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校車將是一項“系統工程”,很多層面都存在著利益博弈。
許智博
隨著《校車安全管理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通過,校車市場迎來新一波利好,發展占盡優勢。然而仍有業內人士稱,由于權責不明、運營短板等問題,“目前校車的黃金時期還沒來”。
中國校車市場的混戰,必然繞不開一汽、東風和福田這三大巨頭。 在中國商用車界,一汽、東風和福田是毋庸置疑的三大巨頭。對于這三家擁有強大研發實力和合資背景的商用車集團,校車早已列為主打市場產品在冊,并參照國際標準投入開發。加之廣為認知的服務品牌和成熟的服務網絡,三大品牌的校車產品必將攪動2012年的校車市場。即使國家標準線將中小型的客車企業全部劃到門外,想在校車市場做到一支獨大也并非易事,因為與三大商用車集團產品的交鋒在所難免。
三股力量火拼
發生事故時車窗自動碎裂、路線偏離立刻有提醒……乍一看,還以為是新研制的概念車,其實是即將上市的東風“升級版”校車所具備的功能。
參與東風“升級版“校車全車試制的東風股份研發院楊興明工程師告訴記者,該車正式投放前歷時一年多經過5輪試制,每輪試制車輛需跑上3萬公里,并分別在吐魯番、黑河、格爾木進行了高溫、高寒、高原的“三高試驗”,僅是參與試制的車輛就多達上百臺。
目前該車已通過校車的強制側翻等試驗,除了傳統的車身反光標記、防扎輪胎外,還擁有一些新功能。比如校車在發生事故后,駕駛員按下一個鍵,車窗玻璃就會自動碎裂,相當于車窗自動變成了逃生門。此外,學生上車后,只要按一下指紋,監護人手機就會收到類似于“您的孩子已經上車”的告知短信。
位居全國汽車制造綜合實力第一方陣的東風汽車是國家校車標準起草委員會成員之一,并已在校車市場上占據重要位置,生產的美式“長鼻子”校車2011年累計銷售已達到幾百輛之多。目前,東風特汽投入專項資金研發的新一代高安全性、高智能性大鼻子專用校車也將在2012年正式投入市場。“在校車安全新標準實施的過程中,汽車企業扮演著重要角色,只有盡早提供符合新標準的產品,才能配合各級政府部門對校車的推廣。”楊興明工程師如是說。
由于一張美國校車撞毀悍馬汽車的照片,使得“長鼻子”校車成為人們追逐的熱點。據一汽客車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趙忠民介紹,一汽投入巨資,根據美國D級校車樣本,全新研發出一汽客車小學生專用校車CA6900SFD21,歷經三年攻破各個設計難點,目前可以投入量產。一汽營銷部門將在2012年一季度重拳出擊,進行市場推廣。相信倚靠遍布全國的解放專業服務站,一汽小學生專用校車的服務不會成為問題。
一汽小學生專用校車在制造過程中,無論從外觀、內飾還是功能上,都嚴格參照美國校車的制造標準,安全性能達到普通公共汽車的40倍。在外觀上,小學生專用校車采用了美式校車一貫的長頭設計,所采用的卡車底盤,與美國校車也有著異曲同工之處。早期客車、包括美國如今的校車其實都是由卡車底盤上裝而成,這樣的車型雖然不能滿足客車(尤其是公交客車)的低底盤、寬車門、一級踏步等要求,但在安全性上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也正是因為出于安全性考慮,美國的重卡、校車等車輛依然是長頭設計。
趙忠民表示,小學生的生理特征和行為特征成為一汽校車設計研發的主要依據。目前,一汽的校車已經經過了包括正碰、側碰、正翻、側翻等一系列碰撞的測驗。從車身到底盤,從主動安全到被動安全,“目前許多城市已有訂單。”趙忠民稱。
為搶占校車市場,福田汽車煞費苦心,為整車安全性能加足了砝碼。2011年12月,福田汽車“新鮮”發布兩款校車產品。雖然是基于大巴改裝,但創新應用先進骨架設計理念,結合大面積高強度材料,保障其抗側翻能力與碰撞安全性均高于普通客車,最大程度保障學生安全。“今年以來,通過各種方式前來咨詢校車型號的客戶多了一大截,均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部門或者學校。”一名工作人員表示。
與此同時,外資校車制造商的進入正給本土校車制造商帶來巨大的壓力。據了解,目前國內校車的售價在20萬~40萬元之間、進口校車價格在50萬~100萬元之間,進口校車的價格將在國產后大幅降低,民族校車制造業也將面臨挑戰。可以說在校車制造商之間,一場混戰已經悄然打響。
“截至目前,全國已有40多家企業的近200種校車產品面世,可以預見,隨著校車需求的逐步釋放,進入產品公告的校車企業和產品還會不斷增加。有些名不見經傳的企業,資本實力較弱,經營規模較小,售后服務網絡也不完善,在市場競爭中已經奄奄一息。
沒有照搬美國標準
公眾還尚未完全從2011年諸多校車悲劇中完全解脫憂傷,一紙校車標準,讓校車市場再迎利好。3月28日,國務院發布消息,《校車安全管理條例(草案)》獲國務院原則性通過。
目前的信息表明,草案對校車安全管理的政府角色、校車服務的安全責任主體、校車使用要求、路權保障等均做了明確規定。結合此前通過的《專用校車安全技術條件》國家強制標準,校車服務作為政府公共服務,在制度層面上的框架設計或已基本完成。
國家標準委代表肖寒專門針對“校車安全新國標照搬美國標準”一說進行回應,“有人說,我們照搬美國標準,我想不是這樣。”
肖寒稱,新國標確實參考美國標準,這主要是出于安全性的考慮。在制定校車安全標準中,安全因素是第一位的,同時,校車安全標準要符合中國國情,還要參考氣候等因素。肖寒強調,校車標準要站在國家高度進行安全審定,不能站在企業利益角度考慮。
據了解,新國標一般會經過制定、討論、審查、修改、報批等多個階段,所有程序全部結束后才會出臺。此前,工信部公布的四項新國標分別針對中小學生和幼兒園兒童制定了兩種標準。肖寒稱,與會各方已經基本達成了一致,這兩種標準很可能會合成一個標準。
“以前我們是要做一個適用于中小學學生的校車安全標準,另一個是專門適用于幼兒的校車安全標準。根據討論,現在看大部分的技術內容都基本一致,兩個標準可以合并。”肖寒稱,根據各方意見,合并后的標準擬定的名稱是《專用校車安全技術條件標準》。
征求意見稿規定校車應是長頭車車體結構,也就是“長鼻子”車型,發動機前置在“長鼻子”中。參與制定征求意見稿的全國汽車標準委客車分標委員會委員周慧慈認為發動機前置,前部區域會形成一個吸能區,安全性更佳。
很多專家認為這個規定不能過于絕對。目前美國校車也沒有一個完全固定的車型結構,長頭車或平頭車都可以。本身平頭車也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增加安全性能。“長鼻子”的長頭車主要是有一個緩沖區,但并不一定要把發動機放在“長鼻子”中,企業也可以生產出有“長鼻子”的緩沖區,保證安全性,但是發動機是后置的,標準不能規定的過死。
業內專家認為,校車市場的規模關鍵在于法規的出臺,尤其是校車采購資金的落實。隨著國內專業校車市場的放大以及相關標準和規范的進一步明確,校車將成為未來客車市場的重要支撐點。“如果明確由政府來埋單的話,未來幾年校車市場將會持續地出現爆發式的大幅增長。”中國公路學會客車分會副秘書長佘振清認為,目前國內校車市場的規模已經開始放大。
利益各方如何達成共識
盡管各方有分歧,但在這個原則上卻達成普遍共識:“安全第一”。這就是說,校車標準的制定,理應從框架到細節都貫徹安全準則,同時兼顧車企的正當利益,而不是一上來就陷入“分蛋糕”之爭。
一些車企的“標準焦慮”,其實是想分得校車市場蛋糕的利益焦慮。企業作為市場主體謀求利益無可厚非,但校車產業本質上是良心產業、安全事業,應該有較高門檻、較高標準,同時集合我國最優秀車企的力量共同來做,發揮大企業、中小企業各自的優勢長項,在安全質量和性能上把校車打造成為中國汽車工業的一個標志性產品。
以安全的標準來衡量,對“美國標準”也應理性看待。一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校車事業在我國畢竟是一個新事物,離不開借鑒國外有益經驗,一些基本的安全設計、技術標準可以作為參考,比如校車有比普通車輛高得多的底盤和保險杠,有較大的擋風玻璃使司機具有全景視角,類似這些配置是確保安全的底線標準。
二則,防止照搬照抄,食洋不化。中國校車為誰而造?重點服務對象還是廣大農村地區和城鄉結合部的孩子們。這就需要考慮兩個主要因素,一是地方財力,二是路況條件。美國式的“悍馬校車”“裝甲校車”,看起來固然風光,聽起來固然快意,但在巨大的校車需求面前,以有限財力難以支撐,在復雜路況下不易通行,運營成本也會居高不下。如果校車標準脫離現實國情片面追求高精尖、脫離地方實際搞“一刀切”,在實施上就難免會陷入落空的尷尬,非但不能讓交通安全真正落地,甚至會造成學生無校車可坐的問題,無異于畫餅充饑。
校車標準需要實事求是,也應與時俱進。在現有條件下,制定確保安全、因地制宜的1.0版本,隨著技術進步、經濟發展、財力增長,不斷調整和提升安全標準,制定2.0版本、3.0版本等,有步驟地實現安全標準升級,這是更為現實的行動路線圖。
2010年7月1日,國家出臺了首部校車強制性國家標準《專用小學生校車安全技術條件》,其中明確禁止超載,也對校車的安全“標配”做了硬性規定,諸如小學生校車每座必須配備安全帶、安裝“汽車黑匣子”,至少應設兩個應急出口,并明確雙層客車、鉸接客車等不應作為校車。然而,這樣的制度設計卻在不少地方遭遇了執行難甚至是不執行。超載超速現象、改裝車底盤的不合格校車一再成為摧殘孩子生命的“死亡推手”。
好標準并不是萬能的,標準問題也并非校車安全的全部。在校車問題上,我們主要缺的不是標準,而是扎實有力的執行。讓一輛輛安全校車出現在家長和孩子們期待的視線中,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