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杰 黃占寧 郝興杰
我校將“課課練”作為學校體育活動的重要組織形式,也是體育組教師研究和探討的課題,如何在學校特殊的場地上保證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如何做到突破小場地的限制設計課課練的鍛煉內容與時間,提高青少年學生的身體素質將是我們今后研究的方向。針對學校面臨的場地問題和現狀,結合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能力的目標,從本校特點出發,提出實施“課課練”的思路與措施。
一、“課課練”活動宗旨
“課課練”活動是我校的特色體育活動,是為切實推動“陽光體育運動”的廣泛開展,吸引學生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保證學生每天參加體育鍛煉一小時,逐步增強學生身體健康的根本保障。
二、“課課練”活動設計
我校體育教研組一直在積極探索理性、高效、適合我校學生開展的特色體育鍛煉活動。根據學校場地資源的實際情況,我們克服學校場地小的困難條件,充分利用校園有限的場地和樓宇間的空地,統籌安排、合理規劃,決定在第七節或第八節課后,安排當天沒有體育課的班級進行課外體育活動。
三、“課課練”活動內容
1.三段式安排,充分挖掘時間潛力
由于初高中6個年級的課程不同,因此就要給不同年級在不同時段安排練習,在學校教務處全力配合下,使每個年級的課表與課課練時間不發生沖突,實現課課練的統一,為“課課練”活動的合理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合理化實施,“課課練”每天動起來
“課課練”的實施保證了沒有體育課年級的學生,每天也能進行體育鍛煉活動。我校按年級統一組織安排課課練活動,保證各年級各班每天科學合理進行體育鍛煉。具體包括,每周我校初、高中各年級如果當天沒有體育課,那么各年級合理分配時間安排“課課練”活動進行體育鍛煉,這為我校學生充分參加體育鍛煉加強了有利保障。
3.輾轉騰挪,充分挖掘空間潛力
在學校有限的場地上,做到“兩不誤,兩手抓”,即在同一時間做到既有課課練活動的實施又有體育選修課程的開展。為了解決選修課與課課練場地沖突的問題,學校領導與體育組多次討論研究,決定高一、高二、初中選修課都到西區操場進行,并制定出學生過馬路的安全措施,解決了東校區學生課課練的場地問題,這為合理開展“課課練”活動提供了必要條件。
4.兩項主導,多向并舉,充分挖掘項目潛力
為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肺功能,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每次練習做到有計劃、有內容,活動時間不少于40分鐘。在操場和教學樓周圍,體育教師統一指導素質練習和體能練習;在學校大小不等的空地上,以班為單位分組進行跳繩、踢毽、跳皮筋、球類等活動。
5.活動內容豐富多彩,鍛煉目的明確,充分挖掘活動內容的功效
每周針對各年級學生的身體特點,結合體育課的課程內容,合理安排“課課練”活動內容,做到活動內容具有科學性、統一性、連貫性,保證學生身體素質和各項身體能力持續增強。為此,我們根據各年級課程內容和氣候情況,將身體各項素質練習,其中包括立臥撐、上下肢力量練習,有效結合實施;安排耐久跑運動,逐步提高學生心肺功能;此外,各年級各班配備體育器材箱,學生可根據興趣愛好自由選擇合適的體育活動進行自由鍛煉。
6.一人為主,多人配合,充分挖掘組織潛力
由于體育老師的人手不夠,因此我校體育組就在組織形式上想辦法,由一名體育教師在臺上統一指揮,若干教師分別安排到隊伍中進行流動輔導。在空場上進行的自主練習項目也采取教師走動的辦法監督指導,合理的人員分配,保證了“課課練”活動的有效性。
7.組織實施課外體育競賽,給予學生發揮個人能力的空間
實施“課課練”與課堂內容相配合,定期在課課練時間組織學生活動競賽,給予學生發揮個人體育能力的空間。安排的時間一般在每天上午上完課后的午休時間,每天下午下完課后的課課練時間等。競賽設計以傳統項目為主,分別以青少年身體素質的速度、耐力、力量、柔韌、靈敏等5項身體素質為競賽的基本指標實施競賽活動。每次比賽異常激烈,各個班級奮勇拼搏,每個學期在體育生活中掀起了一片鍛煉熱潮,鍛煉了學生意志,增強了學生的體質健康。
8.階段性實施實驗,驗證課課練實施的效果
通過課堂上實施課課練的內容,組織實施傳統項目競賽,我校選擇2009年高中學生為研究對象,從2009年9月開始到2010年9月,在一學年時間內,通過正常上課完成課堂教學內容之外,在課前安排5-10分鐘課課練的教學練習內容,階段性進行身體素質測試,讓學生逐步了解自己體質健康的提高,以驗證課課練實施的效果,為今后課課練的實施提供科學的依據。
每節課練習內容分階段實施上下肢力量素質練習、耐力素質練習、速度素質練習、靈敏素質練習、柔韌素質練習等。根據青少年生長發育的年齡特點,抓住身體素質增長發育的敏感期,設計實施課課練內容,以一個月為周期,逐步遞增,不斷完善課課練內容,豐富課課練鍛煉手段,最終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能力。實施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嚴格監控學生鍛煉習慣,克服偷懶的惰性行為,力求在保質保量的前提下完成“課課練”鍛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