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活動是小學英語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提高課堂活動的有效性必然是提高英語課堂效率的關鍵,是“減負增效“的重要途徑。
一、課堂活動低效的原因分析
1.活動前準備不周全,課堂活動無法有序開展
贏在課堂,功在課外。要讓課堂活動靈活多變,活而有序,教師在課前設計活動時,就要考慮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要聯(lián)系學生實際,做到富于變化,難易適中,連貫緊湊,循序漸進。如果老師在設計課堂活動的時候沒有事先做足功夫,認真準備,考慮周全,就難以讓課堂活動有序有效地進行。
2.活動中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不充分,無法深入探討
很多老師在組織課堂活動的時候,沒有給學生留有自己思考的空間,活動一開始就進行小組討論,這樣基礎好的同學相對比較活躍,一下就拋出自己的觀點,基礎較弱的同學就沒有自己思考的空間,長此以往基礎較弱的同學就產生了依賴心理,不再積極思考,對英語的學習以及性格的形成都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3.活動中教師缺乏激情,無法引領學生入“情”入“境”
開展課堂活動的時候,教師要營造真實的氛圍,同時自己也要融入課堂設置的情境中去,以飽滿的激情面對學生,面對活動,這樣才能帶動學生一起走進鮮活真實的活動中,才能讓課堂活動收到預期的良好效果。
4.活動后評價不及時、不積極,學生無法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
教師應及時評價學生的課堂活動,使他們能從教師的反饋中獲取信息,并反思自己的學習情況,從而提高學習熱情。教師要對學生的出色表現(xiàn),或是通過口頭表揚,或是通過肯定的眼神或動作,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對其不足之處則應委婉地提出建議。很多老師為了趕課程進度或是為了完成任務,往往草草結束活動,沒有時間或很少及時評價學生的活動,就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評價不及時挫傷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評價不積極無法使學生感受成功。
二、促使英語課堂活動有效的具體策略
1.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
有教育家說過:“如果學生學習沒有興趣,那就如同苦役在身;如果教師的教學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那就如同把苦役施加于學生?!笨梢哉f,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教學成敗的關鍵。因此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其興趣愛好,采用一些貼近學生生活、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來組織課堂活動,無疑是學生所喜聞樂見的,也是使課堂活動收到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
教師在設計課堂活動時形式也要靈活多變,要不斷給學生“新鮮刺激”,因為新奇的事物容易引發(fā)興趣,多樣性的課堂教學活動有利于保持學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師要采用靈活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比如在組織形式上可以采用Group competition、Boys VS Girls、Pair work、Group Work、Debate 等豐富的活動形式;在處理教材內容上可以采用Retell、Role Play、Act out、Make an Interview、Make a survey等。而且在設計課堂活動的時候要注意老師不能只和某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交流,因為當老師和某位學生進行一對一交流或和班上的少數(shù)幾位學生對話時,大多數(shù)學生都處于無所事事的觀望狀態(tài),課堂效率自然難以提高。要面向全體學生,力求人人參與,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2.從教學目標出發(fā)開展內容豐富的活動
教學目標引領著師生的教與學。教學目標的制定首先必須符合小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任何活動都應是為了學生獲得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而設計的。如果采用的教學活動形式脫離了教學內容,偏離了教學目標,那么再好的教學形式也不能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善于通過有效的語言活動幫助學生掌握所學的語言知識與技能。
為了追求課堂的熱鬧而不顧及活動的內容,設計了一些無效的課堂活動,這只能是浪費課堂的的寶貴時間。比如有老師喜歡用hangman這個游戲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hangman:老師想好一個單詞,一共有幾個字母組成,在黑板上畫相應的橫線條數(shù),然后讓學生猜有沒有那個字母,如果學生說出的字母是這個單詞中所含有的,老師就把這個字母填到相應的橫線上去,如果沒有就繼續(xù)再猜,直到猜出這個單詞為止。)誠然,學生對這個游戲很感興趣,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很活躍。但是靜下心來仔細思考一下,學生從這個游戲中得到了什么呢?最多就是復習了這個單詞,而用這么長的猜測時間復習一個單詞,而且猜測的過程毫無根據,學生從中得不到任何的語言鍛煉,獲取不了任何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因此,這樣的活動是無效的。
3.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fā)開展語境真實的活動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fā)點,內容和方式要盡量真實,并應積極促進英語學科和其他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和聯(lián)系,使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審美情趣和藝術感受、協(xié)作和創(chuàng)新精神等綜合素質得到發(fā)展?!币虼?,教師應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活動,模擬現(xiàn)實,真正提高學生用英語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思維空間得到拓展,自主、合作、探究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發(fā)展。
在6A Unit 1 的教學中,教學目的是要求學生掌握一些有關指路的詞匯和句子表達。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把學校周邊的幾條主干道和主要地點繪制成一張簡易地圖,讓學生思考如何表達從地點A到達地點B、C等,然后小組交流編寫對話并表演。因為是學生自己學校周邊的地圖學生很感興趣,對地理環(huán)境也比較熟悉,學生感覺身臨其境,每個學生都積極投入,效果很好。而且也結合學生的實際,用英語解決學生身邊的真實問題,真正培養(yǎng)了學生英語運用能力。
4.從提升能力出發(fā)開展陶冶學生性情的活動
英語新課程標準指出:“英語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他們磨礪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視野、豐富生活經歷、開發(fā)思維能力、發(fā)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過程。”
小學階段的英語教育不僅僅是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且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英語教師在設計課堂活動時,不能僅僅圍繞培養(yǎng)學生英語語言方面的知識和能力的目標,更應該滲透情感的教育,讓學生的性情得到陶冶,境界得到提升。
課堂活動作為重要的教學手段之一,它的最終目標是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教師只有抓住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組織好課堂活動,才能逐步提高學生的能力,提高教學效果。
(王子華,南京市上元小學,21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