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亞男 胡 捷
摘要:本文基于2004年1季度至2011年2季度的數據,分析了宏觀經濟因素對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影響。首先提出了分析宏觀經濟因素對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必要性及其作用機理。其次通過實證分析,得出了宏觀經濟因素對商業銀行信貸風險有顯著影響的結論。最后,針對實證分析的結果提出降低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減少不良貸款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宏觀經濟因素 信貸風險 商業銀行
一、引言
信貸業務是中國商業銀行的主要業務,同時信貸風險也是我國商業銀行的主要風險。信貸風險的管理是銀行風險管理的核心內容,它直接關系到銀行不良貸款的形成和資金的安全。要做好銀行的信貸風險管理就必須探求出影響信貸風險的因素,從而從根本上對信貸風險加以控制。
一國的宏觀經濟狀況、宏觀經濟政策和金融監管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并決定該國商業銀行風險的大小。因此,進行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和宏觀經濟因素的研究有助于商業銀行建立科學有效的風險控制體系,提高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水平,防范信貸風險,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二、宏觀經濟因素對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作用機理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具有顯著地親周期性。所謂親周期性,就是商業銀行會通過信貸活動推動經濟周期的形成和加劇經濟的周期性波動。在經濟處于繁榮時期時,由于對未來經濟形勢有較好的預期,商業銀行往往對償債能力的預期過于樂觀,降低信貸標準、擴大信貸規模。銀行信用的不斷擴張,信貸規模的擴大,使得產品市場上投資和消費不斷增長,導致社會總需求過旺,產品價格上漲,引發通貨膨脹。政府為了抑制通貨膨脹會采取提高利率、存款準備金率等貨幣政策進行宏觀調控。利率的上升會增加企業的經營成本,違約率上升,信貸風險加大。相反,在宏觀經濟處于蕭條時期時,由于擔心貸款質量的下降和還款違約的增加,商業銀行傾向于減少信貸供給。信貸供給的減少會抑制實體經濟中投資和消費,從而進一步加劇經濟的衰退。此時,政府為了刺激經濟的穩定增長會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增加消費和投資。由于企業經營成本降低、經營利潤增加,投資需求增加,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減少,信貸風險減少。
三、宏觀經濟因素對信貸風險影響的實證分析
(一)變量的選擇及樣本模型的設定
本文選取信貸風險為被解釋變量,以不良貸款率(Non-performing Loans Ratio,NPLR)為衡量指標。不良貸款率越高,說明銀行的信用風險越大。用Y1表示股份制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由于近年來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多次對不良貸款進行政策性剝離,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受到非市場因素的影響,所以本文選取股份制商業銀行作為我國商業銀行的樣本進行分析)。解釋變量分別選取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用GDP表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用CPI表示)、貨幣供應量增長率(用M2表示)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率(用SR表示)。其中GDP增長率是衡量整個經濟狀況的指標,CPI反映了宏觀經濟運行的穩定性,M2反映了貨幣當局所采取的貨幣政策情況,SR則反映了社會商品購買力的實現程度。
本文收集的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數據來自中國銀監會官方網站。宏觀經濟指標數據來自于2004年——2010年中國統計年鑒和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金融季度數據來自于中國人民銀行官方網站。
已有的研究表明,線性模型對于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評估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因此,本文對各宏觀經濟變量與商業銀行信貸風險之間建立多元線性模型。
(二)實證研究過程
1.平穩性分析
為防止出現偽回歸,需要對時間序列變量進行平穩性檢驗。分別對以上變量做ADF檢驗,檢驗結果見表1。
由上表可知,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GDP和SR時間序列數據為非平穩序列,因此對這兩個變量的一階差分進行檢驗,結果如表2。由表2可知,經過一階差分后GDP、SR也是平穩序列。
2.格蘭杰檢驗
為確定變量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分別對選取的被解釋變量和解釋變量進行格蘭杰因果檢驗,檢驗結果見表3
3.協整檢驗
判斷所研究變量間是否存在長期穩定關系,分別對各解釋變量與被解釋變量進行Johansen協整檢驗的結果見表4
注:*表示在5%顯著性水平下拒絕原假設。
從上表中可以看到,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增長率、貨幣供應量增長率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率這四個變量與股份制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之間都存在協整關系。
4.回歸分析
對變量進行逐步回歸,得到模型的估計結果如表5:
可以看到,該模型擬合效果較好,變量的顯著性、方程的主要幾項檢驗值也比較理想。
四、結論及建議
(一)實證檢驗的結論
2004-2011年二季度的宏觀經濟數據與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的分析結果表明:
1.股份制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貨幣供應量增長率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率之間均存在長期穩定的相關關系。
2.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貨幣供應量增長率這三個宏觀經濟因素與股份制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之間是負相關關系;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率與股份制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之間是正相關關系。
3.股份制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與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率之間具有較強的相關關系,而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和貨幣供應量增長率之間的相關關系則相對較弱。
(二)相關建議
實證分析表明,宏觀經濟因素的變化對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變化有較大影響,信貸風險與經濟波動和貨幣政策密切相關。因此,要降低股份制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減少股份制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應加強和完善宏觀調控并根據經濟的運行狀況及時調整貨幣政策,加強相關金融監管部門和中央銀行的信息交流和政策協調。
1.股份制商業銀行一方面要加強對國內外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研究和監測,密切跟蹤國內外經濟形勢,對經濟走勢做出正確判斷,采取有針對性的風險管理措施。另一方面,要處理好執行宏觀調控政策與合理信貸投放之間的關系,完善商業銀行的信貸信息管理系統。比如可以根據各商業銀行內部建立的儲戶個人信息資料數據庫,在各商業銀行間實現客戶信息共享,建立一個所有商業銀行可以共同使用查詢的大型數據庫系統,從而高效合理的處理信貸業務。
2.健全和完善信貸風險預警機制。商業銀行風險預警系統是商業銀行預防風險,矯正不良發展趨勢的重要手段。因此,應進一步優化商業銀行的風險預測模型,將宏觀經濟因素納入到風險預測模型中,建立一套能及時、靈敏反映客戶還款能力以及宏觀經濟因素的變化對客戶還款能力影響程度的監測預警系統。
3.充分發揮中央銀行的職能,加強中央銀行和金融監管部門的宏觀協調。在經濟過熱時,中央銀行應及時采取加息、提高存款準備金等措施抑制流動性,引導商業銀行審慎放貸;在經濟衰退時,應采取適當寬松的貨幣政策,提高信貸規模,刺激經濟復蘇。在金融監管方面,要建立“一行三會”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并盡快使其制度化、法律化,改善由于監管分離、協調不到位造成的宏觀調控高成本、低效率的格局。
參考文獻:
[1] 譚燕芝,張運東.信用風險水平與宏觀經濟變量的實證研究——基于中國、日本、美國的部分銀行的分析[J].國際金融研究,2009(4)
[2] 劉平、梁瑜.宏觀經濟因素對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影響分析[J].區域金融研究,2011(2)
[3] 周源.宏觀經濟數據影響下的信用風險壓力測試研究[J].金融縱橫,2010(6)
[4] 方洪全、曾勇.銀行信用風險評估方法實證研究及比較分析[J].金融研究,2004(7)
[5] 孫連友.商業銀行親周期性與信用風險計量[J].上海金融,2005(3)
[6] 王天凌.銀行信貸風險成因分析與防范措施[J].企業文化,2010(6)
[7] 付發理.寬松貨幣政策形勢下銀行信貸風險的識別與防范[J].南方金融,2009(10)
[8] 鄒新月.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統計與納什均衡策略[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
基金項目:本文受到2010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加強金融宏觀調控與我國金融安全研究”(10CJL041)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