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壯 胡代兵
2012年5月20日,一個明媚的日子。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梅江鎮興隆坳村壩子坎組青年農民張玉華起了個大早,他要到村里去遞交入黨申請書。
來到村黨總支(現已改為黨委)辦公室門口,張玉華心里有些忐忑。
“張玉華,找我有事?”村黨總支書記符佐仲一眼認出了他。
“我……我……”有些緊張的張玉華一時不知該如何說。
“進來說。”符佐仲將張玉華讓進屋,倒了一杯水給他。
張玉華從上衣口袋里摸出入黨申請書,鼓足勇氣說:“符書記,我想入黨。”
“好呀,歡迎!”符佐仲接過申請書,兩雙手緊緊握在了一起。
群眾質疑
今年31歲的張玉華,在外打過工、經過商,在村里算是一個見過世面的人。
2010年春節,張玉華從外地打工回來,目睹家鄉的變化,感觸很深:“黨員們不謀私利,每天都在為群眾的事忙碌,我很受感動,于是萌生了入黨的念頭。”
倒回去幾年,在興隆坳,黨員遠不如現在風光。
那時,提起黨員,許多村民都不以為然,“黨員不黨員,不就多個三毛五嘛”,“掙錢才是硬道理,入黨不能當飯吃!”
“前些年建渝懷鐵路時,因占地補償問題,部分黨員還與群眾一起去軋馬路。”老黨員劉永紹說,“有的黨員甚至比普通群眾還落后,在群眾中根本沒有威信。”
“那時,興隆坳治安亂、條件差、群眾窮。”黨員楊小軍感嘆,“誰要是想入黨,還會被人嘲笑,被認為腦殼有包。”
2003年10月,興隆坳村由原來的涼水井、楊柳、興隆坳三個小村合并為一個有3000多人的大村。
就在這年,符佐仲擔任了村黨支部書記。一些群眾在私下議論:“換湯不換藥,原來村小都管不好,現在村大了,要管好恐怕更難。”
面對群眾的質疑,符佐仲暗下決心:一定要改變群眾對黨員的看法。
能人興村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找誰作搭檔,至關重要。思來想去,符佐仲相中了頭腦精明的唐祥。
唐祥是個黨員,當過民辦教師,也曾在政府機關工作,如今在縣城做生意,在群眾眼中是個能人。
請唐祥出山,符佐仲頗費了一番工夫。
第一次到縣城請他時,唐祥很意外,委婉推辭:“一天這么多事,忙都忙不過來,哪有時間去選村主任喲!”
第二次去縣城,符佐仲對唐祥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磨了整整一天的嘴皮子。
第三次去縣城,唐祥終于被符佐仲的誠心所動。
扛著簡單的行李,唐祥跟符佐仲回到了興隆坳。
同唐祥一樣,還有九個能人也先后被符佐仲請回來參選村組干部。
按照選舉程序,通過群眾代表推薦、黨員代表推薦、村干部推薦,唐祥不負重望,當選村主任,另外九人也分別當選村組干部。
唐祥當選村主任后,經過一番走訪調查,確立了招商引資、以特色產業立村的發展思路。
目前,興隆坳村已引進各類企業17家,涉及花卉苗木、特種水產養殖、糧油加工、文化影視等8個領域,總投資在5000萬元以上,解決村民就業220人,全年臨時用工達1.5萬人次,村民務工收入達560萬元。
“沒有這些能人的辛勤付出,興隆坳的發展哪有這么快喲!”劉永紹感嘆說。
分類管理
“你好,專業合作社已對你的承包田全部實施機插秧作業,請放心在外務工。”5月21日,在重慶主城務工的黨員肖波又收到了來自家鄉的短信。
肖波家里只有一位年老體弱的母親。今年3月,肖母從秀山縣醫院治病回家。由于肖波在外務工,村文書劉立明跑到縣城,替肖母報銷了1340元醫療費。
而今,又是村里組織勞力,幫助他家栽秧上田。感動之余,肖波給專業合作社黨支部回了一條短信:“非常感謝組織的關心和照顧。”
肖波不知道,這一切皆源于村黨總支實施黨員分類管理的結果。
2008年,興隆坳村成立黨總支部。從黨支部到黨總支,固然可喜可賀,但如何對黨員進行教育管理,讓符佐仲很費了一番腦筋。
經過對全村黨員年齡、特點及分布的詳細分析,符佐仲決定實施“1+4模式”的分類設置——在一個黨總支下面,設立專業合作社、綠健公司、勞動力轉移協會、老齡協會四個黨支部。
“我們對這四個支部實施分類管理,讓支部結合自身特點,開展組織生活。比如,老齡支部側重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做到保持黨員本色,發揮余熱;其他三個支部側重學習市場經濟知識和實用技術,在經濟主戰場帶領企業和群眾提高效益,增加收入。”符佐仲說。
通過分類管理,效果立馬顯現。
“以前覺得老了沒啥用,現在我們這些老黨員成了‘香餑餑,村民們很喜歡我們去宣講黨的各項惠農政策。”老齡協會黨支部書記周明萬興奮地說。
勞動力轉移支部利用電話、短信、QQ聊天的方式,加強對外出務工人員的教育與管理,引導他們參與村務管理和決策。在黨支部的倡議下,全村1125名外出務工人員中,有140人回鄉創業。
調查顯示,全村108名黨員,100%都參加了組織生活,黨員的歸屬感進一步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不斷增強。今年7月1日,秀山縣首個村級黨委——梅江鎮興隆坳村黨委正式掛牌成立。
黨員效應
“是身邊的共產黨員感染了我,教育了我,我也要像他們一樣,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新農村建設上來,為興隆坳的發展盡職盡責。”
這是火石坳組24歲的青年農民龍志州在入黨申請書里吐露的心聲。
不僅是在家的青年,遠在他鄉打工的青年也表達了入黨的愿望。
“通過學習黨章和一些黨員創先爭優的先進事跡,我更加堅定了入黨的決心。”前不久,村文書劉立明在與外出務工人員通過QQ群聊天時,遠在上海務工的符志敏這樣說。
“今年,我們通過村信息平臺發送短信321條,通過QQ聊天和信件方式,發送創先爭優、《雷鋒日記》等學習資料5期,收到外出黨員合理化建議7條,已有5名外出務工人員向黨組織提出入黨申請。”劉立明說。
興隆坳村出現了一股入黨熱潮。
符佐仲掰著指頭說:“今年1月至5月,全村已有31名青年向黨組織表達了入黨愿望。其中,17名青年向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