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翔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體操支撐跳躍教材是借助山羊、跳箱或跳馬等器械來完成練習的。初學者學練分腿騰躍技術動作時,在器械面前往往表現(xiàn)出懼怕心理和畏難情緒,這對學習掌握和改進技術動作,提高動作質量和培養(yǎng)自信心均有較大影響。
橡皮筋柔軟、有彈性。利用橡皮筋作為教學輔助器材來進行分腿騰躍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克服畏懼心理,從而大膽練習,較快地掌握動作,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增加練習的密度,提高動作質量。筆者就教學實踐中如何運用橡皮筋,幫助學生盡快掌握分腿騰躍山羊中起跳、騰空、分腿等動作及提高動作質量的方法做一個粗淺的介紹。
一、橡皮筋在雙腳起跳環(huán)節(jié)中的運用
支撐跳躍采用雙腳起跳的方式,練習者在奔跑上踏板后雙腳用力起跳后騰空做出動作,逾越器械,這就需要把水平移動的身體重心迅速轉成向上,因此,起跳直接影響后續(xù)動作的完成和質量的好壞。教學實踐中,學生“單起雙落”起跳時常常會出現(xiàn)步伐混亂、單腳上板起跳、上板后不能連續(xù)起跳的現(xiàn)象,造成后續(xù)動作不連貫并存在安全隱患。
解決方法:在起跳練習中,將橡皮筋兩端牽拉在標志桶上高于地面20厘米左右處,指導學生集體反復練習上步單腳起跳越過橡皮筋后雙腳落地動作,再將兩根橡皮筋分別平行放置于離地面20厘米和40厘米處,指導學生單腳起跳越過低橡皮筋,雙腳落地后快速起跳越過高橡皮筋。反復訓練后,學生對起跳方式逐漸熟練。
二、橡皮筋在第一騰空環(huán)節(jié)中的運用
學生因懼怕器械,有的起跳后不敢騰空,雙手按住器械起跳;有的騰空高度不夠,身體擦到器械或者是騎坐在器械上,這些現(xiàn)象的發(fā)生都是起跳后沒有第一騰空造成的。
解決方法:將橡皮筋兩端固定在活動標志桶上,低于山羊平面放置在器械和踏板之間,起到標識作用,要求學生雙腳起跳后,雙手支撐在遠端的器械上而不觸及橡皮筋,再推手過山羊。隨著技術的提高,橡皮筋的位置逐漸遠離器械,學生的第一騰空逐漸形成。
三、橡皮筋在分腿騰越環(huán)節(jié)中的運用
學練過程中,學生在逾越器械時,空中分腿環(huán)節(jié)時常有屈膝、勾腳尖、穿腿等錯誤動作,完成動作成功率低且動作質量不規(guī)范。
解決方法:將兩根橡皮筋分別一端固定在山羊側面,另一端固定在活動標志桶上,與器械平面成一定的俯視角度,放置在山羊兩側,提示學生在練習中分腿直,不屈膝,繃腳尖,快推手,橡皮筋起到限制作用。隨著動作質量的提高,橡皮筋的高度逐漸接近器械高度,對練習者的騰空分腿質量的要求也越高。同時山羊的寬度被延長,相當于跳箱的寬度,為今后過渡到跳箱練習做好鋪墊。一種器材兩種用途,也是開發(fā)器材多用性的一種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