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銳夫
摘要:金融機構中間業務的發展水平被視為其現代化進程、金融創新和提供服務能力的重要標志。本文基于近年來湖南省金融機構中間業務發展的相關數據,深入分析了湖南省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狀況和存在問題,并提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金融機構;中間業務;金融創新
隨著金融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銀行業之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金融機構以傳統存貸利差為主的盈利模式將不可持續,與此同時,2007年銀監會對金融機構中間業務收入比重提出了指導性目標,要求各銀行力爭大幅提高中間業務收入比重,并加大了考核力度,增強了金融機構中間業務發展的外部約束力,中間業務正逐步成為金融機構業務發展重點和戰略轉型的重要抓手。位于中部地區的湖南省,經濟總量在不斷擴大,經濟發展速度加快,省內實體經濟對銀行中間業務服務提出更高要求。
一、湖南省中間業務發展的現狀和特點
近年來,湖南省金融機構中間業務收入實現了較快增長,已成為金融機構營業收入的一項重要來源。2011年全省實現中間業務收入90.27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達11.97%,較2005年提高近5個百分點。2005-2011年年均增幅為36.5%,高出營業收入年均增幅9個百分點。
(一)傳統中間業務的穩步快速增長
受實體經濟快速發展,銀行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以及內部管理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等因素的影響,金融機構的資產規模和相關業務量不斷擴大,其中中間業務量也隨著金融機構客戶資源的拓展和服務效率的提升成倍增長,2011年湖南省支付結算和銀行卡等傳統中間業務交易量較2005年分別增長了近5倍和10倍。在此背景下,全省結算類和銀行卡等傳統中間業務收入保持年均41.5%的增幅,2011年達到53.3%,占中間業務的比重達57.9%,成為推動中間業務增長的主要原因。
(二)大量由信貸資源派生出的中間業務發展速度加快
迫于金融監管部門考核壓力和自身業務轉型的需求,部分商業銀行大力發展信貸資產派生類中間業務,如按貸款比例收取財務顧問費、貸款承諾費等,將一部分貸款利息收入直接轉化為財務顧問收益,尤其在2011年信貸規模趨緊,銀行議價能力提高的背景下,部分銀行財務顧問類業務更是得到了快速發展。據對省內6家股份制銀行調查顯示,2011年上述銀行財務顧問收入較上年增長幅度超過60%。
(三)金融機構的理財業務快速膨脹
近年來,銀信合作等信貸類資產和票據類資產大規模發展,加之近年通貨膨脹加劇、存款利率上限與其他投資渠道受限等因素激發了居民對理財產品的需求,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得到快速發展,理財產品的手續費也“水漲船高”,部分商業銀行理財收入呈現爆發式增長,如2011年長沙銀行和民生銀行長沙分行理財收入分別較上年增長近4倍和5倍。
二、湖南省中間業務發展存在的問題
雖然湖南省中間業務近年來保持著較快增長的勢頭,但從其收入結構和推動因素來看,仍存在不少亟待改進的問題,這些問題或將影響到湖南省中間業務收入的可持續發展,預計短期內湖南省中間業務收入增速將有所放緩。
(一)中間業務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仍然偏低,且含金量明顯不足
目前,國外大型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在營業收入中的占比大多高于40%,美國花旗銀行中間業務占比甚至達到了80%,而全省大部分金融機構該比例未超過15%,反差明顯。與此同時,在推動中間業務發展的因素中,創新的成分明顯不足。各商業銀行中間業務主要靠傳統業務類的增長來拉動,投資銀行、債券融資類新型業務尚未形成可靠穩定的增長源,上述業務收入在2011年中間業務的占比僅為3.2%,這與商業銀行業務轉型的要求不相適應。
(二)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操作存在不規范經營行為
商業銀行為達到金融監管部門的考核要求,將部分利息收入以財務顧問費用等名義收取,造成了中間業務收入的虛高,同時部分銀行在中間業務操作過程中存在信息不透明、收費不合理等問題。2011年7月三部委關于免除“34+1”項個人服務項目收費的政策執行,以及同時《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文件的出臺,對銀行的個人和信用卡中間業務增收會帶來持續性影響,部分不合理的財務顧問費、咨詢費將取消,這將極大地壓縮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的空間。
(三)理財產品業務出現非常規增長
在資產規模增長受限、流動性需求增強時,金融機構將債券、貸款、票據等打包作為配置資產,將其設計成理財產品出售給客戶,通過壓縮表內資產以獲取業務發展空間和流動性支持,并通過發行高收益的短期和超短期的理財產品沖高存款,以達到監管部門考核要求,上述違規行為一定程度上拉高了金融機構理財產品收入,但隨著理財產品的進一步規范,銀行相關的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將受到影響。銀信合作及短期理財產品被叫停后,理財產品業務規模顯著萎縮,2011年4季度省內理財產品募集資金大幅減少,同比下降86.2%,而銀行相關手續費及傭金收入高速增長的態勢將不可持續。
三、對策建議
(一)鞏固和強化傳統中間業務
目前,省內金融機構中間業務才剛剛起步,同時其業務發展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支付結算、銀行卡等業務在今后一段時間內仍將是各金融機構中間業務的主導和支撐,因此,各銀行要充分利用IT技術的快速發展,強化支付結算渠道和平臺建設,創新和完善網上銀行、電話銀行、手機銀行等服務功能,要以廣布的營業網點、固有的客戶資源和優質的服務,不斷的拓展客戶群體,鞏固強化傳統中間業務,為中間業務結構進一步優化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大力創新新興中間業務品種
銀行產品是商業銀行向市場提供的能滿足客戶需要的與金融業相關的產品和服務,銀行產品需求會隨社會和科技進步以及實體經濟發展而變化。當前,實體經濟正加快發展,需要銀行提供多元化、多層次的金融服務產品,同時“金融脫媒”正積極推進,同樣需要金融機構為其提供相應的中介服務,各金融機構要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大力發展附加值較高的重組并購、股權融資、債務融資顧問、銀團安排等中間業務,探索和創新開展套期保值等金融衍生品類業務,既能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又可以加快推進其業務轉型步伐。
(三)有效防控中間業務風險
相對于資產業務,中間業務風險較低,但金融衍生品、投資型理財等或有資產和或有負債的表外業務,同樣具有較高的經營風險。商業銀行要高度重視,準確把握中間業務的相關監管政策,遵循產品創新和市場準入的合規性。一方面要防范操作風險。建立嚴格的業務操作規程,加強內部管理,嚴密操作流程。另一方面要注意規范發展,及時對沖風險。任何金融創新產品的推出,都有必要對隱含的風險進行合理評估,對暴露的風險敞口進行合理計量,并制定有針對性的防范措施,對沖可能出現的風險,防止金融領域的風險聚集與擴散。
參考文獻:
1.吳麗霞中資商業銀行金融創新探討——基于中間業務收入視角金融理論與實務 2009
2.楊冬花從盈利結構看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進程經濟管理2009
3.文世英國內外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比較研究湖南醫科大學學報2010
4.王山章吳俊漪中資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淺析海南金融2010