業崗位需求嚴重脫節。例如,培養的是學術型的電子商務人才,還是技能型的電子商務人才?畢業生適合哪些就業崗位?對這些問題有的學科負責人和專業教師也說不清。可想而知,在這種情況下培養出來的人才,必然缺乏針對性和適應性,出現需求矛盾也就不足為奇。目前,雖有近千所高校開設了電子商務專業,但這些電子商務畢業生普遍無法直接上崗,就業率僅為20%,遠遠低于普通高校其他專業84%的就業率。
師資力量相對薄弱
目前,高校從事電子商務教學的教師,基本上是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由計算機專業教師“轉行”而來,另一部分是從經濟管理、企業管理、市場營銷等專業教師“轉行”而來。他們基本上是通過自學、參加有關電子商務的研討會或培訓班獲得這些方面的知識。因此,這兩部分教師的知識結構都存在著缺陷,計算機專業轉過來的教師對商務了解得少,懂商務的教師網絡技術又非常有限,更重要的是,大多數教師還缺乏在企業從事電子商務的實踐經驗。
改革和創新人才培養
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問題解決不好,電子商務的應用就不可能順利實施,也難以保持電子商務在我國的持續高效地發展。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的工程,需要建立一個合理的、完善的、高效的培養體系。
建立人才發展規劃
在電子商務的發展過程中,政府部門必須建立中長期的人才發展規劃,充分利用各種手段通過各種途徑培養、引進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加快我國電子商務建設的步伐。在國內的人才培養方面,既可以通過在各類高校開設電子商務專業,講授相關課程來培養本專業人才;也可以采用在職培訓、遠程教育等多種多樣的形式,使各部門、各單位現有的業務骨干掌握電子商務的應用技能和相關知識。同時,政府需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全民電子商務意識。讓人們體會到電子商務帶來的方便,體驗到電子商務在價格和服務上的優勢,從而吸引更多的人群上網消費,為電子商務創造良好的消費環境。
準確定位培養目標
社會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具有多樣性,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不同崗位群的電子商務對人才要求的標準及其類型是不一樣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創新的焦點在于:學校和教育培訓機構必須根據電子商務人才需求的多樣性,設置不同的專業方向并確定人才培養目標;根據社會對電子商務人才需求的變化,及時對人才培養方案與人才培養途徑進行合理的調整,使人才培養方案、培養途徑更好地與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相協調。
推行校企合作培養人才
校企合作是實現學校、學生、企業三贏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學校可以在企業建立實訓基地,教師可以在企業掛職鍛煉,豐富實踐經驗。企業可以利用學校資源為企業進行崗位培訓、產品開發和設計、市場調研等。學生通過在企業實習實訓,可以提高操作技能,積累實戰經驗,有利于“零距離”上崗。學校還可以與企業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根據電子商務崗位對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的要求,由學校和企業共同擬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培養電子商務急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