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曉冬 根鎖
【摘要】本文利用奈曼旗1993~2008年的相關統計數據,運用實證分析和比較分析的方法,對奈曼旗農業結構的演進、發展態勢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通過對奈曼旗農業結構的系統分析,可以看出奈曼旗農業結構處于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過渡期。奈曼旗農業結構調整的主要目標是加快優勢產業發展,提高畜牧業在農業中的比重,增加蔬菜和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和產量,提高科技在農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進而通過增加科技投入,達到增加農民收入的目的。
【關鍵詞】產業結構;實證分析;存在問題
一 引言
通過農業結構的調整,可以改善農產品的產品結構和品質結構,拉動內需,滿足人們的多種需求,增加農民收入;可以發揮當地資源優勢和生產優勢,發展當地的主導產業,提高農業經濟效益;還可以根據當地資源狀況進行新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降低生產成本,達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的。筆者利用2004~2010年奈曼旗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資料的相關數據資料,在分析奈曼旗農業產業結構及所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二 奈曼旗農業產業結構狀況分析
農業既是農用生產資料生產部門的銷售市場,又是農產品加工部門的原料供應者。農業和農業關聯產業之間,不僅在人力、資金、資源方面存在一般意義上的經濟聯系,而且還在生產技術上存在著較為密切的投入產出關系。這客觀上要求農業和農業關聯產業必須在分工協作的基礎上按照一定的比例關系協調發展。
總的來說2004~2010年,奈曼旗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絕對總量在同步增長的同時,第一產業所占比重逐年減小,第二產業所占比重最大,并有上升趨勢,第三產業比重穩步增加(見表1)。


1.農業產業結構變化情況分析
1993~2008年間,奈曼旗在農林牧漁之間的結構調整上,種植業產值仍有所上升,牧業產值有一定比例的增加,林業和漁業所占比重基本沒有大的變化(見表2)。種植業仍然是奈曼旗農業發展的主導產業。種植業所占比重從1993年的55.7% 到2008年的56.4%;牧業比重從1993年的31.6% 上升至2008年的39.4%,絕對量增長了101514.3萬元,增長了3.91倍,林業所占比重從5.1% 降至3.5%,絕對量增加5611.8萬元,增長了2.37倍。
2.種植業結構變化情況分析
從表3可看出2004~2008年,種植業內部的糧食作物占絕對優勢,結構變動特征總的特點是,種植業內部結構變化趨勢不明顯,蔬菜瓜果類播種面積和所占比例有小幅上升,經濟作物所占比重略有上升。種植業結構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蔬菜瓜果的比例從2004年的73.08∶7.1∶2.43,調整到2008年的82.29∶7.3∶4.55(見圖1)。從種植業結構變化上看,近5年調整的方向不是很明顯。政府應在政策上有所傾斜,確保經濟作物和蔬菜瓜果播種面積的增加和農民增收。
從糧食作物內部結構的變化上看,主要糧食作物中,玉米比重一直在60% 左右,其他作物比重不足10%,甚至低于5%。玉米、水稻所占比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是,由于糧食作物總的播種面積減少較快,實際的播種面積都處于減少趨勢。近五年玉米所占比重一直處于60% 左右。
3.養殖業結構變化情況分析
養殖業農產品中,肉類占到80% 以上,其次是牛奶的產量。從2002年以后養殖業產量總體呈現上升趨勢。肉類和牛奶的比重呈此消彼長的態勢。從肉、蛋、奶和羊毛產品的產量和結構變化上看,肉類總產量增加速度最快,從2004年的52048噸增加到2008年的87004噸。禽蛋產量從2004年的4134噸增加到2008年的7238噸,羊毛產量增加不明顯。


三 結論與存在的問題
從以上幾節的分析中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奈曼旗農業產業結構變化呈現以下特點:
(1)1993年~2010年,奈曼旗第一產業占GDP的比重從65.2%下降到了21.4.%,而第二、第三產業的比重則由原來的21.1% 和21.2%分別增加至49.5% 和29.1%。說明奈曼旗在這16年中,其經濟已由一個農業旗逐步向農業和工業并存的經濟轉化。
(2)1993~2010年的16年間,奈曼旗第一產業內部各產業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幾乎沒有發生變化。可以看出,奈曼旗農業結構在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方面并未發揮作用。
(3)2004~2010年的5年間,奈曼旗糧食作物中的玉米播種面積和產量占主導地位,區位優勢明顯,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低。應利用玉米的區位優勢發展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能力。經濟作物中的油料產量相對較高,其他則非常少,養殖業中的肉類產量相對較高,牛奶、禽蛋等高蛋白的養殖業產品則產量很少,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牛奶、禽蛋的需求將增加,應鼓勵農民發展畜產品的生產。
參考文獻
[1]焦嵬嵬.黑龍江省肇東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對策研究[D].中國農業科學院,2010
[2]趙勁.內蒙古五原縣農業結構調整研究[D].內蒙古農業大學,2009
[3]熊德平.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涵義與關鍵[J].經濟研究參考,2002(71)
[4]林魯生.我國農業產業結構演變趨勢分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9(6)
[5]萬多.我國農業結構調整問題研究[D].湖南農業大學,2008
[6]呂寶泉.萊蕪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實證分析與對策研究[D].山東農業大學,2005
[7]張建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問題分析[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