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勇
新課程對體育教師的專業技能要求較高,而講解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技能。新教師剛從大學畢業,講解技能較差。如何培訓新教師的講解技能,一直是大家思考的問題。以下是筆者就新教師如何進行自我培訓講解技能的思考,希望為新教師提供參考。
一、什么是講解技能
動作講解技能是體育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對體育教學內容進行說明、分析、歸納和闡述,以促使學生進行知識和方法的構建,促進其智力發展,表達思想感情,進行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的一種教學行為方式。
講解技能有兩個特點:(1)語言是主要媒體,運用語言是做好講解的基本前提;(2)信息傳輸具有單向性。
講解技能體現在普通話標準、講解富有邏輯性、針對性、形象性、簡煉性和時機正確等。這些技能短時間不能形成,需要長期培訓才能煉成。
二、自我培訓三步曲
(一)學習
1.向書本學習
學習是新教師提高講解技能的主要方式,新教師剛大學畢業,對講解技能的有關知識接觸較少。因此,要提高講解技能首先要看有關講解技能方面的書,了解講解技能的必要性,講解的技巧、原則和注意事項等,學習積累講解技能的有關理論知識。另外書本上有很多運動技術的要點、口訣和兒歌等,新教師要將它們分門別類摘抄下來,并背熟,為以后實踐夯實理論基礎。
實際上教材是最重要的書本。教師不能提煉動作要點,撰寫動作口訣,不能使講解條理清楚而重點突出,是年輕教師鉆研教材不深不透徹對教材不熟悉造成的。因此,要深入鉆研教材,力爭使動作要點更準確,重難點更精確,講解知識更全面。
2.向網絡學習
現在網絡發達,只要教師有心學習,即使足不出戶,也能在《中國學校體育》博客圈、江蘇學校體育網和浙江省教育資源網等網址中欣賞到不同級別的展示課,而且網絡中的視頻可以暫停和倒放,這更方便教師學習。專業QQ群是指有共同愛好的人自發組織的網絡群體,如《中國學校體育》讀者群、運動雜志群、體育教學群、動作發展研究共同體和《體育教學》論壇等等,新教師要積極加入這些群,在群中可以就自己講解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請教,也可以與群中的網友交流講解的經驗與教訓,甚至還可以就講解技能組織專題研討。在QQ群中,新教師要試著與他們互動,吸引其他教師的精華,在教學中踐行,不斷提升自己的講解技能。
3.向上展示課和評比課的教師學習
新教師剛畢業不久,外出聽課學習的機會不多,因此,要珍惜每次外出學習的機會。通常上展示課和評比課的教師課前都做過充分準備,特別是語言設計經過了精雕細刻。為了提高看課效果,新教師事先要對自己的講解技能進行分析,對自己講解的優點和缺點要有充分的認識,在此基礎上,特別留意上課教師的講解,取長補短。如有條件,教師可帶錄音筆或攝像機聽課,將上課教師的語言錄下,回家后細細體會。
4.向新聞聯播的播音員學習
普通話是講解技能的基礎,凡是課上得好的教師,普通話一般非常標準。年輕體育教師普通話一般為二級乙等,但離標準的普通話有一定距離。因此,要想提高講解技能,還需進一步學習普通話。學習普通話的途徑很多,聽新聞聯播是最好的辦法。不過要持之以恒,久而久之,你就會擁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話。
5.向其他學科老師學習
向其他老師學習能開拓視野,如向語文老師學習語言的組織,向數學老師學習語言的邏輯,向音樂老師學習講解的表情。因此,年輕教師不僅要聽體育課,而且要聽其他學科老師的課。
(二)反思
1.錄音筆反思
錄音筆反思是借助錄音筆將自己上課的語言保存下來,然后將錄音筆的語言轉換成文字,自己慢慢體會。通過錄音筆,教師能自己診斷講解中存在的問題,如是否有口頭禪,講解是否符合邏輯,普通話是否標準,聲音是否洪亮,節奏是否分明等,然后進行改進,再帶著錄音筆上課,課后檢查改進情況……這樣不斷實踐與反思,自己講解存在的問題會逐漸解決。錄音筆價格便宜、攜帶方便、實用性強,因此,它是自我培養講解技能的重要策略,不足之處是看不到自己的講解表情和效果。
2.錄像反思
該方法是教師通過錄像再現課堂講解語言,讓自己以旁觀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講解語言,達到旁觀者清的效果。為了提高反思的效果,教師可邀請骨干教師或專家對講解語言進行分析。這種方法與錄音筆相比,能清晰觀察到講解的表情、時機和講解的效果,而且,教師可以利用錄像的暫停和倒放功能反復揣摩某一片段。但這種方法耗費大,不宜經常使用,一般在磨課階段使用。
3.交流反思
交流包括與觀摩教師交流和與學生交流。自己上課后,主動與觀摩教師對話,了解講解的邏輯性,講解的語言、語氣和時機等是否正確。與學生對話,主要了解學生是否聽懂、是否專心聽課,如果沒有,原因是什么等。
4.課后反思
新教師要養成每次課后記錄的習慣,記錄的內容包括課的優點和不足,特別是在講解技能的形成階段,新教師要反思課堂中講解的正確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如,在講解動作要領時,怎么講;講解的時機對不對;講解的語言、邏輯性和形象性如何等。
(三)實踐
掌握有關講解的知識并不意味著具備講解技能,要形成講解技能必須實踐。
1.常態課實踐
有些教師存在錯誤的認識,平時上課講解很隨意,寄希望通過幾次磨課提高講解技能,這種想法是片面的。筆者認為,提高講解技能最好的辦法就是常態課的實踐。如果沒有平時上課的講解積累,公開課講解就不可能有“普通話標準”“形象生動”和“重點突出”等好的表現。
現在,一般一個教師教3-5個平行班,這為教師自我培訓講解技能提供了條件。常態課自我培訓的流程是:上第一節課——課后反思——上第二節課——課后反思——上第三節課——課后反思……通過反復地磨一節課的講解,新教師的講解技能會得到不斷地提升。
2.公開課實踐
公開課包括校級及以上公開課。新教師剛畢業,參加較高級別公開課機會少,因此要積極爭取上校內公開課。如果把常態課的實踐比做訓練,那么公開課就是比賽,在比賽中既能展示自己的講解技能,同時也能暴露出自己講解的問題。況且,上公開課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教師為了上好課,課前會認真做好各項預設和磨課。比如講解,教師會進行精心設計,有的教師甚至把講解內容寫在紙上,然后背熟,接著上課磨語言,上課時請同伴攝像,課后虛心聽取同伴和專家的點評,然后再磨語言,再接受建議……通過大家的集體智慧,經過這樣的精雕細刻,教師講解存在的問題會逐步解決和完善。
三、新教師講解技能自我培養的注意事項
1.要明確語言、講解與講解法的區別
在實踐中,語言、講解和講解法看起來相似,但實質上卻有很大不同。語言不等于講解,教師語言與講解的最大區別應在于它是不是在向學生說一件學生不懂的事情。同樣,講解不等于講解法,教學中教師也有大量的講解,但不應把所有的講解理解為講解法,因為講解沒有技術成分,而講解法有具有技巧和技藝性。從概念的內涵上分析,語言包括講解和講解法,講解包括講解法。
2.學習、反思與實踐融為一體
文章提到新教師培養講解技能的三種策略,看起來是獨立的,其實,三者應融為一體。學習是基礎,沒有學習的實踐是瞎實踐。學習后的實踐是關鍵,沒有實踐,講解技能不會提高。實踐后的反思是保障,實踐后不反思,這樣的實踐是徒勞。因此,教師要形成“學習——實踐——反思”的循環模式,不斷提高講解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