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華

“破8”那一刻起,物流工業成本的上漲致使悲觀情緒陡增。
一張本應在3月6日就推倒的油價多迷諾“骨牌”,被整整順延了13天才跌落至市場。3月20日零點,發改委再次上調油價,國內油價超過8元/升。
這張油價“骨牌”對于經濟的影響力究竟有多大?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中國油價上調消息發布當日,連漲4日的歐洲汽車板塊也突然“急剎車”,德國寶馬、戴姆勒以及法國雷諾領跌歐洲股市。
“低油耗”或將突圍
在油價上調前幾個小時,不少加油站出現排隊加油的汽車長龍。高油價成為車主心中的“痛”。中國車主們無奈中只能接受油價高于美國20%,但收入僅為美國10%的現狀。
此時此刻,受傷最深的汽車業已經開始醞釀著如何“絕處逢生”,就在油價上調之后,消費者心理,購車意向已經開始向經濟型小排量傾斜。
上世紀70年代油價上漲,以省油著稱的日系車在美國獲得了絕佳的發展機遇,從而改變了美國的汽車產業格局。新一輪的油價上漲,會否令中國的汽車產業格局發生變化?會否加速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業內人士尹宏燈表示,從長遠來看,經濟型汽車將是汽車消費市場的主流。
“美國大排量車的比例特別高,6.0L大排量車占的比重相當多,那是因為他的油價便宜;歐洲的情況就完全相反,歐洲的油價相當貴,因此大家都選了小排量的車。大排量車給環境造成負擔,是一種浮夸而有害的奢侈,完全沒有必要。”LMC亞太汽車市場預測總監曾志凌顯冷靜分析道,油價上漲,消費者省油的需求增加,促使廠方推動技術升級,開發新的省油技術,比方說渦輪增壓發動機。曾志凌認為未來渦輪增壓發動機的普及率會大幅度增加,“比方說2010年普及率是5%,2018年渦輪增壓的普及率會超過25%。因為渦輪增壓加上一個高檔位的自動變速器,或者加上雙離合,能節省18%的燃油消耗,更多這樣的技術將在未來得到廣泛的推廣。”
眼下這種幅度的油價上漲對車市沒什么影響,對德系、美系、日系車,尤其是豪華車的銷量影響都不大。“購買卡宴和路虎這種高油耗SUV的客戶,從來就不會問油耗是多少。對于經濟型轎車的消費者來說,可能影響就很大。”豪華車有關負責人認為,目前上漲的油價對他們目標消費群的影響幾乎為零。但是,銀河證券汽車分析師李丹認為,越是高油價,小排量車型的優勢越明顯。
當然,雖然油價并不是消費者購車考慮的決定因素,但是油價上漲畢竟是一個利空消息,對于后市肯定有負面影響。“目前來說油價漲幅不大,對車市并沒有什么影響。但市場會出現兩極分化,一方面,小排量汽車會受到追捧,但另一方面,豪華車的需求依然旺盛。”曾志凌稱。
非油能源“浮想聯翩”
高油價正在改變許多人的生活方式。一大批機構分析師們開始為新能源汽車的概念積極“畫餅”。
無論新能源汽車的前景是否如分析師們所形容般樂觀,它至少為市場提供了一條清晰可見的路徑——尋找高油價的替代品。此時此刻,在這條路徑之上“浮想聯翩”的又何止汽車行業?
順著新能源汽車的邏輯,油價飆升或許可以推動新能源的發展。“我國的石油供給能力相對有限,一旦國際石油市場發生較大動蕩,將嚴重影響我國的能源安全,推出進一步政策以支持新能源的發展勢在必行。”東莞證券分析師陳曦認為。
近期國家針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利好政策頻頻出臺。2月24日,工信部公布《2012年度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選用車型目錄(征求意見稿)》,其中五款電動汽車入選公務用車型目錄。
近日,科技部也頒布了《電動汽車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明確“十二五”期間中國新能源汽車技術的汽車的“純電驅動”的發展方向。與此同時,財政部也最新出臺《節能型或新能源車船減免車船稅實施細則》,鼓勵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
去年年底,雷克薩斯和雪佛蘭都推出了混合動力車型;今年2月22日,豐田新普銳斯的上市,以混合動力車型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正在逐漸進入消費者的視野。接下來,跨國車企的電動汽車將會在華密集上市,201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業將有望進入快速增長階段。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表示,全球汽車發展方向是新能源汽車,在現有技術條件下,混合動力車在節能汽車市場上占據相對主要的地位,油價上漲在某種程度上對其是刺激拉動。
廣汽乘用車總經理吳松表示,油價上漲,從某種程度上會加快新能源汽車的開發。上海通用雪佛蘭品牌南區負責人陳文錦表示,目前,中國已經進入二次購車的時間節點,消費者購車觀念在一定程度上發生改變,“新能源汽車在市場上具備了一定的吸引力”,與此同時,汽車消費的剛性需求,使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潛在購買力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提升。
但也有人認為,油價上漲不能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帶來“質”的促進。知名汽車行業分析師賈新光直指,新能源汽車得以發展的源動力不在于油價上漲,而是當今全球范圍內倡導的環保汽車的理念,“新能源汽車將目標群體定位于新增的消費者是比較現實的。”
刺激產業轉型良機
油價“破8”的多米諾效應遠不止于此。“油價的不斷上漲也會刺激車企致力研發更加節能的車。”
縱觀當今全球汽車產業,節能已經成為了汽車科技發展的方向。發動機作為汽車核心技術之一,在“節能”的大背景下,對其進行革新已經成為了全球車企所共同關心的課題。提高燃油效率、渦輪增壓技術也成為車企在發動機技術改進的方向。
有汽車行業資深專家透露,隨著汽車技術的不斷進步,以科技提升油耗的作用日益彰顯。尤其是動力科技,先進的技術可以帶來可觀的省油表現。
此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工業節能“十二五”規劃》關于內燃機系統節能工程提到,采用先進的內燃機制造工藝及材料,優化整機與配套機械的匹配技術,大力推廣廢氣渦輪增壓技術,重點支持電控燃油高壓噴射系統、高效增壓器和關鍵零部件產業的發展。到2015年,內燃機產品燃油消耗率比2010年降低10%,投放市場的節能型內燃機產品占市場保有量的20%。
專家表示,該《規劃》的出臺意味著渦輪增壓車型將成為未來中國汽車市場的主流。在沒有更環保的替代燃料出現及更節能的發動機量產的情況下,渦輪增壓發動機代表著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展方向,中國汽車產業即將駛入“T時代”。
知名汽車評論員翟勤認為,在以純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尚未大規模商業化普及前,發展高效率的渦輪增壓(Turbo)技術將大有可為。北京理工大學車輛傳動實驗室博士章穎瑩表示,與普通自然吸氣發動機相比,在耗油相同的情況下,渦輪增壓發動機可提升動力40%以上。
據了解,渦輪增壓發動機依靠渦輪增壓器為發動機增加約10倍的進氣量,從而增加發動機的輸出功率。在不增大發動機排量的情況下,顯著地增加發動機的輸出功率和大幅提高扭矩,提高燃油經濟性并降低尾氣排放。數據顯示,使用渦輪增壓技術可以幫助汽油和柴油車輛在不降低性能的前提下分別節油20%和40%。同時,相比混合動力汽車和電動汽車,成本開支卻要少得很多。
國家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監理咨詢專家組組長王秉剛曾表示,國家將重點發展四個方面的技術,其中之一是先進的動力系統和整車技術,例如先進的發動機和變速箱。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在實現節能的同時,降低了排放和燃油消耗,無疑最符合要求。
目前,不少汽車企業都在使用渦輪增壓技術,“T時代”已成趨勢。大眾是第一個把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市場化的車企,其推出的TSI+DSG(燃油缸內直噴+渦輪增壓)組合受到市場追捧,其產品一直供不應求。通用汽車正在研發一款3.6升雙渦輪增壓發動機,就連一直堅持自然吸氣發動機的寶馬也在研發雙渦輪增壓發動機。國內諸如比亞迪、長城、華晨、上汽、奇瑞等自主品牌也推出了渦輪增壓發動機,奇瑞正在研發0.8T渦輪增壓發動機。
專家表示,目前,國內T型車市場正呈現出德系、美系、日系“三足鼎立”,自主品牌積極“跟進”之勢。據了解,除桑塔納、捷達等低價車型外,南北大眾幾乎全系產品都配備了渦輪增壓發動機。除大眾外,其他汽車品牌也都相繼推出了T型車。意大利菲亞特在其博悅、領雅等進口車上也配備了1.4T發動機。同時,上海通用也借助別克和雪佛蘭兩大品牌的新君威、新君越、英朗系列、科魯茲搭載渦輪增壓發動機。隸屬上汽集團的英國品牌MG,在其MG6、MG7車型上也同樣裝配有1.8T渦輪增壓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