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債務重組已是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在債務重組的過程中,債權人作出一些讓步,使債務人減輕債務負擔。債權人作出讓步這一行為,對于債務人和債權人而言是利是弊,這是值得我們探討的。本文通過對債務重組幾種方式的分析,來探討債務重組對于債務人和債權人的利弊關系。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由于各種內部和外部的影響,很可能出現一些暫時性或嚴重的財務困難。此時,作為債權人,一種方式是通過法律程序,要求債務人破產,以償清債務;另一種方式是,通過互相協商,以債務重組的方式,債權人做出某些讓步,是債務人減輕負擔,度過財務危機。
在企業經營管理中,常用的債務重組方式通常有以下幾種。一是以企業的資產償清債務;二是將企業的債務轉為資本,即債權人將債權轉為股權;三是修改其他債務條件,例如減少債務本金,降低利率,免去應付未付的利息等;四是以上三種方式的組合。通過債務重組的方式來減輕債務負擔,對債務人而言是有利的,對于債權人而言,也并非全無好處。下文通過債務重組的幾種方式對此進行分析說明。
一、以企業的資產償還債務
債務人通常用于償還債務的資產主要有:現金(低于債務的賬面價值)、存貨、金融資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債務人以低于債務賬面價值的現金償還債務,對于債務人而言,減輕了債務負擔,有利于企業的繼續發展,對于債權人而言,則產生了損失。若債務人是以企業除現金外的其他資產償還債務,對于債務人和債權人的利弊則不盡相同。例如,企業以存貨償還負債,則可能會出現企業用于償還債務的存貨的賬面價值高于負債的賬面價值,且因為是用于償還債務,則存貨高于債務賬面價值的那部分,債權人不會退還給債務人。從賬面價值來看,這對于債務人而言是損失,對于債權人而言是獲取的營業外收入。但若聯系到現實的經營情況,則不盡然。對于債務人而言,以非現金資產償還債務,企業的盈利能力、資產運營狀況以及償債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反應在企業的報表上,企業的各項指標都得到相對的改善。對于債權人而言,收到的存貨能否變現,變現需要多久的時間,以及可以變現的金額都是不能確定的,債權人不能僅僅因為該項存貨的賬面價值判定企業是獲利還是損失。所以對于企業以出現金外的其他資產償還債務,對于債權人和債務是利還是弊,必須結合具體的情況具體分析得出結論。
二、將企業的債務轉為資本
將債務轉為資本,對債務人而言,增加了企業的資本,對債權人則是增加了股權。根據債務重組準則的規定:債務轉為資本時,債務人應將債權人因放棄債券而享有股份的面值總額確認為股本,債權人應將享有的債務企業的公允價值確認為長期股權投資。對于債務人,企業的負債減少,股本增加,減緩了企業的償債壓力。對于債權人,我們試想一下,如果債權人通過法律程序,要求債務人破產,償清債務,那么債券人將優先獲得清償,而將債務轉為股權,債權人成為企業的股東之一,將同其他股東一起分享企業的凈資產,而發生債務重組的企業的凈資產通常不會是一個比較令人高興的數字。其次,在企業的后續經營中,如果企業持續經營不善,不得不破產,這時,債權人作為企業的股東,只有在企業償清其他負債后才能進行資產的分配,而這時分配的資產,往往會低于之前債務轉為資本的賬面價值。
三、修改其他債務條件
修改其他債務條件是指修改不包括上述第一、第二種情形在內的債務條件進行債務重組的方式,例如減少債務本金、降低利率、免去應付未付的利息等。此外,修改其他債務條件進行債務重組還有不付或有條的債務重組和附有或有條件的債務重組。通過這種方式進行債務重組向相對前面兩種方式較為靈活,債務條件具體的修改沒有一個特定的標準,均有債務人和債權人協商而定。但總的說來,債務人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優惠,債權人在一定程度上做出了一些讓步。而具體債務人和債權人的利益、損失需要根據具體的修改條件分析才能得出結論。
在現實市場經濟中,債務重組往往不會單獨采取一種方式進行,而是幾種方式相互組合。普遍認為債務重組對于債權人而言,是不利的,因為債權人須作出某些讓步,以減緩債務人的償債壓力。債務人通過債務重組的方式來套取利潤的現象也是時有發生的。所以完善的市場、會計法律法規,是債務重組順利進行所不可缺少的制度。企業在進行債務重組時,應按照《企業會計準則——債務重組(修改后)》的規定進行,保障各自的權利。
參考文獻
[1]彭彥敏, 葛曉艦, 劉加利.“以非現金資產清償債務”揭示企業經營本質初探[J].財會研究,2007(03).
[2]劉燕.債務重組會計準則與債權人利益的保護[J].會計研究,2000(07).
[3]袁敏捷.論債務重組的債務轉為資本方式[J].上海會計, 1999(07).
[4]企業會計準則:債務重組(修改后).
作者簡介:李崢(1990-),女,四川成都人,西南財經大學會計學院,本科,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責任編輯:趙春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