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躍
空氣中還洋溢著過年的余味。
“噼里啪啦!”城口縣廟壩鎮排山村響起了陣陣鞭炮聲。“周厚金開公司了!”村民們奔走相告。
“200多畝的養殖場,6間標準化的生態養殖雞舍,育雛室、消毒室、隔離室一應俱全……”在公司掛牌儀式上,周厚金喜上眉梢。
看著自己的養殖場和新成立的“雙金山地雞養殖有限公司”,周厚金感慨萬千:“要不是黨委、政府給我扎起,我可能還在外面下苦力喲!”
思變
2007年,排山村召開了一次城鄉低保群眾意見征求會,會上充滿了火藥味。
面對會議主持者,周厚金大聲嚷道:“我憑什么不能吃低保!除了外出打工,我又沒得其他收入。”
“我也夠資格吃,我也沒得其他收入!”一旁坐著的幾個村民也大聲附和。
場面變得不可收拾。村干部挺身而出:“低保只有十幾個名額,大家都享受,怎么可能嘛!”
這次會議令時任廟壩鎮黨委書記的王宗倫感觸很深:“不是群眾想占便宜,而是他們致富的渠道實在太窄了。如果大家都有了致富門路,誰還撕破臉來爭著吃低保。”
當時的廟壩鎮一窮二白。沒有一條像樣的村級公路,沒有一個農業增收項目,村里的物資進出全靠騾馬馱,運一袋肥料就得花上十元錢。地里刨出的,只有“三大砣”:玉米、紅薯、洋芋。全鎮人均純收入僅有2049元。
窮則思變,“寧愿苦干,不愿苦熬”。廟壩鎮黨委、政府開始醞釀一場“產業革命”。
鎮黨委、政府很快出臺了增收的“八字訣”:“茶椒竹菜、豬雞羊蜂”。
“我們就是要靠山吃山,圍繞‘山字做文章。這八個字展現的就是一幅立體的產業發展規劃圖:山上種茶和花椒,林中養蜂,林下養雞,地上種菜。”王宗倫在談及當初的規劃時,仍頗為自豪。
破局
“有了發展思路,首先得群眾認可,不然還是空中樓閣。”黨委會上有人提出。
鎮里干部在做產業推廣時,多數群眾也持懷疑態度,認為“打工要比種地強”。
俗話說,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鎮黨委決定先從黨員干部入手。
江奉軍是羅江村黨支部書記,在鎮黨委的號召下,他帶頭轉包了110畝土地,投資8萬余元,召回在外務工的一對兒女,創辦了一家金銀花收購企業。
一年下來,掙了十幾萬元,江奉軍一家人樂得合不攏嘴。他給大伙算了一筆賬:“我的一對兒女常年在外打工,吃不好,住不好,一年頂多掙四五萬元;如今回家創業,一家人團圓了,還能坐地生財,多好!”
有了帶路人,周邊農戶和村社干部信心大增,全村金銀花種植面積也迅速擴展到310畝,產業大戶發展到15戶。
除了黨員帶頭發展,鎮黨委還出臺硬性規定,要求每個干部幫扶一個困難戶,為他們發展產業“保駕護航”。
朱長青是石興村的困難戶。今年3月,他拎著兩只雞來到鎮黨委,非要感謝黨委書記何云明,“何書記,如果不是你的幫扶,我連自己吃的雞都沒有喲”。
朱長青是何云明的結對幫扶戶。在何云明的幫扶下,朱長青建起了200多平方米的生態雞舍,養了1000余只山地雞。
周厚金也是受益的群眾之一。
“低保風波”之后,周厚金看到鎮黨委、政府鼓勵養殖山地雞,于是萌生了養雞的想法。鎮黨委、政府不僅替他作貸款擔保人,而且幫他協調了一塊200多畝的土地。
有黨委、政府撐腰,周厚金一口氣飼養了上萬只山地雞,還建起了自己的公司。
收獲
一斤茶賣700多元,做了二十幾年茶生意的郭訓洪,做夢都沒想到。
“櫻桃溪茶現在是搶手貨,要買得提前預定。”香溪村茶農袁宗兵自豪地說。
可在幾年前,卻是另一番景象。
櫻桃溪茶因品質和口感上佳,久負盛名。但盛名之下,卻面臨尷尬的現實。同其他茶葉一樣,櫻桃溪茶僅以幾塊至幾十塊錢的價格在市場上銷售。
“我好幾次都想放棄了。”郭訓洪坦言,“櫻桃溪茶就像一塊雞肋,食之無肉,棄之可惜。”
“不能丟了這塊牌子,我們要鼓勵農戶向深加工發展。”2009年,廟壩鎮黨委、政府在調研全鎮產業發展現狀后,作出了這個決定。
隨即,鎮黨委以郭訓洪為龍頭,組織村民成立了“城口香溪茶葉專業合作社”,并免費為合作社成員提供300畝茶樹苗,邀請縣農委專家進行技術指導,幫助大戶注冊商標。
幾年下來,郭訓洪的茶葉生意越來越好,專業合作社的成員已發展至50余戶,年利潤達到100多萬元。
“在黨委、政府的指導下,今年我們的櫻桃溪茶拿到了有機食品的認證。”郭訓洪興奮地說,“我決定在廟壩工業園區租一塊場地,成立香溪櫻桃溪茶葉公司,放手大干一場。”
機遇接踵而至。2009年,城口縣工業園區食品加工組團落戶廟壩。
“在黨委、政府的統一部署下,我們抓住這次機遇,借力工業園區的優勢,積極引進農產品加工企業。”廟壩鎮鎮長李章平說。
轉眼三年過去了,經廟壩鎮黨委、政府牽線搭橋,引進的臘肉加工企業、金銀花加工企業達十余家,企業與農戶建立起合作協議,實現了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
如今,廟壩已初步實現“茶椒竹菜,雞蜂羊豬”的發展規劃:花椒試驗基地達300畝,標準化茶園達1000畝,山地雞年飼養量達30萬只,生豬、中蜂、草食牲畜養殖規模穩步提高,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7年的2049元增加到2012年的5612元。
今年,城口縣委、縣政府對廟壩作出了新定位:縣城的后花園、縣域經濟的新極點、集鎮建設的新樣板和統籌城鄉的示范點。
面對殷殷重托,廟壩鎮黨委、政府勾勒了“山上層巒疊嶂好風光,山中產業成片是銀行,山下小橋流水是工廠”的十年宏偉藍圖,
一部現實版的“山村故事”正在廟壩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