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些年,有關散文的評說和話題一直沒有間斷過、有大散文、文化散文、歷史散文、鄉土散文、小女人散文、學者散文、非虛構之說等甚囂塵上-,說明。了散文作家們的不甘寂寞,當然,他們的不甘寂寞,是建立在他們的創作動力上的,他們既繼承了《古文觀止》作家群中優美的漢語寫作傳統,又在現實題材上大膽開拓,在藝術感覺上勇于嘗試和創新。
本期特別推出江少賓、江子和趙瑜這三位散文作家,雖然佳作頻出,且在圈內榮譽加身、圈外影響不俗,但他們并沒有扯虎皮拉大旗,可以這樣說,他們_直是甘于寂寞的,他們是在用心寫作,用情寫作,用自己的才能在寫作。
趙瑜遵循其散文應該是對日常生活最為誠實的猜測和表達的創作理念,這一理念說來容易,而實施起來并非易事,所以,趙瑜的作品看起來貌似輕松,實際上他的一字一句都是同自己的靈魂“格斗”得來的,而江少賓認為散文既是寫作者的心靈史,同時也是寫作者的觀察史。當然,對于江少賓來說,他的觀察不是流于外表,他注重描述人與事的內核而且充滿著一種難能可貴的自責和自省的精神。相對二者而言,一對心靈的訴求在江子的身上,似乎更加集中和明顯。他把面對鄉村的寫作當作自己的一種責任。因為他堅信,寫出農民的心靈真相,就意味著自己與這個世界建立起了一條隱秘的通道,并希望以此來療復內心曾經受到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