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近年來國家出臺了哪些治理義務教育階段擇校亂收費的文件?這些文件主要提及了哪幾類義務教育階段擇校亂收費的行為?
答:2010年,教育部相繼印發了《關于2010年治理教育亂收費規范教育收費工作的實施意見》和《教育部關于治理義務教育階段擇校亂收費問題的指導意見》兩份文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擇校亂收費的行為。但一些地方治理目標不明確,政策執行不到位,效果不明顯,群眾對擇校亂收費問題的反映依然強烈。為此,今年1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審計署共同印發了《治理義務教育階段擇校亂收費的八條措施》,今年4月,教育部等七部門又聯合印發了《關于2012年治理教育亂收費規范教育收費工作的實施意見》。今年7月,教育部治理辦又下發了《關于2012年上半年規范教育收費專項治理工作進展情況通報》,總結了前期的工作情況,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
這些文件和規定主要提及了通過辦升學培訓班的方式招生和收費、跨區域招生和收費、通過考試方式招生和收費、通過招收特長生的方式收費、收取與入學掛鉤的捐資助學款、公辦學校以民辦名義招生和收費等多項擇校亂收費行為。
問:在治理跨區域招生收費問題上,政策上都有哪些規定?
答:《關于2010年治理教育亂收費規范教育收費工作的實施意見》規定,要進一步加大對困難地區和城鄉薄弱學校的扶持力度,均衡配置義務教育資源。要嚴格規范義務教育階段招生入學秩序,堅持免試就近入學原則,科學合理地劃分學區,加強學籍管理,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接收學區內學生的比例不得低于當年招生人數的90%。
《治理義務教育階段擇校亂收費的八條措施》明確提出,要制止跨區域招生和收費的行為,各地要按照區域內適齡兒童、少年的數量和學校分布的情況,合理劃定每所公辦學校的招生范圍,并根據學校的招生規模、生源數量等變化情況,及時動態地進行調整并向社會公布,確保就近入學的新生占絕大多數。非正常跨區域招生比例高于10%的要制訂專項計劃,3年內減少到10%以下;低于10%的要努力繼續減少。要將優質普通高中的招生名額按不低于30%的比例合理分配到區域內各初中,現在已經高于30%的要鞏固成果并逐步擴大分配比例。在此過程中不得以跨區域為名收取學生擇校費。
問:對于收取與入學掛鉤的捐資助學款的行為,各文件提出了怎樣的治理要求?
答:與入學掛鉤的“捐資助學款”是一種變相的亂收費行為。《關于2010年治理教育亂收費規范教育收費工作的實施意見》指出:各地要嚴格執行《義務教育法》,堅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試就近入學原則,免收學雜費和借讀費,嚴禁捐資助學與錄取工作相掛鉤,嚴禁向學生收取與入學掛鉤的任何費用。
《治理義務教育階段擇校亂收費的八條措施》第五條提出:要制止通過任何考試方式招生和收費的行為。小學生入學和小學升入初中的招生工作要公開透明,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城市和有條件的農村義務學校要在教育部門指定的招生網上進行招生工作,禁止組織任何形式的考試,堅決禁止要求家長到學?;虻綄W校指定的單位繳納各種名目的擇校費的行為。
問:除了一些硬性規定外,還有哪些舉措有助于遏制義務教育階段擇校亂收費的行為?
答:首先,要加強招生信息和學籍管理?!吨卫砹x務教育階段擇校亂收費的八條措施》指出,要堅持公平、公正、便民的原則,向社會公開有關學校性質、辦學規模、經費來源、招生計劃、招生條件、招生范圍、招生時間、錄取辦法等的信息,主動接受社會監督。招生結果要報予當地教育行政部門備案。要進一步完善學籍管理辦法,促使中小學學籍管理電子化。要建立學生信息庫,特別要加強對從招生指定區域外轉入的學生的學籍管理,使他們接受檢查與監督。
其次,要加大查處力度?!吨卫砹x務教育階段擇校亂收費的八條措施》要求,要加強對治理擇校亂收費措施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對于違規收費的行為,要堅決予以查處,嚴肅追究校長和相關責任人的責任。要暢通監督渠道,設立舉報電話、信箱,接受群眾監督,做到有訴必查,有錯必糾。對設立“小金庫”的行為要發現一起就查處一起、通報一起。教育部等有關部門應組成聯合工作組,對重點學校的招生全程進行專項督導檢查。同時,應發揮媒體的監督作用,對典型案件及時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